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5)
2023(7249)
2022(6087)
2021(5931)
2020(5274)
2019(12055)
2018(12137)
2017(24778)
2016(13096)
2015(14572)
2014(14839)
2013(14291)
2012(12910)
2011(11543)
2010(11815)
2009(11136)
2008(11227)
2007(10158)
2006(8743)
2005(8224)
作者
(37296)
(30648)
(30459)
(29385)
(19813)
(14745)
(14181)
(11916)
(11819)
(11441)
(10698)
(10452)
(9850)
(9819)
(9666)
(9632)
(9304)
(8979)
(8905)
(8877)
(7757)
(7552)
(7396)
(7071)
(7070)
(7055)
(6908)
(6771)
(6262)
(5892)
学科
(49416)
经济(49371)
(39341)
管理(37379)
(32246)
企业(32246)
方法(28794)
数学(25965)
数学方法(25417)
(20293)
银行(20148)
(18678)
(17584)
(14824)
中国(13669)
(13328)
金融(13328)
(11103)
财务(11062)
财务管理(11037)
(11019)
保险(10927)
(10924)
制度(10911)
业务(10802)
企业财务(10576)
业经(10549)
理论(10334)
(10312)
(9837)
机构
大学(180466)
学院(178876)
管理(73678)
(70944)
经济(69320)
理学(62271)
理学院(61686)
管理学(60347)
管理学院(60028)
中国(54261)
研究(53813)
(37847)
(37762)
科学(32499)
财经(29938)
(29370)
中心(29091)
(27433)
(27244)
(26552)
(26549)
银行(25409)
业大(25203)
研究所(24040)
北京(23791)
(23679)
(23245)
农业(23146)
财经大学(22820)
经济学(22219)
基金
项目(117946)
科学(93251)
基金(88218)
研究(82657)
(76732)
国家(76174)
科学基金(66676)
社会(52660)
社会科(50067)
社会科学(50054)
基金项目(45667)
自然(45446)
(44946)
自然科(44544)
自然科学(44533)
自然科学基金(43786)
资助(38908)
教育(38852)
(38109)
编号(33431)
成果(27158)
(26190)
重点(26071)
(24230)
科研(23315)
教育部(22841)
创新(22725)
(22556)
大学(22313)
人文(22244)
期刊
(70127)
经济(70127)
研究(55376)
(39723)
金融(39723)
中国(34222)
(30298)
学报(27556)
管理(26156)
(25135)
科学(24739)
大学(20594)
学学(19510)
技术(15602)
财经(15104)
教育(14712)
农业(14626)
(12638)
经济研究(11984)
理论(11496)
统计(11337)
实践(10700)
(10700)
业经(10617)
图书(10556)
(10285)
决策(9326)
技术经济(8954)
财会(8864)
(8395)
共检索到275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高智贤  
通过剖析央行利用信息披露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调节信贷规模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央行信息披露非对称性行为的内在机理。基于2001~2012年36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以下结论:央行信息披露显著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二者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信息披露与实际干预共同作用于银行信贷,导致繁荣期和萧条期信贷管理的不一致以及央行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因此,中央银行应当挖掘信息披露与实际干预的配合机理,对二者加以灵活运用,以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冲  杜通  刘莉亚  李明辉  
为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与信贷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于2014年开展了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试点工作。本文基于上市银行2010至2016年的微观数据,与银监会公布的行业信贷风险进行匹配,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前述改革如何影响试点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调配。研究发现,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后:(1)试点银行显著降低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2)试点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存在非线性的特征,在调减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最安全行业的贷款,而是增加了风险略高行业的贷款,体现出试点银行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3)进一步将行业划分为"虚"与"实",研究发现试点银行减少了房地产业("虚")、制造业("实")和建筑业("实")贷款,显著增加了金融业("虚")贷款。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监管方面的文献,也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萍  李婷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系数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指标,它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投资决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系数的量化对于银行进行正确的决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系数的设定模型,并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赵学军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风险披露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融合,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趋势不断加强,交易结构更加复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金鑫  王勇  杨庆运  
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投融资静态最优化模型,讨论了在我国特有的刚性兑付约束条件下,信贷资产转让对银行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刚性兑付约束下,由于吸储和信贷资产转让的成本不同,银行选择两种融资方式的比例不同,也影响其投资风险偏好;当打破刚性兑付约束后,融资成本只影响银行选择两种融资方式的比例。并且,持有债券劣后级的监管措施可降低银行的投资风险偏好,但大型银行依然有过度资产转让的道德风险存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宏  王明明  杨志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路  
本文首先建立并分析了一个Monti-klein银行产业组织模型,并论证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有着非对称影响。然后构建并分析一个贷款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模型,证明了连续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了信贷市场上企业规模的分布。最后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出发,论证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中享受优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中小银行可能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进一步落后于大银行,并且在未来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本文以金融产权的特征与非对称信息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金融市场的萎缩为逻辑起点,说明了金融市场萎缩对商业银行、投资者以及社会(政府)利益的损害,阐述了信息劣势方借助信息甄别行为,强制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消除非对称信息,消灭金融市场萎缩现象的问题。指出,由于投资者信息甄别行为的规模不经济以及外部性问题,致使强制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的主体是政府而非投资者;提出了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目标是形成对商业银行的分离均衡,遵循的原则是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以此为基础,论证了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边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旭艳  
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建立于全行层面的反映了董事会和高管层愿意承受的风险程度的总体观点。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银监会相关指引中清晰地看到,金融监管当局希望银行董事会以及高管层为银行制定风险偏好水平并作为银行总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架构的一部分。合适的风险偏好体现银行的总体业务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晓冬  章仁俊  
2009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其资产规模、经营性质、历史渊源有怎样的差异,都将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资本冲击的双重考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已经引入国内十多年,以风险偏好为主要内涵的战略规划也已纳入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议程,但它能否经得起检验,是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风险偏好传导的整体失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要真正发挥风险偏好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是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现实意义和一般流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风险偏好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蕾  
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背景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尤为关键,这使得探索中央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同样成为辨析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2008—2020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季度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并实证分析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银行信息披露越充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越大;特别地,正向信号越明显,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正向影响也越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中央银行信息披露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避险动机,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充足率较低、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弱的商业银行中,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更大。因此,中央银行在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也要打好信息披露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以达到最优的政策调控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于卫兵  亓帅  
最近两三年间,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快速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超过了同期外资银行的发行数量。但是由于其发展尚未成熟,银行端的操作与信息披露工作并不完善。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各银行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使得银行自身及客户难以进行更好的风险防范。本文在分析上市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信息披露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不足并提出了有关建议,旨在促进信息披露的风险防范作用充分发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史燕丽  刘玉廷  孙园园  
本文以2009Q1-2015Q3的17家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以及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的差异程度。得出如下结论:定性和定量流动性风险披露水平与银行绩效呈U型关系,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此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存款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银行经营管理及风险概况,使其做出合理决策,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及银行稳定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史燕丽  刘玉廷  孙园园  
本文以2009Q1-2015Q3的17家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以及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的差异程度。得出如下结论:定性和定量流动性风险披露水平与银行绩效呈U型关系,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此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存款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银行经营管理及风险概况,使其做出合理决策,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及银行稳定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晋娴  刘阳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各银行通过发展非利息收入调整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改变收入结构增加非利息收入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对国有大型上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股份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相反。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增强风险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