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4)
- 2023(15426)
- 2022(12838)
- 2021(12084)
- 2020(10148)
- 2019(22917)
- 2018(22385)
- 2017(43501)
- 2016(22402)
- 2015(24984)
- 2014(23977)
- 2013(23272)
- 2012(20774)
- 2011(18228)
- 2010(18220)
- 2009(17040)
- 2008(15896)
- 2007(13825)
- 2006(11785)
- 2005(10508)
- 学科
- 济(81488)
- 经济(81364)
- 管理(73867)
- 业(71048)
- 企(62594)
- 企业(62594)
- 方法(37635)
- 银(35158)
- 银行(35012)
- 行(33387)
- 数学(32887)
- 数学方法(32484)
- 融(31663)
- 金融(31660)
- 制(29749)
- 财(28905)
- 中国(28134)
- 业经(21130)
- 农(20786)
- 务(19284)
- 财务(19232)
- 财务管理(19185)
- 技术(19079)
- 企业财务(18288)
- 体(16848)
- 地方(16192)
- 度(15732)
- 制度(15718)
- 贸(14937)
- 贸易(14918)
- 机构
- 学院(291914)
- 大学(291365)
- 济(125542)
- 经济(123059)
- 管理(120558)
- 理学(103639)
- 理学院(102701)
- 管理学(101279)
- 管理学院(100695)
- 研究(88329)
- 中国(81554)
- 财(64430)
- 京(58021)
- 财经(50653)
- 科学(47094)
- 中心(46268)
- 经(46140)
- 江(43834)
- 经济学(40237)
- 所(39503)
- 财经大学(38220)
- 农(38190)
- 业大(36628)
- 经济学院(36371)
- 北京(35547)
- 银(35500)
- 研究所(35278)
- 州(35184)
- 银行(34074)
- 范(33729)
- 基金
- 项目(199345)
- 科学(161258)
- 研究(151208)
- 基金(148588)
- 家(126145)
- 国家(125089)
- 科学基金(111587)
- 社会(100446)
- 社会科(95596)
- 社会科学(95577)
- 基金项目(78798)
- 省(77747)
- 教育(70197)
- 自然(69708)
- 自然科(68230)
- 自然科学(68216)
- 自然科学基金(67043)
- 划(64297)
- 编号(60101)
- 资助(58516)
- 成果(47737)
- 创(47521)
- 部(45408)
- 重点(44277)
- 制(43870)
- 创新(43635)
- 国家社会(42557)
- 发(41998)
- 教育部(40767)
- 课题(40688)
- 期刊
- 济(130935)
- 经济(130935)
- 研究(90311)
- 中国(59812)
- 融(54910)
- 金融(54910)
- 财(52848)
- 管理(47658)
- 科学(35823)
- 学报(35490)
- 农(34119)
- 大学(29901)
- 教育(29219)
- 学学(28344)
- 技术(26468)
- 财经(25748)
- 经(21982)
- 业经(21337)
- 经济研究(21310)
- 农业(20849)
- 问题(16279)
- 理论(15750)
- 财会(14691)
- 实践(14255)
- 践(14255)
- 科技(14061)
- 技术经济(14052)
- 商业(13105)
- 现代(13078)
- 贸(12906)
共检索到444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家全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异化为监管套利,具有很大的负向溢出效应,不仅弱化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妨碍公平竞争,也给商业银行自身带来风险。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进行大力度的金融监管改革,有助于防止金融创新被滥用。在我国,理财业务、同业业务等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活跃地带,同时也是监管套利多发的领域。为了防止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被滥用并异化为监管套利的工具,有必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优化监管制度安排,加强监管的协调性和"穿透性",避免过度复杂和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并弱化简单、直接的数量型监管措施的使用,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红贵
本文对监管套利的内涵,特别是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综合监管、平台监管、依法监管和责任监管的四大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基层银行 监管套利 监管规则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次贷危机过后,诸多满足8%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银行纷纷倒闭,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有效性的质疑,也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监管体系对资本监管的决心。新近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被认为是数十年来针对银行监管领域的最大规模改革,从多方面对资本充足率指标及资本监管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加强资本定义,提高资本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加强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能力等,《巴塞尔协议Ⅲ》将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2010交银博士后金融论坛"上所作的主旨演讲,经主讲人同意,本刊予以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资本管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绪
存贷比监管在我国的金融监管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商业银行具有巨大影响。目前,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控制角度而言,还是从流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角度而言,存贷比监管的意义都已经较为有限。由于存贷比分子中的贷款并不包括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等非贷款科目,而资产在不同科目之间的转移成本又相对有限,所以存贷比指标约束下的监管套利难以避免。在西方国家,监管套利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充足率;但在我国,监管套利的主要对象是存贷比。本文旨在分析存贷比监管套利的运作模式与运行逻辑,并对制度的矫正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针对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等等,认为银行监管部门应适当引导符合政策意图的套利行为,提高政策引导调控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内外,都尚未有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过研究,所以文章所研究的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回答了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商业银行是否会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如何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依据结论的政策含义,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庆劼
