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7)
2023(8025)
2022(6411)
2021(5940)
2020(4901)
2019(10637)
2018(9997)
2017(19211)
2016(9634)
2015(10670)
2014(9887)
2013(9653)
2012(8699)
2011(7862)
2010(8214)
2009(8073)
2008(7335)
2007(6764)
2006(6204)
2005(5876)
作者
(26459)
(21894)
(21584)
(20427)
(13690)
(10367)
(9850)
(8564)
(8253)
(7763)
(7607)
(7567)
(7029)
(6878)
(6823)
(6708)
(6453)
(6318)
(6313)
(5808)
(5480)
(5389)
(5018)
(4943)
(4942)
(4924)
(4917)
(4750)
(4325)
(4298)
学科
(34093)
经济(34069)
(33279)
银行(33134)
(33029)
(31632)
管理(29781)
(29490)
金融(29490)
(29406)
企业(29406)
(18923)
中国(18578)
技术(13644)
方法(12690)
中国金融(11777)
业务(11735)
(11591)
(11134)
制度(11127)
数学(10760)
数学方法(10671)
银行制(10240)
业经(9876)
技术管理(9770)
地方(9448)
(8706)
(8459)
(8110)
财务(8097)
机构
学院(126328)
大学(125915)
(56085)
经济(54873)
管理(48823)
中国(48324)
研究(43182)
理学(40616)
理学院(40206)
管理学(39720)
管理学院(39473)
(29808)
(29359)
银行(28687)
(26727)
(25817)
中心(24017)
科学(23626)
财经(22762)
(21907)
金融(21518)
(20679)
(20624)
(20385)
(18860)
研究所(18601)
经济学(18562)
人民(18336)
(17525)
财经大学(17316)
基金
项目(82168)
科学(66219)
研究(61739)
基金(60519)
(52078)
国家(51658)
科学基金(45315)
社会(40586)
社会科(38830)
社会科学(38819)
(32408)
基金项目(31864)
自然(27857)
自然科(27291)
自然科学(27285)
(26836)
自然科学基金(26822)
教育(26467)
编号(23667)
资助(23617)
(21566)
创新(20382)
成果(18958)
重点(18932)
(18709)
(17626)
国家社会(17538)
(16440)
课题(16378)
(16162)
期刊
(59139)
经济(59139)
研究(45492)
(45288)
金融(45288)
中国(29118)
(22442)
管理(20597)
科学(16871)
(16501)
学报(15775)
大学(12576)
学学(12028)
财经(11681)
教育(10325)
经济研究(10281)
(9902)
技术(9852)
业经(9268)
科技(8986)
农业(8430)
理论(8114)
国际(7625)
实践(7402)
(7402)
(7398)
论坛(7398)
中国金融(7052)
问题(6870)
(6604)
共检索到214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朝平  
在"看不见的手"推动和"看的见的手"引领共同作用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跨界联合创新近年驶入了快车道,呈现出三方面新特征:联合创新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战略合作层面的联合创新迅速铺开、线上线下通过联合创新相互渗透。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商业银行需以"迎进来"、"走出去"、"智慧化"、"颠覆式"四个方面为着力点,通过联合创新推进自身的"+金融科技"进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晨阳  任丽丽  
线上渠道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谁掌握了掌上银行渠道,谁就掌握了未来获客、留客、活客的方向。智能制造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科技,面对技术的革新,"精准"成为商业模式的核心要求,一切皆被数据化:掌握了数据和算法,才能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不致被淘汰。不论哪个领域,新趋势带来的变化似乎都离不开一个共识——数字化在加速。金融界也不例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企业端、客户端的全面数字化,促使银行由传统的线下交易逐步转向线上化。同时,"宅经济"和"云销售"打开了金融服务的新空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窦荣兴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业态与运营模式,客户不再满足传统的金融服务,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全渠道、场景化、定制化、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中国金融行业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一方面金融科技企业凭借其绝佳的客户体验、极低的成本和快速的产品迭代,正在逐渐分解和蚕食传统金融行业;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正在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立科技子公司、发起组织内部变革等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国栋  
建设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着力点李国栋建设银行如何适应改革的要求,如何尽快实现向商业银行转轨,我认为最为迫切的是要抓住以下四方面的关键工作。一、千方百计壮大资金实力商业银行的竞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资金实力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银行的负债业务有了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岷峰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找准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的金融坐标;加强产品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财富积累速度;持续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行业间财富增长的协调;强化风险管理,普及金融知识,减少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投资损失;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共富环境,不断丰富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通过构建为共同富裕发展服务的金融体制与机制,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全体人民收入水平的共同提升,同时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敬文举  刘凯旋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银行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银行公司治理是个关键。巴塞尔原则和我国有关的法规制度,对银行公司治理有积极作用。但是,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还需通过银行的商业实践来验证。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银行保持长久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东智  
银行系统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执行着赋予资金可流动性并将其转变为生产性的投资进而产生经济活动的重要功能。因此,一个运转良好、高效和稳定的商业银行系统对于一国获取良好的经济绩效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南美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世界性的银行破产以及国际间银行业的兼并重组等诸多情况纷纷涌现,银行自身的治理问题开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减轻其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和获取较强的金融稳定性,诸多国际金融组织(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都将改进银行治理视为增进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由此,提升商业银行的治理效率成为实现银行业稳健经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振慧  
为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切实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从2017年开始,银保监会组织开展了"三三四十"银行业市场乱象专项整治。两年多的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金融风险高发多发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整治市场乱象的根本性措施是商业银行自身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中推广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求外部审计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瑛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成为"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巩腾  
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政银企合作对接、产品服务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长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金融服务长效性。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意见。牵头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制定行动实施意见,从优化信贷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强化政策激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守川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发生了重大变革。近期,中国银监会也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新监管标准在国内银行业的实施,且实施标准比国际标准更高更严。新监管标准对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盈利模式、财务及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均构成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技术。中国银行业应尽快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形势,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风险管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云霞  
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统计而言,则是进入全力推动"三个提高"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马建堂局长提出要充分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丹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楼市调控下弥补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能为"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随着2 0 1 2年我国保障房在建规模达到空前高度,保障性住房在政策制定和建设重点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但总体来看资金来源不足仍是制约该项工程顺利推进的瓶颈。根据各类保障房贷款的特点,可大致将其分为销售型和租赁型两类,相应地银行也具有不同的业务开展机会。商业银行应找准机遇,顺势而为,区别对待,合理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