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8)
2023(10437)
2022(9302)
2021(8845)
2020(7351)
2019(17428)
2018(17433)
2017(34171)
2016(18423)
2015(20864)
2014(21103)
2013(21040)
2012(19168)
2011(17309)
2010(17022)
2009(15361)
2008(15064)
2007(13148)
2006(11585)
2005(10248)
作者
(53017)
(43592)
(43416)
(41305)
(27851)
(20975)
(19908)
(17216)
(16790)
(15711)
(15160)
(14790)
(13896)
(13782)
(13562)
(13456)
(13080)
(13062)
(12502)
(12352)
(10792)
(10691)
(10620)
(9993)
(9937)
(9815)
(9735)
(9640)
(8853)
(8527)
学科
(70872)
经济(70712)
管理(50099)
(48738)
(40089)
企业(40089)
方法(35018)
数学(30273)
数学方法(29929)
(20112)
(19857)
银行(19710)
(19202)
中国(18780)
(18761)
(18419)
(16070)
业经(15544)
地方(14169)
(13649)
金融(13647)
农业(13124)
理论(12706)
(12505)
贸易(12494)
(12381)
(11997)
(11484)
制度(11470)
(11199)
机构
大学(258940)
学院(254692)
管理(104843)
(99650)
经济(97325)
理学(90922)
理学院(89944)
管理学(88385)
管理学院(87933)
研究(83768)
中国(67514)
(55619)
科学(52217)
(46379)
(41688)
(41108)
中心(38698)
研究所(38096)
业大(37914)
财经(37387)
(36532)
北京(35456)
(34096)
(33913)
师范(33626)
农业(32266)
(30695)
(30161)
经济学(29525)
财经大学(28120)
基金
项目(176606)
科学(138120)
研究(129659)
基金(128048)
(110692)
国家(109754)
科学基金(94566)
社会(80264)
社会科(75967)
社会科学(75946)
基金项目(68733)
(68145)
自然(62146)
自然科(60682)
自然科学(60668)
自然科学基金(59564)
教育(58970)
(57453)
编号(53495)
资助(53280)
成果(43514)
(38899)
重点(38718)
(36540)
(36258)
课题(35884)
科研(33950)
创新(33737)
教育部(33466)
项目编号(33464)
期刊
(106258)
经济(106258)
研究(79027)
中国(46792)
学报(40312)
管理(37244)
科学(36880)
(36547)
(33660)
(33276)
金融(33276)
大学(30294)
教育(28273)
学学(27960)
农业(24298)
技术(21434)
财经(17646)
图书(17234)
业经(17035)
经济研究(16565)
理论(14854)
(14768)
实践(13813)
(13813)
问题(13493)
科技(12285)
(12129)
技术经济(12113)
书馆(11567)
图书馆(11567)
共检索到376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志强  王硕  
近年来,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衡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学术界对于非利息收入是否能够实现多元化收益、降低经营风险存在诸多的争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分歧进行梳理和比较,结合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寻找目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研究的主要障碍,并指出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商业银行发展指标过于简单和笼统,其高低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出一个银行的好坏或者发展阶段差异,关注非利息收入的结构优化和风险分布情况要比关注其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更加重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佳  
对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或增加盈利的波动。这一分歧出现的原因在于实证分析中对非利息收入的界定、研究方法、考核标准、数据来源的不同。针对现阶段我国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关联性趋势以及非利息收入自身的波动性及周期性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明晰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界限、调整非利息收入的结构以及加强外部金融监管三个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文韵  
本文选用2000—2010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将非利息收入细分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进一步研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份额与资产收益率(ROA)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关系,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份额与资产收益率(ROA)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他业务收入份额却与资产收益率(ROA)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娜  
文章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我们16家上市银行2003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非利息收入与银行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并没能提高银行价值,净利差和资本实力与银行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模型研究显示,这是由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决定的,并且与非利息收入波动性和现行考核机制有关。研究还发现,金融市场的筹资额占比与银行价值负相关,表明企业直接融资已经对银行价值产生了负面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欢  
本文在详细界定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基础上,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3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进行多角度解析。同时,本文实证检验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其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并降低其波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哲  邵华明  
本文基于HP滤波法和2007—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使用流动性错配指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测度,应用面板门限模型对其与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大规模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有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而小规模银行相应业务的发展却会导致流动性错配程度加剧。这种效应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小规模银行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的效应强于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而大规模银行的相应效应仅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显著。监管当局既要重视规模效应,又需结合货币政策的状况,还应关注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效应,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政策,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永兴  夏青  
本文利用中国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总资产收益率和经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为标准考察银行绩效,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采取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的加深能显著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反而会显著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立媛  赵莉  
本文选择2007-2016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对非利息收入占比、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对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强化作用。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在非利息收入占比的调节作用下,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趋于强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卢琪  
《巴塞尔协议Ⅲ》发布之后,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实施了新的资本监管制度。商业银行绩效不仅受资本监管的影响,还与自身的经营模式紧密相关。文章选用RAROC(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来衡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使用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监管、非利息收入这两个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其中,更严格的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正面影响,而非利息业务还不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绩效。研究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调整业务方向、提升经营绩效提供建议和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薛鸿健  
过去20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投资银行、资产服务、资产证券化、保险业务和其他运营性收入的增长使得非利息收入在营业净收入的占比增加了15.4%。而且,大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行业中的占比从82.9%增加到93.0%。本文从发展动因、收入构成、分类银行、综合影响方面分析了期间美国商业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变化,以期为中国商业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提供阶段性目标与路径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赫国胜  徐洁  
本文采用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09年度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状况、非利息收入构成进行多角度分析,对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得出了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对策。本文对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鹏程  顾晓安  张涛  
非利息收入占比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会影响到其收入结构和风险水平。本文运用投资组合和边际效益递减理论论证了随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其稳定性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关系,存在明显的"极值点";并选用2005-2012年88家美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银行稳定性的视角,通过破产概率模型中的Z值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出银行的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研究表明:最优非利息收入占比值为66.7%,低于该数值时,商业银行稳定性随着占比的增加而增强,超过该值后,稳定性反而会减弱,即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稳定性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存在明确的极值点,这与理论论证相符。这对我国商业银行调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红  马川  付俊文  
基于绩效和风险两个视角探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机理,并构建三级、四类、由16项指标构成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测度体系,以2009—2017年68家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熵权评价模型计算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收入的过程中信息披露质量反而下降,风险视角的解释力度大于绩效视角的解释力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志晖   周慧蕙   陆岷峰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2011—2022年我国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程度对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2)影响机制分析指出,银行规模在数字化转型程度与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异质性检验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对非利息收入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强,地方性法人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最弱,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结果和理论探讨,提出了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具体实践路径和策略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青  黄永兴  
本文基于2009-2014年我国2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在分析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资产组合理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净利息收入的相关性与波动性,并使用DEA-C2R模型测度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经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间的相关系数为负,能够发挥出多元化效果,但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和较低的经营效率会抑制多元化效果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