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04)
2023(19214)
2022(16180)
2021(15051)
2020(12631)
2019(28893)
2018(28234)
2017(54052)
2016(29581)
2015(33344)
2014(33031)
2013(32712)
2012(30071)
2011(27303)
2010(27262)
2009(25228)
2008(24786)
2007(21731)
2006(19316)
2005(17577)
作者
(87076)
(71977)
(71774)
(68436)
(46102)
(34704)
(32565)
(28293)
(27671)
(25796)
(24647)
(24624)
(22988)
(22967)
(22488)
(22329)
(21493)
(21456)
(20890)
(20785)
(17959)
(17902)
(17552)
(16361)
(16214)
(16050)
(16042)
(16029)
(14544)
(14248)
学科
(118114)
经济(117967)
管理(81495)
(78113)
(62985)
企业(62985)
方法(53666)
数学(46714)
数学方法(46285)
中国(35296)
(32715)
(30473)
(28251)
(27319)
银行(27171)
业经(26596)
(25676)
(25375)
(25228)
贸易(25207)
(24440)
地方(22728)
(22596)
金融(22595)
农业(21942)
(18626)
财务(18548)
财务管理(18513)
理论(18472)
环境(17966)
机构
大学(421197)
学院(416056)
(171520)
经济(168072)
管理(160228)
研究(146528)
理学(137731)
理学院(136177)
管理学(133899)
管理学院(133154)
中国(117005)
(90843)
科学(89969)
(79815)
(75741)
(74651)
研究所(68093)
中心(67015)
业大(64540)
财经(63697)
(61776)
农业(59818)
(58111)
北京(57806)
(54028)
师范(53422)
经济学(52998)
(52492)
(50143)
经济学院(47986)
基金
项目(282455)
科学(221020)
基金(206009)
研究(202677)
(182161)
国家(180645)
科学基金(153318)
社会(129189)
社会科(122523)
社会科学(122492)
基金项目(108447)
(107536)
自然(99928)
自然科(97606)
自然科学(97577)
自然科学基金(95880)
教育(92793)
(92150)
资助(85316)
编号(80603)
成果(66202)
重点(63938)
(62904)
(60009)
(58254)
课题(56133)
创新(54493)
科研(54234)
国家社会(54110)
教育部(53733)
期刊
(183829)
经济(183829)
研究(128384)
中国(82518)
学报(72474)
(68761)
科学(63773)
(59600)
管理(57812)
大学(54263)
(51050)
金融(51050)
学学(50951)
农业(45807)
教育(45025)
技术(32756)
财经(31493)
经济研究(30638)
业经(28670)
(26970)
(24830)
问题(24528)
(22392)
图书(21987)
国际(21055)
理论(20372)
(20348)
科技(19708)
技术经济(19247)
世界(19105)
共检索到629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  黄雪宁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基于我国现实背景深入分析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面板计数回归模型,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微观层面因素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区别,并且在控制政策因素后,不良贷款率和盈利性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非上市银行涉足资产支持证券的目的在于业务拓展和推动经营转型,而上市银行更偏好于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功能;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下,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功能逐渐被银行体系重视。因此,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表外化"模式,从基础资产池质量、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和增级等方面对"表外化"模式进行要求和完善,并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框架下,实现资产证券化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融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素华  
本文通过研究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务对银行运行成本和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后发现 ,商业银行介入证券业务的适度性应满足 :介入范围的边际收益 (银行外部交易成本与金融系统社会监管成本的下降幅度之和 )等于其边际成本 (银行内部管理成本的上升幅度 )。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 ,我们应鼓励内部管理比较规范的银行 (比如上市银行 )率先介入某些证券业务 ,对符合条件的银行介入相关证券业务要求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等组织形式 ,并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 ,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佳  
通过考察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杠杆的理论机制,以及利用我国银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抑制银行杠杆增长,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首笔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逐步增强。在区分不同银行类型后发现,资本弥补渠道匮乏、负债结构不稳定的非上市银行与中小银行更易从资产证券化的杠杆抑制效应中获益。影响机制结果说明,资产证券化可通过优化融资与资产流动性结构、改善期限错配以及降低风险承担等渠道,实现对银行杠杆增长的遏制。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的杠杆抑制效应,也能控制由于规模扩张导致的杠杆顺周期性。因此,在完善资产证券化制度框架的同时,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都将有助于丰富银行的去杠杆措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通过对商业银行开展动因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结合中国特殊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通过对商业银行开展动因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结合中国特殊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李梦艺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慕刘伟  张晓怡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能够在实现低成本融资的同时,为银行带来增强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分散风险及开拓新的收入途径等好处。