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0)
2023(3406)
2022(2848)
2021(2860)
2020(2461)
2019(6060)
2018(5843)
2017(11291)
2016(6160)
2015(7029)
2014(7256)
2013(7228)
2012(6453)
2011(5614)
2010(5711)
2009(5862)
2008(6438)
2007(6092)
2006(5554)
2005(5323)
作者
(17180)
(14058)
(13775)
(13475)
(9059)
(6619)
(6437)
(5430)
(5299)
(5255)
(4957)
(4818)
(4717)
(4462)
(4380)
(4356)
(4253)
(4204)
(4123)
(3915)
(3608)
(3526)
(3430)
(3403)
(3324)
(3186)
(3176)
(3116)
(2827)
(2791)
学科
管理(28090)
(23576)
(22060)
企业(22060)
(16381)
经济(16358)
(16256)
银行(16111)
(14747)
(13871)
(10916)
业务(10033)
(9668)
制度(9665)
(9073)
财务(9043)
财务管理(9022)
方法(8720)
企业财务(8585)
银行制(8555)
(8311)
金融(8309)
数学(6629)
数学方法(6580)
业经(4907)
(4859)
(4686)
中国(4657)
(4586)
体制(4460)
机构
大学(79136)
学院(78309)
管理(34451)
中国(31377)
(29844)
经济(28822)
理学(26395)
理学院(26121)
管理学(25854)
管理学院(25670)
(22922)
银行(22038)
研究(21768)
(21041)
(20577)
(17698)
(15257)
财经(14803)
中心(14059)
(13381)
(12878)
(12707)
人民(12510)
(11834)
金融(11617)
北京(11499)
科学(11399)
财经大学(11253)
国人(10847)
中国人(10813)
基金
项目(41791)
科学(32345)
研究(30981)
基金(30635)
(25709)
国家(25493)
科学基金(22543)
社会(18661)
社会科(17760)
社会科学(17753)
基金项目(15978)
(15423)
自然(15086)
自然科(14721)
自然科学(14720)
教育(14644)
自然科学基金(14473)
资助(13577)
(12955)
编号(12831)
成果(11022)
(9516)
重点(8909)
(8696)
课题(8684)
(8491)
教育部(8441)
项目编号(8422)
大学(8332)
人文(8228)
期刊
(37335)
经济(37335)
(31275)
金融(31275)
研究(29115)
中国(21049)
(21026)
管理(16871)
(10493)
学报(9571)
科学(9416)
财经(8247)
大学(7970)
会计(7562)
学学(7407)
财会(7048)
技术(7024)
教育(6888)
(6864)
理论(5742)
农村(5390)
(5390)
实践(5300)
(5300)
业经(5154)
通讯(4756)
会通(4735)
经济研究(4682)
现代(4352)
农村金融(4341)
共检索到14966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友传  杨继光  
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事前计提的用于覆盖预期损失的一种拨备,能降低银行报告盈余的波动性,可被用于满足盈余管理之需要。当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时,其报告盈余将与贷款损失准备正相关,然而对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04-2007年,以及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1993-2007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银行却并无此管理动机或管理需要,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动机更弱,这可由我国银行业特定的所有权结构、控股结构及其衍生的管理激励来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超  魏静宜  曹利  
本文研究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盈余平滑行为。我们发现当期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下一期不良贷款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贷款损失准备被用来作为盈余平滑的工具,城市商业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平滑盈余现象更为明显。对于非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或发行总量越多,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程度越大,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使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平滑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汪峰  王佳  王帆  
以2001~2016年17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风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时,银行管理层会显著减少贷款损失准备的规模,而贷款损失准备的减少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大。进一步检验发现,在银行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与银行风险扩张之间,贷款损失准备的下降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在地方性银行和非"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更为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银行治理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永  邓剑平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红  武建  
引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的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张靖曼  
本文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中国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财务政策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的管理者可能同时利用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财务政策(股利变化)对外传递信号。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将有持续的较高盈利时,他们会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水平,以向外界传递企业盈利稳定以及前景良好的信号;但当管理者预测到银行的利润将上升时,他们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向外界传递企业良好前景的信号效应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信号和股利信号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田存志  刘可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较大的自由,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实施管理,以达到盈余管理、信号发送、资本管理的目的。本文利用我国22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前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盈余管理动机、信号发送动机和资本管理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变化。我们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以膨胀利润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和负向的信号发送;而上市后银行膨胀利润的盈余管理大大减弱,直至不显著,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负向信号发送作用没有改变;我们没有发现商业银行包括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资本管理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若  高洁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应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本充足率管制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西方相关实证文献,银行管理当局主要基于信号传递、盈余平滑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等目的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予以操控。由于三种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相关文献对这三个动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也是多样化的。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使得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重要性逐渐增强,我国学术界应该注重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和经济后果等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有为  史建平  
笔者以中国21家外资、16家中资上市和150家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共187家、合计766个银行2005—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贷款损失准备和盈余平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总体上存在盈余平滑行为,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税及贷款损失准备前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中国境内外资商业银行相比,中资商业银行会提取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贷款损失准备和税及贷款损失准备前盈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更多地来自于中资非上市商业银行。最后提出建议,第一,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贷款损失准备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第二,监管部门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贷款损失准备金机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1年的数据,分别对总样本、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两个子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由此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都受到当期及未来边际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同时也都以财务经营稳定性为首要考虑因素,存在显著的利润平滑动机以及信号传递动机。但是在资本管理动机方面,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管理动机明显,且其资本充足率要求显著地比非上市银行的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保持较低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更有动机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来弥补损耗的资本,同时建立更高额的信贷损失准备缓冲垫。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建军  杨坤  郗永春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段军山  邹新月  周伟卫  
本文利用面板VAR模型及2004~2009年9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银行贷款行为、盈余管理策略的动态调整。研究发现,从中国代表性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来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与净利润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这证实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商业银行其风险管控能力更强,从而阻碍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计提对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不敏感,这可能与商业银行计提不规范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不高有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伟  
我国金融业已于2006年12月向外资全面开放,但我国现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法律制度与国际惯例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笔者尝试从我国现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入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法律制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建军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是商业银行会计和监管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影响到资本充足和拨备充足监管的有效性,但是会计准则和监管标准缺乏协调使得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监管有效性降低。本文研究国际监管机构和相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政策的协调,研究我国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和监管的协调,提出完善我国贷款减值会计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