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1)
2023(7612)
2022(6337)
2021(6031)
2020(4984)
2019(11412)
2018(11145)
2017(20862)
2016(11246)
2015(12849)
2014(12657)
2013(12525)
2012(11698)
2011(10829)
2010(10611)
2009(10235)
2008(10162)
2007(8869)
2006(7874)
2005(7457)
作者
(30805)
(26131)
(25946)
(24701)
(16568)
(12315)
(11632)
(10051)
(9940)
(9119)
(9068)
(8649)
(8478)
(8437)
(8398)
(8035)
(7782)
(7544)
(7497)
(7215)
(6716)
(6202)
(6123)
(5880)
(5873)
(5803)
(5780)
(5522)
(5150)
(5125)
学科
(48456)
经济(48371)
管理(36311)
(31399)
(25720)
企业(25720)
方法(20090)
数学(18026)
数学方法(17896)
中国(17107)
(14731)
(14498)
(12357)
(11774)
贸易(11767)
(11616)
(10268)
业经(10258)
(9559)
银行(9552)
(9240)
(8879)
金融(8876)
体制(8790)
环境(8195)
(8013)
(7963)
财务(7943)
财务管理(7923)
农业(7582)
机构
大学(167910)
学院(163254)
(80076)
经济(78856)
研究(61946)
管理(61116)
理学(52280)
理学院(51676)
管理学(51106)
管理学院(50778)
中国(49505)
(38477)
(35840)
科学(32536)
(30238)
财经(30119)
(27637)
研究所(27155)
经济学(27045)
中心(26901)
经济学院(24202)
北京(23284)
(22842)
(22662)
财经大学(22613)
(22305)
(19898)
师范(19738)
业大(19733)
研究中心(18102)
基金
项目(107022)
科学(86533)
基金(82541)
研究(79897)
(71890)
国家(71377)
科学基金(61131)
社会(55650)
社会科(52944)
社会科学(52935)
基金项目(42504)
自然(36743)
(36590)
教育(36275)
自然科(35911)
自然科学(35901)
自然科学基金(35322)
资助(33810)
(32367)
编号(29516)
(26628)
(26224)
成果(25438)
国家社会(25116)
重点(24594)
中国(24184)
教育部(23567)
(22627)
(22093)
人文(21947)
期刊
(87278)
经济(87278)
研究(55505)
中国(35655)
(30237)
管理(24588)
科学(23514)
学报(22892)
(21297)
大学(18631)
学学(17519)
(17344)
金融(17344)
财经(16360)
经济研究(15179)
教育(14547)
农业(14259)
(14186)
技术(12291)
(12190)
问题(11894)
世界(11156)
业经(11014)
国际(10957)
(8205)
技术经济(7798)
(7095)
经济问题(7053)
现代(7011)
统计(6938)
共检索到255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以及在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上的变迁和重组。本文从近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变动的视角,对商会产生的历史原因、特征及其历史作用展开新的探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建苗  刘伟峰  
清末民初 ,商会应“商战”之需产生 ,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商会是制度环境变化的结果 ,是制度移植的结果 ,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近代中国的商会本质是“官督商办”的民间团体。商会的存在降低交易费用 ,改善外部环境 ,为合作创造条件 ,降低政府提供关于工商政策方面制度安排的成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经研所博士生张东刚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在生产力的因素之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亦即由一种依靠习俗或指令来分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波  柯华  
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近代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作用角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上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以及政府管理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混乱。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峰  
制度、技术、工业化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般性理论关系。制度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工业化,而且还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推动工业化。通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这三个代表性阶段的分析,可以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与不发展(迟缓)归因于制度和技术。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科技进步的制度性促进,完善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化带动制度,建立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加快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源促进制度,推行资源环境生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现代环境产权制度和现代生态产权制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英  
民营银行业作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较为成功的行业,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说明:银行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银行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银行要以工业发展为基础、以信用制度、社会安定为保障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娟霞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部分先进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掀起了"西学"的高潮,在移植西方经济法规的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知识产权法规。近代中国知识产权的成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所享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却不尽相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王恒  
“厘金”作为近代中国财税制度中的一个“怪胎”,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以至竞被世人斥之为“恶税”。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厘金的产生和裁撤都有着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的厘金制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菇  
中国较早的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集团,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阶层有其独立的利益,所以政府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以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这个集团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利益目标与其它社会阶层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偏差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集团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国家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等社会各个利益集团共同和长远的利益目标,而是政治的目标(如政权的稳定、传统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的维持等等)、这就使其在制度供给方面往往不能满足其他利益集团的要求,甚至成为制度变迁的对立物。近代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特征对国家的工业化是十分不利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工商联、天津市社联、天津市档案馆、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商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于98年7月21—24日在风光旖旎的天津水上公园会宾园举行。商会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新兴的领域,是随着中国改革开...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晋文  
1927—1936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政府的制度变迁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但制度变迁的滞后性,阻碍了贸易的大发展,对工业化的作用也有很大局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晋文  
本文对北京政府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1913-1926年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和进出口商品结构,并对该时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应该肯定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近代化的一小步,但总体而言,仍是畸形的发展,这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规律的比较 ,从中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并加以引申和发展。文章认为 ,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交替发生的 ,而对交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在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 ,对交替规律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 (诸如宪法秩序、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 )不同 ,这决定了强制性变迁是否以诱致性变迁的成果为基础 ,即正向交替 ,还是逆向交替 ,以及强制性变迁完成以后 ,是否能够再次引发诱致性变迁 (第二次交替 )。本文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一次尝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