鉴于中国银行业普遍面临资本约束的沉重压力,本文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机理及影响程度,发现银行应优先选择风险权重大的优良贷款,避免选择风险权重小的不良贷款。但总体而言,与发行股票和长期次级债券相比,资产证券化对提高资本充足状况的作用有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彤明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对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16年重启以来,因法律、税收、会计等配套机制和措施不完备、市场主体有限、不良贷款估值难等短板制约,不良资产证券化尚难以向深度发展成为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实践运作的特点,阐述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结合国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彤明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对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自2016年重启以来,因法律、税收、会计等配套机制和措施不完备、市场主体有限、不良贷款估值难等短板制约,不良资产证券化尚难以向深度发展成为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实践运作的特点,阐述我国不良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后结合国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  
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创新资产证券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流动性资产规模缩小、信用风险恶化、盈利性能力降低及贷款增长率下降,是驱动银行创新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因素。同时,2014年底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政策变化,也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创新行为。此外,资产规模与宏观经济因素对不同类型银行资产证券化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中宏观经济因素有效推动了国有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而贷款增长率又显著影响着非国有银行资产证券化创新行为。因此,本文认为银行目前主要是基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来进行创新,虽然政策倾向趋于宽松,但我们也应当不断完善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银行的业务行为,从而实现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创新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与维护自身稳健发展的"双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卢文华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既面临着政策支持、市场空间大、监管更加规范等机遇,也面临着信用风险有所暴露、基础资产集中度高、外部增信效果有所减弱等挑战。对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坚持合规的发展原则、明确客户筛选标准、审慎把控基础资产质量、设置有效增信措施、加强项目全流程管控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佳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7年银行业面板数据,充分识别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不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甚至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通过道德风险倾向,提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以及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并且在发展初期,更注重基础资产池的质量,这均不利于信用风险的缓解。长期来看,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并且伴随时间推移,资产证券化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效应不断弱化。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为资产证券化功能发挥提供空间,渐进推动"表外化"模式,同时,也要完善约束监督机制,防止银行对风险转移功能的过度利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勇  张琪  雷华跃  
国外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成熟,但国内除在2008年以前尝试过几单外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不良资产的持续上升,商业银行试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鉴于这一情况,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顾纪生  
一、资产证券化的涵义及产生原因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相应地西方商业银行业务证券化也包括初级证券化与二级证券化两个方面。所谓初级证券化亦即负债证券化,它是指资金的流动由传统的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的存贷改为通过发行票证直接向市场筹资,亦即资金余缺两个部门在金融市场上以直接融资方式代替以往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西方商业银行的负债证券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借鉴;而二级证券化即资产证券化,理论探索才刚刚开始,实践拓荒尚未有效起步。资产证券化包括两方面含义:(1)使银行贷款债权转移的流动性提高。(2)金融机构将其信贷资产、或者企业的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慎  吴国平  
基于我国103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5年的数据,系统考察了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效果看,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趋势,适度业务自由化有助于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过度业务自由化反而会加重银行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看,业务自由化通过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和经营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杠风险的不利冲击,对银行破产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交易投资性业务发展过快,已加重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存在业务过度自由化的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