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9)
- 2023(9190)
- 2022(7611)
- 2021(7138)
- 2020(6013)
- 2019(13577)
- 2018(13198)
- 2017(25839)
- 2016(13364)
- 2015(14170)
- 2014(14181)
- 2013(13935)
- 2012(12759)
- 2011(11347)
- 2010(11442)
- 2009(10694)
- 2008(10870)
- 2007(9961)
- 2006(8464)
- 2005(7872)
- 学科
- 济(50290)
- 经济(50240)
- 业(49488)
- 管理(43357)
- 企(41664)
- 企业(41664)
- 方法(24603)
- 银(21521)
- 银行(21376)
- 数学(21367)
- 数学方法(21219)
- 行(20017)
- 制(19655)
- 中国(17366)
- 财(16145)
- 技术(16079)
- 融(15030)
- 金融(15030)
- 技术管理(12162)
- 业经(12117)
- 务(11408)
- 财务(11402)
- 财务管理(11380)
- 农(11039)
- 企业财务(11022)
- 险(10903)
- 度(10875)
- 制度(10869)
- 业务(10819)
- 保险(10811)
- 机构
- 大学(185418)
- 学院(184084)
- 济(80904)
- 经济(79341)
- 管理(75450)
- 理学(64406)
- 理学院(63760)
- 管理学(62924)
- 管理学院(62542)
- 研究(58007)
- 中国(55121)
- 财(41485)
- 京(37689)
- 财经(32898)
- 科学(32831)
- 经(30031)
- 中心(28407)
- 江(28345)
- 所(27848)
- 农(27226)
- 经济学(26604)
- 研究所(25196)
- 财经大学(25073)
- 银(24746)
- 经济学院(24088)
- 业大(23773)
- 银行(23635)
- 北京(23492)
- 州(23007)
- 商学(22015)
- 基金
- 项目(123545)
- 科学(100361)
- 基金(93545)
- 研究(88949)
- 家(80795)
- 国家(80146)
- 科学基金(71048)
- 社会(60642)
- 社会科(57737)
- 社会科学(57723)
- 基金项目(49373)
- 省(48085)
- 自然(46000)
- 自然科(45080)
- 自然科学(45069)
- 自然科学基金(44389)
- 教育(40906)
- 划(40233)
- 资助(37993)
- 编号(32465)
- 创(32113)
- 创新(29040)
- 部(28060)
- 重点(27731)
- 成果(25871)
- 国家社会(25746)
- 发(25439)
- 教育部(24892)
- 业(24370)
- 制(24329)
共检索到283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智通
基于2006~2014年我国7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影响,以及其风险承担水平所承担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呈倒U型关系,超过特定比例,银行的资本结构反而会妨碍其进行流动性创造;第二,我国商业银行总体表现出风险吸收效应,并根据银行风险水平,会对资本结构进行动态调整,进而影响到自身的流动性创造能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青青 陈艺璇 曹前进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43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涵盖表外业务的测度指标时,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分别为0.413、0.567和0.452。(2)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创造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并主要由城市商业银行推动,表现出"金融脆弱挤出效应";两者关系显著依赖于风险水平,且风险水平越高的银行抵消"金融脆弱挤出效应"的能力越强。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银行的异质性实行差别资本监管,以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创造能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天 王晓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利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提高。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此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贷款溢价较高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施行差异化监管策略;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减少对存款的依赖,实现从存贷业务向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转变。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流动性创造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星 李颖 封思贤
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阐述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及其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17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流动性创造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型关系;法定数字货币总体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对上述U型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法定数字货币作为金融监管工具时的调节效应强于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工具时的效应;银行数字化水平越高,法定数字货币的调节作用越显著。这些发现可为我国央行进一步优化法定数字货币设计、调控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帮助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长明
文章研究了流动性创造、管理者能力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流动性创造越好,银行所能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管理能力越强,银行流动性创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得到加强;在危机期间,能力管理者所在的银行较缺失能力管理者的银行,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此外,非国有银行组与非上市银行组,能力管理者所在的银行,银行流动性创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强于其他类型的银行。
关键词:
银行流动性创造 银行风险承担 管理者能力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爱民 陈远
利用中国151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其流动性创造的数值,依中国商业银行的体系经过方差分析将其分为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验证银行资本结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银行"风险吸收效应"更为显著,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脆弱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加强对区域性银行的政策鼓励和扶持,从而有效地优化市场结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非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代军勋 陶春喜
随着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银行行为机理发生变异。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变动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动性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行会根据上一期的资本、流动性与风险承担反向调整本期水平,三者均存在内生的稳定性。有鉴于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异,资本约束与流动性约束的合成效应应该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调整的考虑范围。
关键词:
资本约束 流动性约束 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征信
[作者]
贾舒喆 陈熠 牛霞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的影响,检验银行业资本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要求不能有效约束原有资本不足的银行增加资本、降低风险承担;但督促已经全面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银行继续持有充足资本,并降低风险承担。其他监管指标中,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拨备覆盖率要求可能反向激励银行增加风险承担;流动性监管方面,短期资产流动性比例是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有效补充,可以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存贷比与银行风险承担变动无显著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卉冉 孙英隽
通过对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资本监管新标准颁布前后的数据,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的动态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前,资本监管对资本不足和资本缓存不足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而资本缓存充足的银行在实施新政策之前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但在实施新政策之后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其良好的经营状况,会继续提高资本水平。资本约束对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资本 风险承担 资本充足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伟 凌江怀 赵小军
本文从流动性创造视角,利用我国21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了银行贷款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符合"竞争-脆弱"假说,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贷款价格竞争通过流动性创造对经营的风险产生影响。信贷风险呈现逆周期特征,整体经营风险呈现顺周期特征。大型股份制银行在贷款市场具有"风险转移效应",凭借其较大的市场势力将竞争带来的风险通过流动性创造进行转移,但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影响,竞争带来更大的风险承担。
关键词:
价格竞争 流动性创造 风险转移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伟 凌江怀 赵小军
本文从流动性创造视角,利用我国21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了银行贷款价格竞争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符合"竞争-脆弱"假说,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贷款价格竞争通过流动性创造对经营的风险产生影响。信贷风险呈现逆周期特征,整体经营风险呈现顺周期特征。大型股份制银行在贷款市场具有"风险转移效应",凭借其较大的市场势力将竞争带来的风险通过流动性创造进行转移,但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影响,竞争带来更大的风险承担。
关键词:
价格竞争 流动性创造 风险转移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向荣 张嘉明 李宝伟 张云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运信 洪佳欢 王聪聪 骆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是近年金融业态变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但这种影响因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商业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的同时抑制了其表外流动性创造。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银行风险承担在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间传导作用。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和流动性创造,进而影响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建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晔 王亚梅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194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会直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竞争-脆弱"区域;另一方面,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可以通过改变流动性水平间接作用于银行的风险承担,即流动性发挥非线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均可证实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流动性的中介作用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贷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且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监管部门衡量银行业竞争程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银行竞争 风险承担 资产流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代军勋 戴锋
随着国际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的新阶段,两者的合成效应必将导致银行的微观经营特征发生调整和变异,并可能会导致基于银行传导的货币政策效应发生变化。本文基于2010-2015年期间我国50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一阶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变化,以此探究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冲击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的银行风险承担继续存在,但其合成效应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意愿有所减弱;(2)不同类型、强度的货币政策在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通过银行微观特征对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效果并非对称。因此,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应关注监管政策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扰动,在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和协调中重构货币政策体系,以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协同性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