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0)
- 2023(9600)
- 2022(8646)
- 2021(8429)
- 2020(6984)
- 2019(16615)
- 2018(16560)
- 2017(32844)
- 2016(17800)
- 2015(20283)
- 2014(20421)
- 2013(20233)
- 2012(18467)
- 2011(16482)
- 2010(16395)
- 2009(14933)
- 2008(14760)
- 2007(13005)
- 2006(11527)
- 2005(10359)
- 学科
- 济(66752)
- 经济(66665)
- 管理(51073)
- 业(48588)
- 企(41156)
- 企业(41156)
- 方法(32194)
- 数学(27583)
- 数学方法(27221)
- 银(20040)
- 银行(19893)
- 制(19415)
- 行(18529)
- 财(18120)
- 中国(17888)
- 农(17836)
- 业经(15319)
- 学(14788)
- 地方(13845)
- 融(13460)
- 金融(13459)
- 贸(12171)
- 理论(12168)
- 贸易(12160)
- 务(11842)
- 度(11815)
- 制度(11802)
- 农业(11801)
- 财务(11778)
- 财务管理(11748)
- 机构
- 大学(247852)
- 学院(245648)
- 管理(101745)
- 济(94202)
- 经济(91858)
- 理学(87240)
- 理学院(86309)
- 管理学(84879)
- 管理学院(84444)
- 研究(79429)
- 中国(66287)
- 京(53741)
- 科学(49598)
- 财(45347)
- 所(39890)
- 农(38952)
- 中心(37460)
- 江(36399)
- 研究所(36074)
- 业大(36015)
- 财经(35935)
- 北京(34558)
- 经(32549)
- 范(32305)
- 师范(32055)
- 州(30728)
- 农业(30474)
- 院(28583)
- 经济学(27072)
- 财经大学(26871)
- 基金
- 项目(166437)
- 科学(130050)
- 研究(123340)
- 基金(119894)
- 家(103174)
- 国家(102289)
- 科学基金(88217)
- 社会(75227)
- 社会科(71166)
- 社会科学(71144)
- 省(64782)
- 基金项目(64659)
- 自然(58357)
- 自然科(56951)
- 自然科学(56941)
- 教育(56229)
- 自然科学基金(55891)
- 划(54556)
- 编号(51620)
- 资助(50011)
- 成果(42145)
- 部(36463)
- 重点(36461)
- 课题(34762)
- 发(34587)
- 创(34418)
- 项目编号(32214)
- 创新(31957)
- 科研(31825)
- 教育部(31392)
- 期刊
- 济(104227)
- 经济(104227)
- 研究(78077)
- 中国(45283)
- 学报(37047)
- 管理(36858)
- 融(35529)
- 金融(35529)
- 农(35300)
- 科学(34625)
- 财(34116)
- 大学(27888)
- 教育(27847)
- 学学(26023)
- 农业(22982)
- 技术(20582)
- 业经(17396)
- 财经(17299)
- 经济研究(15403)
- 理论(14994)
- 图书(14679)
- 经(14443)
- 实践(14001)
- 践(14001)
- 问题(13703)
- 科技(11907)
- 技术经济(11702)
- 现代(11406)
- 业(10980)
- 情报(10817)
共检索到369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学武
我国银行业资金过剩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低消费高储蓄;资本市场低迷不振;人民币升值压力;宏观调控下的贷款紧缩。若不加紧解决,可能会带来如下严重后果:(1)货币政策传导失灵,央行操作成本加大;(2)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放贷;(3) 银行赢利减少,收益水平降低。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金过剩 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董积生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是由于汇率水平维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控制、资本充足率限期达标等因素起了作用。考虑到仍在发挥作用的因素,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在2006年不会有显著的变化,但随着商业银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2006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汉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葛力伟 王汉金 曾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存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商业银行信贷反弹过快等四大表现。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造成一些危害,为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以利率为主要变量,实施收益精细化经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零售和批发业务;加快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探索“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存差 流动性过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飞燕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上个世纪末国内商业银行出现了持续性的流动性过剩,引起了理论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考察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发展阶段、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太华 李迎梅
从经济、制度、技术和国际层面分析了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以及这种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不断深化的流动性过剩的措施: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拓展新的贷款业务、尝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混业经营以及加快金融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董青马 王丽娅
最近,学术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议论颇多,议论的焦点是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后果。本文基于既往研究中值得深思的四个问题,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构成出发对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判断标准及影响因素进行界定,以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成因的微观视角管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并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不同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投机性超额储备 存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锋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带有较强的外部输入特征,也与我国当前的体制性因素有关。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信贷投放受制、直接融资发展、信用货币等都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多种应对措施中,应加强主要政策的力度,逐步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睿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突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使银行赢利减少、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成本,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影响 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芳 王妙如
本文首先分析了1997—2005年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外,都存在明显的流动性过剩的情况;然后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有关因素进行传导机制分析,并定量研究了各因素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程度,得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外汇储备、企业债券发行额和上证指数;最后提出了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资金营运处课题组 肖小和 晏秋生 屠定俊 郑建勇 熊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陆娟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也遇到了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商业性银行欲有效地占领市场,取得良好的财务效益,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营销工作。研究营销环境、制订营销策略和评估营销业绩,是其核心内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醒男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益依赖,从而影响其改革步伐;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抵债资产 不良债权 处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军
分析、研究和考察商业银行追求效益(利润)极大化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分析、研究和考察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能力和水平。银行资产配置问题研究是一个动态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题,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体制交替的特殊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有其特殊性,如何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引起理论界和银行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