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0)
- 2023(6287)
- 2022(5062)
- 2021(4650)
- 2020(3836)
- 2019(8745)
- 2018(8218)
- 2017(16678)
- 2016(8808)
- 2015(9465)
- 2014(9515)
- 2013(9511)
- 2012(8590)
- 2011(7640)
- 2010(7406)
- 2009(6837)
- 2008(7133)
- 2007(6426)
- 2006(5500)
- 2005(5105)
- 学科
- 济(35637)
- 经济(35589)
- 业(26374)
- 管理(26008)
- 企(21802)
- 企业(21802)
- 方法(19241)
- 银(17569)
- 银行(17424)
- 数学(17385)
- 数学方法(17246)
- 行(16170)
- 制(14988)
- 财(12523)
- 融(10848)
- 金融(10848)
- 中国(9937)
- 度(9633)
- 制度(9627)
- 业务(9433)
- 务(8388)
- 财务(8383)
- 财务管理(8365)
- 银行制(8156)
- 企业财务(7706)
- 农(7684)
- 业经(7288)
- 学(6944)
- 贸(6742)
- 贸易(6733)
- 机构
- 大学(123672)
- 学院(121673)
- 济(55191)
- 经济(54139)
- 管理(47310)
- 理学(40936)
- 研究(40551)
- 理学院(40498)
- 管理学(39881)
- 管理学院(39652)
- 中国(38332)
- 财(28399)
- 京(25010)
- 科学(23542)
- 农(22901)
- 财经(22883)
- 经(21065)
- 银(20661)
- 中心(20474)
- 所(20259)
- 银行(19804)
- 经济学(19158)
- 研究所(18595)
- 行(18437)
- 农业(18382)
- 江(18185)
- 业大(17834)
- 财经大学(17679)
- 经济学院(17619)
- 融(15723)
- 基金
- 项目(84780)
- 科学(68080)
- 基金(65737)
- 家(58219)
- 国家(57809)
- 研究(57288)
- 科学基金(50272)
- 社会(39824)
- 社会科(38173)
- 社会科学(38164)
- 基金项目(34504)
- 自然(33344)
- 自然科(32696)
- 自然科学(32689)
- 自然科学基金(32129)
- 省(31332)
- 资助(27677)
- 划(26842)
- 教育(26198)
- 编号(19885)
- 部(19687)
- 重点(19079)
- 国家社会(17968)
- 创(17719)
- 教育部(17214)
- 发(17060)
- 科研(16812)
- 创新(16708)
- 人文(16589)
- 性(16345)
共检索到184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建军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变动与流动性水平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变动对流动性水平存在明显的冲击,信贷资金成本变动对银行流动性水平影响较为显著,而由于银行信贷资产比重较高以及市场利率的变动幅度较窄,非信贷资金成本变动对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影响不明显;银行流动性水平变化对银行资金成本也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资金成本变动对流动性水平的影响;在资金成本与流动性水平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响应中,存贷比作为反映银行流动性水平的指标其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棣 严予若 雷蕾
本文尝试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资产负债的结构性错配,而不仅限于期限错配",将流动性细分为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和负债的融资流动性,以此去度量商业银行在时间维度下的流动性风险。接着,本文将构建的流动性指标嵌入分位数回归法中,优化了对CoVaR的估计方法,度量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动态地刻画了银行间流动性风险的联动关系。经过测算,本文得到三个结论:第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最强,体现为冲击力度大和波及范围广两个方面,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也承受了最强的风险溢出。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远甚于其他不同类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第三,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还与资产负债的结构组成有着潜在的关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原 欧阳海泉
利用Diamond的两个模型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转换职能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不发达、人们的市场参与程度比较低时,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是有效的,然而它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挤兑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改善、人们的市场参与度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转换职能将逐渐变得重要。
关键词:
流动性转换 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积生 汪莉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在提高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同时,也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力,同时还可能引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激化,资本市场面临冲击。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经济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钊 王玲 王茜
本文从银行的目标比率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和模式,以及不同流动性充裕程度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会围绕目标流动性比率调整流动性结构;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减少短期和易受冲击的负债,增加长期稳定的负债和资产;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投资多元化程度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融资和投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流动性工具等问题。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微观银行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为当下中国流动性监管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霍成义
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央银行评价和管理流动性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
资金管理体制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流动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霍成义
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该文首先比较了差额管理与全额管理基本模式之间的差异,指出在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总分行的资金管理职能、风险管理职能以及分行对总行的利润贡献度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分析了资金管理体制的变化对宏微观流动性的影响,认为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央银行评价和管理流动性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
资金管理体制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流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存差 流动性过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璐 李建伟 谢太峰
以我国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以其2008—2017年10年的数据为对象,对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在对数据进行筛选后通过Hausman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确定上市商业银行总体、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分别适用的模型,最后进行回归得出结论。结果显示,对于上市商业银行总体和国有上市商业银行而言,货币政策以及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平均资产回报率最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而对于其他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而言,经济增速以及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最能影响其流动性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音 贺刻奋
合理的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组织流动性供给,以实现流动性均衡。不同的流动性供给方式在满足不同发生概率的流动性需求水平时,有不同的成本结构。备付金、可转换资产和主动负债这三种基本的流动性供给方式的成本构成,都可以表示为备付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通过对各种流动性供给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一个成本最低的流动性供给方案,在坐标图中即不同流动性供给方式的成本曲线组成的曲线簇下边界。当影响流动性供给成本的市场因素发生变化时,银行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流动性供给方案也将有所变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黎灵芝 刘波
使用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融资流动性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款成本和银行间融资成本的上升,会激励银行增加风险资产,减少流动性储备,不利于银行防范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存款流失会削弱银行贷款扩张的动力,提升流动性偏好;同业融资依赖性的上升短期内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长期则会加大资金借短贷长的问题,为流动性危机埋下隐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亮
北岩银行的悲剧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监管要求,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树立市场良好形象,巩固营销基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彩 王虎
流动过剩分为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该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商业银行自身层面以及双顺差、高储蓄、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视角分析了其产生的综合原因,并分析了商行流动性过剩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效应。最后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共同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三元悖论 共同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