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7)
- 2023(16396)
- 2022(14134)
- 2021(13380)
- 2020(11146)
- 2019(26132)
- 2018(25441)
- 2017(49384)
- 2016(26291)
- 2015(29884)
- 2014(29370)
- 2013(29077)
- 2012(26620)
- 2011(23770)
- 2010(23329)
- 2009(21457)
- 2008(20749)
- 2007(17672)
- 2006(15250)
- 2005(13360)
- 学科
- 济(106084)
- 经济(105968)
- 管理(72891)
- 业(69431)
- 企(57193)
- 企业(57193)
- 方法(54069)
- 数学(48189)
- 数学方法(47638)
- 中国(29175)
- 财(26821)
- 农(26575)
- 银(24252)
- 银行(24105)
- 制(23973)
- 行(22688)
- 业经(22177)
- 贸(21595)
- 贸易(21578)
- 学(21339)
- 易(20930)
- 融(19057)
- 金融(19055)
- 地方(18617)
- 农业(17850)
- 务(17358)
- 财务(17288)
- 财务管理(17251)
- 企业财务(16394)
- 环境(16195)
- 机构
- 大学(369537)
- 学院(365067)
- 济(152762)
- 经济(149847)
- 管理(147212)
- 理学(128310)
- 理学院(126961)
- 管理学(124793)
- 管理学院(124150)
- 研究(121854)
- 中国(99553)
- 京(77971)
- 科学(73998)
- 财(68749)
- 农(59872)
- 所(59362)
- 中心(57149)
- 财经(56516)
- 研究所(54566)
- 业大(54157)
- 经(51844)
- 江(50735)
- 北京(49112)
- 经济学(47787)
- 农业(47210)
- 范(45847)
- 师范(45369)
- 院(44364)
- 经济学院(43352)
- 财经大学(42718)
- 基金
- 项目(257174)
- 科学(203840)
- 基金(190916)
- 研究(185749)
- 家(166540)
- 国家(165260)
- 科学基金(143084)
- 社会(119020)
- 社会科(113065)
- 社会科学(113037)
- 基金项目(100706)
- 省(97080)
- 自然(93907)
- 自然科(91792)
- 自然科学(91771)
- 自然科学基金(90163)
- 教育(85155)
- 划(82820)
- 资助(79496)
- 编号(73707)
- 成果(58447)
- 部(57801)
- 重点(57211)
- 发(53730)
- 创(53454)
- 国家社会(50174)
- 教育部(50043)
- 创新(49996)
- 课题(49914)
- 科研(49853)
- 期刊
- 济(153140)
- 经济(153140)
- 研究(109458)
- 中国(64540)
- 学报(57946)
- 科学(53705)
- 农(52839)
- 管理(52017)
- 财(51547)
- 融(46218)
- 金融(46218)
- 大学(44493)
- 学学(42062)
- 农业(34887)
- 教育(34811)
- 技术(30751)
- 财经(27628)
- 经济研究(26050)
- 业经(23741)
- 经(23493)
- 问题(20017)
- 理论(18692)
- 业(18531)
- 贸(17422)
- 技术经济(17398)
- 图书(17267)
- 统计(17184)
- 实践(16965)
- 践(16965)
- 科技(16728)
共检索到528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赫国胜 李晓斌
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38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银行ESG表现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行ESG表现与不良贷款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银行提升ESG表现通过降低风险承担和提升流动性两个渠道降低了不良贷款率;(3)非国有银行和资本充足银行提升ESG表现可以更加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4)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倒逼银行通过提升ESG表现降低不良贷款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艾永芳
消除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劳动价格扭曲的影响最大,能源价格扭曲的影响次之;第二,要素价格扭曲的传递机制主要依赖于供给端和需求端效应,供给端产能过剩中介效应比例为32.23%,需求端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介效应比例为24.36%;第三,中西部地区要素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耀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既有诸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不良资产剥离等内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等外在原因。文章通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国有企业利润,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一定的负相关,并给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盼盼
本文采用2004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提高利率会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正向冲击,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D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负向冲击,但综合影响是正向冲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娅萍 王译 柴智纯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始建于1979年,自1999年开始通过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接管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统计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规避因银行不良贷款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的风险。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 影响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忠宪 熊华强 胡礼文 李一平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末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确实不失为成功有效的做法。努力探讨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涛
文章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恶化趋势,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增长率、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水平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动趋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政勋 庹明轩
本文利用同时考虑不良贷款和松弛变量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并利用截尾回归方法分析资本充足率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忽视不良贷款会显著高估银行效率;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效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当资本充足率较低时,银行效率随着资本充足率的增加而提升;但当资本充足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而不利于效率的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严重依赖于外部环境,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