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5)
2023(12545)
2022(10878)
2021(10520)
2020(8778)
2019(20755)
2018(20845)
2017(40985)
2016(21947)
2015(24869)
2014(24739)
2013(24411)
2012(22199)
2011(19717)
2010(19652)
2009(17653)
2008(17241)
2007(14959)
2006(13193)
2005(11512)
作者
(61049)
(50239)
(49991)
(47788)
(32054)
(24151)
(22945)
(19743)
(19261)
(18085)
(17465)
(16811)
(15909)
(15888)
(15627)
(15347)
(15061)
(15049)
(14523)
(14386)
(12304)
(12301)
(12222)
(11582)
(11264)
(11231)
(11218)
(11216)
(10155)
(9931)
学科
(78371)
经济(78272)
管理(65167)
(62416)
(52647)
企业(52647)
方法(37189)
数学(31790)
数学方法(31441)
(24378)
(22692)
(22611)
银行(22464)
(22391)
(21054)
中国(20235)
业经(18945)
地方(17222)
(16732)
(16398)
贸易(16384)
(16330)
金融(16327)
(15941)
财务(15877)
财务管理(15843)
(15831)
理论(15072)
企业财务(15005)
农业(14944)
机构
大学(297341)
学院(297319)
管理(122873)
(112786)
经济(110009)
理学(106292)
理学院(105148)
管理学(103483)
管理学院(102955)
研究(92681)
中国(77276)
(63610)
科学(57689)
(53420)
(47551)
(45460)
中心(45077)
业大(44385)
(43431)
财经(43159)
研究所(41431)
北京(40031)
(39198)
(38626)
师范(38286)
农业(37534)
(36460)
(33836)
经济学(32543)
财经大学(32348)
基金
项目(205303)
科学(160958)
研究(151870)
基金(148051)
(127712)
国家(126606)
科学基金(109852)
社会(93089)
社会科(88057)
社会科学(88027)
(80250)
基金项目(80246)
自然(72921)
自然科(71223)
自然科学(71210)
自然科学基金(69943)
教育(69714)
(67358)
编号(64190)
资助(60834)
成果(50919)
(44988)
重点(44890)
(42930)
课题(42681)
(42671)
创新(39879)
项目编号(39647)
科研(39153)
教育部(38725)
期刊
(120947)
经济(120947)
研究(88130)
中国(54965)
学报(44112)
管理(43616)
(42776)
科学(41512)
(40960)
(39641)
金融(39641)
大学(33667)
教育(33551)
学学(31517)
农业(28664)
技术(25676)
业经(21393)
财经(20284)
经济研究(18284)
(16999)
图书(16642)
理论(16598)
问题(15855)
实践(15562)
(15562)
(15158)
科技(14054)
现代(13527)
商业(13485)
技术经济(13384)
共检索到434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肖启义  袁雯雯  
随着全球资管业务的迅速扩张,资管产品跨领域、跨行业等特点导致资管行业的风险隐患和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资管行业实施"穿透式"监管已十分必要。商业银行作为国内资管产品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对其理财产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市场代表性。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和文献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国外监管经验进行了介绍,再次对H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穿透式"监管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其交叉持有、跨界经营的特征比较突出,募集资金的流向不透明,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导致杠杆率较高。虽然监管部门提出要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但在监管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难点:一是监管部门难以掌握理财产品跨行业的资金流动信息,加之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施穿透式监管尤其是纵向穿透监管的难度较大;二是现行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穿透式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要求;三是金融数据的分散式统计管理不利于穿透式监管的实施。为完善商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其交叉持有、跨界经营的特征比较突出,募集资金的流向不透明,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导致杠杆率较高。虽然监管部门提出要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但在监管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难点:一是监管部门难以掌握理财产品跨行业的资金流动信息,加之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实施穿透式监管尤其是纵向穿透监管的难度较大;二是现行分业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穿透式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要求;三是金融数据的分散式统计管理不利于穿透式监管的实施。为完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穿透式监管,建议开发统一的信息登记系统,强化对纵向穿透监管的信息支持;加强监管的横向协调,实现监管机构在监管政策上的一致性和针对同类资管业务监管规则的一致性;优化金融监管协调组织架构,克服分业监管模式所引发的分段式、隔离式监管的局限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轶昕  程索奥  
文章从"穿透式"监管理论入手,分析"穿透式"监管实施的本质和目的,研究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带来的高杠杆率、风险无法有效分散、风险交叉传染、资金流向不透明、流动性错配等问题。最后,配合一行两会监管思路,从宏观上深刻理解"穿透式"监管本质,中观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业务整合与调整,微观上实现产品净值化和建立统一的管理转让平台这三个方面提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婧  
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对穿透式监管的相关规定,对穿透式监管在资管业务中的多重层次进行分析。而后分别论述功能性监管视阈下的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的协调与分工和穿透式监管保障投资者适当性的法制化问题。随后提出了穿透式监管法制化的具体途径,指出应该健全穿透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协调司法监管化视阈下的资管合同条款文义与法律关系的判定、从一致性角度出发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完善数据基础建设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为穿透式监管在资管业务中的法制化规划了保障机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丽瑞  
本文采用1998—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就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约束下,银行普遍存在着紧缩信贷规模的倾向,资本充足率水平对银行贷款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且这一影响在2004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2004年以后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小于2004年以前;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强于小银行,但这一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娟  
金融领域的穿透监管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经验时,将1940年投资基金法3(c)(1)(A)条解释为"穿透监管(look through)"条款。2016~2017年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穿透监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一行三会的政策文件中,其涵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针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非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娟  
金融领域的穿透监管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经验时,将1940年投资基金法3(c)(1)(A)条解释为"穿透监管(look through)"条款。20162017年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穿透监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一行三会的政策文件中,其涵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针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新娥  张志君  
一、引言我国银行实施资本监管以来,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状况逐年向好,截至2012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25%,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近年来,人们对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于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较少。资本充足率是否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上市商业银行是否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灵活调整监管资本的结构;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帆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操作上更便捷,准入门槛低,更能满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处理和披露方面的发展情况,然后从银行监管入手,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晶  刘亚  田园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资金池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在此背景下,本文先归纳了主要的讨论议题,然后以某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分析了资金池理财产品的运作特征和收益,认为基于目前实际业务情况,资金池理财产品不是庞氏骗局。随后,本文基于资金池理财产品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本文针对前述的风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资金池理财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