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6)
- 2023(16472)
- 2022(14194)
- 2021(13502)
- 2020(11318)
- 2019(26439)
- 2018(25744)
- 2017(50199)
- 2016(26565)
- 2015(30152)
- 2014(29723)
- 2013(29434)
- 2012(26920)
- 2011(24192)
- 2010(23704)
- 2009(21921)
- 2008(21413)
- 2007(18387)
- 2006(15783)
- 2005(13913)
- 学科
- 济(107790)
- 经济(107672)
- 管理(76234)
- 业(75128)
- 企(61087)
- 企业(61087)
- 方法(54961)
- 数学(48992)
- 数学方法(48455)
- 中国(31233)
- 财(29112)
- 农(27163)
- 银(25175)
- 制(25051)
- 银行(25028)
- 行(23572)
- 业经(22717)
- 贸(21967)
- 贸易(21950)
- 易(21299)
- 学(20127)
- 融(20026)
- 金融(20024)
- 务(19361)
- 财务(19292)
- 财务管理(19249)
- 地方(18850)
- 企业财务(18319)
- 农业(18158)
- 理论(16706)
- 机构
- 大学(374807)
- 学院(370536)
- 济(156087)
- 经济(153089)
- 管理(152016)
- 理学(131958)
- 理学院(130628)
- 管理学(128485)
- 管理学院(127823)
- 研究(120729)
- 中国(100758)
- 京(78933)
- 财(72595)
- 科学(71247)
- 财经(59226)
- 所(58043)
- 中心(56556)
- 农(55698)
- 经(54279)
- 研究所(53054)
- 业大(52383)
- 江(51312)
- 北京(50030)
- 经济学(48555)
- 范(45875)
- 师范(45469)
- 财经大学(44735)
- 经济学院(44027)
- 院(43957)
- 农业(43725)
- 基金
- 项目(257035)
- 科学(203893)
- 基金(190720)
- 研究(187861)
- 家(164983)
- 国家(163680)
- 科学基金(142437)
- 社会(121199)
- 社会科(115063)
- 社会科学(115034)
- 基金项目(100661)
- 省(96365)
- 自然(92465)
- 自然科(90377)
- 自然科学(90356)
- 自然科学基金(88769)
- 教育(86070)
- 划(81860)
- 资助(79882)
- 编号(75235)
- 成果(59782)
- 部(58199)
- 重点(56701)
- 创(53192)
- 发(53096)
- 国家社会(50819)
- 教育部(50749)
- 课题(50502)
- 创新(49701)
- 科研(49434)
- 期刊
- 济(158581)
- 经济(158581)
- 研究(113021)
- 中国(65638)
- 财(54775)
- 学报(54523)
- 管理(53719)
- 科学(51714)
- 农(48956)
- 融(46713)
- 金融(46713)
- 大学(42655)
- 学学(40277)
- 教育(34872)
- 农业(32747)
- 技术(31218)
- 财经(28955)
- 经济研究(26549)
- 经(24564)
- 业经(24497)
- 问题(20530)
- 理论(19031)
- 贸(17841)
- 技术经济(17717)
- 统计(17563)
- 业(17429)
- 实践(17236)
- 践(17236)
- 图书(16992)
- 科技(16294)
共检索到538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静 宋晓桐
本文运用中国19家上市银行2001-2017年的数据,研究商业银行透明度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高管特质。研究表明,较高程度的不透明度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损害银行的稳定性,不透明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随着"董监高"持股比例及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弱,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大先减弱后增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益国 张一鸣 刘丽萍
本文选取2012~2020年中国152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利用中国45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从强度和频度两个维度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实证检验极端气候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效果、异质性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气候的强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但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气候的频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显著影响。(2)极端低温气候的强度和频度均显著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3)农村商业银行比城市商业银行更易受极端气候影响,且不同地区所受影响具有异质性。(4)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极端气候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主要是通过降低家庭财富、提高其资产风险的“个人”渠道,影响公司经营提高其总体违约风险的“企业”渠道,以及通过气候政策而导致银行业务结构改变的“政府”渠道达成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吴滨阳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长尾客户缺乏抵押和征信不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使其信贷决策更加科学。最后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四美
本文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三个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有助于解决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能够约束银行的冒险行为。董事会规模对银行风险影响并不显著;但董事会独立性有利于防范银行承担过度风险。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状况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简要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牛晓健 裘翔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在中国银行业靓丽的报表之下是否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我们依据"风险承担渠道"理论的假说,采用中国上市时间超过三年的十四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验证了:在中国,低利率的政策环境会催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计算并采用了对风险测度更灵敏的预期违约频率(EDF)作为风险测度指标,相较基于定期报表的Z值和坏账率等指标更能够反映市场预期,具有前瞻性;第二,为了降低利率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我们采用拟合泰勒规则的方法估算出均衡利率,从而得到能够灵敏地反映利率政策松紧程度的利差变量作为政策利率的代理变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
关键词:
风险承担 预期违约频率 货币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臣 崔光耀 秦晓天
金融危机后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关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选取2009-2014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并利用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建立面板模型,从公司治理总指数、各维度分指数和具体治理机制三个层次分析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数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分指数中董事会治理指数和经理层治理指数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具体治理机制中独立董事占比和高管持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本文最后为提升上市商业银行治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宫鹏浩 江俊蓉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4~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宏观因素以及银行微观因素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对于两种不同风险代理变量不良贷款率(npl)和风险加权资产占比(rwa),经济周期均会弱化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行为的正向影响,而监管环境与资本缓冲的交叉项对npl产生显著正影响,对rwa则相反;从银行异质性视角,流动性与资本缓冲的交叉项对风险项均产生显著负影响,而绩效水平与资本缓冲交叉项的系数在npl下显著为正,在rwa下显著为负,银行规模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袁鲲 饶素凡
