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1)
2023(13198)
2022(10960)
2021(10214)
2020(8565)
2019(19447)
2018(18811)
2017(37525)
2016(19535)
2015(22031)
2014(21168)
2013(20966)
2012(19312)
2011(17259)
2010(17340)
2009(16522)
2008(15738)
2007(14045)
2006(12635)
2005(11437)
作者
(56177)
(46447)
(46346)
(43734)
(29321)
(22453)
(21154)
(17819)
(17666)
(16383)
(15624)
(15402)
(14599)
(14483)
(14343)
(14210)
(13857)
(13527)
(13435)
(13432)
(11350)
(11293)
(11281)
(10569)
(10519)
(10486)
(10221)
(10203)
(9232)
(9108)
学科
(74936)
经济(74842)
(61347)
管理(57991)
(48441)
企业(48441)
(34336)
银行(34190)
方法(33927)
(32620)
(30917)
金融(30916)
数学(30371)
数学方法(30209)
中国(27505)
(25617)
(24849)
(24696)
(18679)
贸易(18662)
(18151)
业经(18085)
(17019)
财务(17000)
财务管理(16964)
企业财务(16195)
农业(15905)
地方(15278)
(13640)
制度(13633)
机构
学院(275097)
大学(274302)
(118533)
经济(116174)
管理(107662)
理学(92849)
理学院(91884)
管理学(90760)
管理学院(90264)
研究(89283)
中国(81557)
(57973)
(57110)
科学(51705)
(50750)
财经(46628)
中心(44583)
(44114)
(42349)
业大(41464)
农业(40487)
(39983)
研究所(39917)
经济学(37309)
北京(35818)
财经大学(34967)
(34292)
经济学院(34030)
(33250)
银行(32949)
基金
项目(181425)
科学(142717)
基金(134121)
研究(130439)
(118144)
国家(116789)
科学基金(99694)
社会(85704)
社会科(81453)
社会科学(81429)
基金项目(71784)
(69630)
自然(64579)
自然科(63083)
自然科学(63061)
自然科学基金(62010)
(58870)
教育(58351)
资助(54057)
编号(51901)
成果(40906)
(40662)
重点(40392)
(39069)
(38776)
创新(36257)
国家社会(35894)
科研(35144)
教育部(35073)
人文(34681)
期刊
(124343)
经济(124343)
研究(83963)
(53029)
金融(53029)
中国(49572)
(45549)
(44975)
学报(42582)
科学(38845)
管理(37588)
大学(32307)
学学(30912)
农业(28991)
财经(23525)
业经(21995)
经济研究(21140)
(19987)
教育(19642)
技术(19538)
问题(17471)
(15823)
理论(15070)
(14867)
商业(14314)
国际(13733)
实践(13674)
(13674)
技术经济(12735)
(12589)
共检索到415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光  
在市场经济与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金融衍生产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6年间公布的财务年报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商誉价值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对于银行总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会正向增加银行的价值。此外,银行的资本状况、营业状况、经营历史等控制变量对其价值也有影响。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海霞   石屹  
风险管理及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随着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和银行业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也随之复杂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  郑伟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我国银行未来适应竞争、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万先  
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海垚  常清  
为分析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商业银行的财务特点,本文选取了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总资产超过30亿美元的179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建立了Tob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资产规模外,使用不同金融衍生品的商业银行对其财务指标要求不同,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务特点,有选择性地利用金融衍生品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香华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普遍持有远期和掉期两种衍生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运用衍生工具的目的除了套期保值外,更多用于投机套利,且规模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公允价值变动对综合收益的影响在各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侯璐璐  刘元春  
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并基于合理的增长趋势假设和最适合对商业银行进行估值的股利现金流折现模型,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了,主要原因来自目前投资者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披露不足、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未来存贷利差减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方面的担忧。本文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综合化经营,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少对净息差的依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树红  高彩云  
金融衍生业务是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新型业务,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衍生业务及其风险类型,并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孝先  郑萍  公伟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美商业银行配置金融衍生工具的绩效差异。结果发现,美国商业银行配置金融衍生工具对其权益收益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对其股票价格波动率和财务困境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中国商业银行配置金融衍生工具对其权益收益率和证券市场波动率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并且对权益收益率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对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强度,对财务困境程度的影响也不显著。中国银行业应更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市场,逐步加大金融衍生工具配置比重,改善非传统业务利润的构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泉军  
IFRS9的发布和实施,是会计准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IFRS9对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以及金融资产减值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实施IFRS9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鸣  徐璐  
文章特别针对国内上市银行,探讨其操作衍生性商品的影响因素和价值创造,研究发现:国内上市银行在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主要动因是为客户提供避险的工具,获取费用收入,而非自身的避险需求,表现出显著的规模效应;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在满足客户套期保值的内在需求的同时,提升了银行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樊志刚  马素红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三个新特点: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日趋扩大,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并由此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契机已经到来。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国内商业银行应当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选择适当的产品切入金融衍生市场,并注重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和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卓凡  
针对金融衍生业务特点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进行了理性分析。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的必要性和业务现状入手,从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角度提出了培育外部环境、加强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管的发展思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庹林华  陈涛  
以2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选取2013年至2021年数据,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不考虑新冠疫情因素下,该结果更加显著。并且,绿色信贷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同时,银行盈利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