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7)
- 2023(10287)
- 2022(8830)
- 2021(8015)
- 2020(6974)
- 2019(15975)
- 2018(15350)
- 2017(30329)
- 2016(16511)
- 2015(18459)
- 2014(18641)
- 2013(18565)
- 2012(17240)
- 2011(15580)
- 2010(15485)
- 2009(14615)
- 2008(14927)
- 2007(13702)
- 2006(11789)
- 2005(10774)
- 学科
- 济(68635)
- 经济(68565)
- 管理(46842)
- 业(46551)
- 企(37749)
- 企业(37749)
- 方法(35239)
- 数学(31764)
- 数学方法(31564)
- 银(20538)
- 银行(20392)
- 财(19642)
- 制(19550)
- 行(18978)
- 农(17716)
- 中国(16575)
- 贸(15581)
- 贸易(15569)
- 融(15308)
- 金融(15306)
- 易(14979)
- 学(14555)
- 业经(13769)
- 务(13186)
- 财务(13172)
- 财务管理(13141)
- 企业财务(12502)
- 度(11710)
- 制度(11702)
- 农业(11498)
- 机构
- 大学(246355)
- 学院(243341)
- 济(103778)
- 经济(101762)
- 管理(93831)
- 研究(82712)
- 理学(80705)
- 理学院(79812)
- 管理学(78590)
- 管理学院(78139)
- 中国(69891)
- 农(51439)
- 科学(51337)
- 京(51115)
- 财(49241)
- 所(43924)
- 农业(41444)
- 业大(40961)
- 研究所(39748)
- 财经(39683)
- 中心(39392)
- 江(36597)
- 经(36108)
- 经济学(32965)
- 北京(31924)
- 经济学院(30176)
- 财经大学(29791)
- 州(29188)
- 院(28530)
- 范(27870)
- 基金
- 项目(162111)
- 科学(126368)
- 基金(119951)
- 研究(109994)
- 家(107088)
- 国家(106225)
- 科学基金(89880)
- 社会(71015)
- 社会科(67527)
- 社会科学(67501)
- 基金项目(64286)
- 省(62513)
- 自然(60885)
- 自然科(59530)
- 自然科学(59506)
- 自然科学基金(58516)
- 划(53644)
- 教育(50059)
- 资助(49241)
- 编号(42309)
- 重点(36729)
- 部(36264)
- 发(33938)
- 创(33859)
- 成果(33214)
- 科研(32351)
- 计划(31976)
- 创新(31781)
- 教育部(30660)
- 大学(30079)
共检索到360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博
由于政策原因,我国的债券市场一直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促进两个市场的融合,改善市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二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对于完善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提升市场融资功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有助于扩大交易所市场的需求群体,是改善市场分割现象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粘性,短期内,相关政策难以显著提升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的债券市场政策变迁,比较两个市场的差异,对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优势地位在短期难以改变,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
债券 银行间市场 交易所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文胜 翁骋
本文分别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建立了VAR模型和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经济变量对两个债券市场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的上扬会带来两个市场收益率的升高,而货币供应量、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提高则会使债券市场收益率产生反方向变化,并且交易所债券市场对于经济变量的冲击更为敏感,但银行间债券市场受冲击的影响更持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鲁秀 胡海鸥
引入虚拟变量建构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国债价格差异。主要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债券市场交易对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显著影响;流动性变量对到期收益率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两类市场对流动性风险的补偿系数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银行间债券市场 交易所债券市场 价格差异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蕾 周爱民 杨晓东
通过构建交易价格分解模型,将交易机制效率进行量化,构造度量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市场交易主体和流动性差异;剔除价差中的逆向选择部分,提取成交价格与有效价格的真实偏离,同时将价格波动归结为由债券新息引起的波动和由交易机制摩擦引起的波动两部分。选取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跨市国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逐笔成交高频数据计算交易机制效率综合性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个市场交易机制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交易所债市竞价交易机制价格误差更小,交易机制效率更高;银行间债市较大的报价价差源于做市商的逆向选择风险防范,而做市商机制的真实交易成本与交易所竞价机制相差较小,这种交易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东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通过债券价格的波动性体现出来 ,它是指债券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的决定机制。不同组织方式下债券在不同交易场所的波动性不尽相同。本文选用了基点价格值、久期与凸性等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国债价格的波动性进行测度。计量结果表明 ,交易所市场的功能和效率更强一些 ,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国债市场波动性较大、投机性较强等现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绍统
近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的原则,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上交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武勇
在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进债券市场整体发展的政策环境下,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银行间市场,同时建设一个强大的交易所市场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债券市场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践、金融机构投融资管理的重要平台,在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全社会基准价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一直为决策层和业界所关注。交易所债券市场历来是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绍统
近年来,交易所债券市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的原则,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上交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以往文献对两个国债市场信息溢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实证验证了两个市场信息溢出时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同质性,哪种性质占主导取决于新信息的来源。笔者发现当新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内部,两个国债市场会表现出差异性,溢出效应为负向,即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上升预示着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下降。当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外部,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则先表现出同质性,溢出效应为正向;随后差异性占主导,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发生信息负向溢出或资本的流动。
关键词:
国债市场 信息溢出 非流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史浩然 曹丹 陈琦
本文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研究全市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率曲线三因子与未来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全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经济增速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债券市场比交易所债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有更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比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更能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且对经济增速的预示作用强于通货膨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隆炯 刘红
因次级债券的持有人风险大于其他银行债权人,所以有强烈的动机随时监督该银行的风险状况,并通过二级市场的活动对银行形成影响。文章运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功能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我国目前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功能存在,但次级债券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条件尚不完全满足。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券 市场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小华 陈琦
基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分割状态,本文从重大宏观经济信息公告(包括预期公告及意外公告)的角度运用GARCH扩展模型考察两者对公告的反应差异,结果发现:交易所债券市场吸收重大信息能力较强,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波动呈现非对称性;与国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对重大信息的反馈及吸收能力较低;近几年来两市场对重大信息吸收效率都有所提高。这些分别与交易机制差异、交易品种差异、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市场等有关。最后提出继续打通各市场主体、创新债券品种、加强跨市场监管协作等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芳秀 王梓溦
中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二者在发展程度、制度规则、交易主体、债券种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致市场有效性的差别。运用游程检验、单位根检验、方差比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中国总体债券市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别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达到弱式有效水平,但交易所市场的有效性略高于银行间市场。今后应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两个债券市场的统一,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段军山 周伟卫
本文测量了债券市场波动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工具变量法的随机效应模型中,银行间债券指数的波动与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成显著正相关,而且银行的债券资产占比与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也成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随机效应模型 工具变量法 商业银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柯政 吴冲锋
我国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交易的部分债券相同,但短期价格行为有显著差异。本文构建了基于投资者类型的短期价格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以资产负债管理为主要目的"配置型"投资者和以价值增值为主要目的"交易型"投资者,并利用我国的市场分割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一般性结论:债券市场价差序列存在一阶自回归关系,投资者构成差异可以解释市场间短期价格行为的差异,"配置型"投资者能够减少市场短期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