本文基于15家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2年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了杠杆率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兼顾了杠杆率约束的资本监管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风险水平的逐步下降,银行资本变动与风险水平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标准,监管压力不仅作用于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同样也作用于资本充足性银行,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资本补充能力,向目标资本水平调整的速度更快。本文认为,《巴塞尔协议Ⅲ》关于杠杆率与资本充足性相结合的监管精神强化了金融风险监管,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计量方法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杠杆率 资本充足率 风险承担 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海峰 高水文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黄敏
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银行负债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存款负债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这一效应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同时,银行负债结构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资本充足率门槛效应,即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时,负债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较低,但超过门槛值后,银行对负债结构的调整更加敏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负债结构 银行资本 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童中文
利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广义距方法(GMM)研究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正向影响,而对投资者情绪有负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对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的。结论表明政府及银行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媒体报道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且采取措施合理监控投资者情绪,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黄敏
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银行负债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存款负债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这一效应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同时,银行负债结构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资本充足率门槛效应,即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时,负债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较低,但超过门槛值后,银行对负债结构的调整更加敏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负债结构 银行资本 风险承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培 吕德宏 黄亦炫
基于2002—2012年中国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SBM超效率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超效率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样本银行的超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差异不大,超效率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商业银行的超效率均呈现负向关系且影响显著;风险承担因素对银行超效率的测量十分重要,并且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的银行超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应在宏观层面审慎监管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商业银行 超效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培 吕德宏 黄亦炫
基于 2002—2012年中国 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利用 SBM超效率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 GMM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超效率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样本银行的超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差异不大,超效率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商业银行的超效率均呈现负向关系且影响显著;风险承担因素对银行超效率的测量十分重要,并且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的银行超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应在宏观层面审慎监管风险承担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商业银行;超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仕良
控制风险与提高效率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面临的两大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法(SFA)测算了2003~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原因,然后研究了银行效率和风险承担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效率与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适度增加风险承担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另一方面,产权制度和宏观环境对银行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SFA 银行效率 风险承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治理与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
或有资本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实证研究
数字化转型与农村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基于文本挖掘法的实证研究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战略引资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吗?——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杠杆率监管引入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缓释效应吗?——基于中国96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三性”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基于16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外资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