巴塞尔委员会与中国银监会都已决定引入杠杆率限制作为内评法的补充,以遏制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套利行为。对于该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各国学者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本文考虑一个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分为安全与风险两类,监管部门在期初无法识别其真实类型,只能依赖于银行自身的报告。监管部门在期末基于银行的经营回报,对其风险类型进行甄别,对具有监管资本套利嫌疑的银行给予惩罚。本文分是否存在内评法与杠杆率监管四种情况,讨论了商业银行的最优化行为。研究表明,杠杆率限制有助于遏制监管资本套利,其将通过两条路径实现:降低商业银行有限责任制度所带来的卖权的价值;增加商业银行因监管资本套利而被惩罚的威慑力。
[期刊] 预测
[作者]
郭心毅 蒲勇健 陈斌
通过构建一阶段银行金融创新博弈模型以及无限次扩展博弈模型,解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乏力的原因,并结合金融创新活动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征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事前承诺制方法(PCA)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行为的监管实践,能为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等经营活动中主动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持久的内在激励,并降低金融创新的外在成本,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金融创新 事前承诺制 博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思翀 肖振拯 冯晓健
本文基于全球95个国家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监管与外资银行进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金融开放对二者关系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倾向于进入监管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监管套利。换言之,严格的银行监管抑制了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国的金融开放水平越高,银行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程度越大,即金融开放在银行监管套利的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银行监管主要是通过减少绿地投资这一中介渠道抑制外资银行进入。
关键词:
监管套利 金融开放 外资银行 中介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Basel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源于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的不一致性,对金融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是Basel委员会不断修正Basel协议的主要原因。但现有文献对监管资本套利问题的定量研究依然有限,尚不足以揭示客观事实。本文检验了影响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监管部门规定的达标要求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之差与其监管资本套利程度正相关,说明资本压力越大套利程度越高;第二,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具有中央背景的国有股权所占比例与监管资本套利程度负相关,说明所有者与监管者的博弈性越强套利程度越高。本文将回归模型运用于监管资本套利程度的估计,具有一定创新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莫贤锐
本文以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文献对理财产品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关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的测度等定量分析更少见,本文力求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测度结果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无论从单项产品还是从总体来看,监管套利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风险在增加。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本文认为,应该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措施进一步防范理财产品监管套利风险。第一,根据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做好分类监管,尤其要做好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重点监管。第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遏制理财产品监管套利可能引发的风险。第三,从深度上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纳入监管体系。第四,将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程度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目标。此外,在适度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交易的同时,要有效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郭晓夏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类新型业务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以其规模、活跃度和参与度成为参与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部分异化的创新业务和模式完全超越监管边界并不断衍生发展,形成多方参与、结构复杂、业务多样、资金混用的局面,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低准入标准的授信、发起-分销、理财资金池、同业投资四个维度,比较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异化创新业务和美国过去十多年间的各类金融创新,发现虽然业务模式和形式各异,但本质相似、风险属性趋同,都存在降低授信准入标准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创新业务 风险分析 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郭晓夏
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类新型业务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以其规模、活跃度和参与度成为参与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部分异化的创新业务和模式完全超越监管边界并不断衍生发展,形成多方参与、结构复杂、业务多样、资金混用的局面,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低准入标准的授信、发起-分销、理财资金池、同业投资四个维度,比较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异化创新业务和美国过去十多年间的各类金融创新,发现虽然业务模式和形式各异,但本质相似、风险属性趋同,都存在降低授信准入标准、高复杂性、高杠杆率、低透明度、流动性错配等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使单个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大;从宏观层面看,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抬高了社会总体杠杆率,提升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不审慎的创新,金融监管当局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总体效果尚不明显,亟需系统性的监管安排和设计。只有从市场参与者、投资者,到监管当局都引起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规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创新业务 风险分析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