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2)
2023(8948)
2022(7546)
2021(7014)
2020(5679)
2019(13062)
2018(12497)
2017(24630)
2016(13208)
2015(14369)
2014(14204)
2013(13819)
2012(12720)
2011(11627)
2010(11472)
2009(10619)
2008(10556)
2007(9373)
2006(8392)
2005(7550)
作者
(39040)
(32444)
(32297)
(30706)
(20793)
(15626)
(14686)
(12598)
(12468)
(11603)
(11115)
(10646)
(10489)
(10373)
(10225)
(9972)
(9816)
(9720)
(9562)
(9439)
(8071)
(7964)
(7921)
(7578)
(7400)
(7298)
(7224)
(7120)
(6428)
(6394)
学科
(48733)
经济(48677)
管理(39109)
(37955)
(30289)
企业(30289)
方法(22919)
数学(20738)
数学方法(20540)
(18684)
银行(18538)
(17273)
(16935)
(15171)
(14670)
(13423)
贸易(13415)
(12995)
中国(12855)
(12001)
金融(12001)
业经(11308)
(10792)
制度(10787)
农业(9905)
业务(9776)
(9723)
(8955)
财务(8941)
财务管理(8928)
机构
学院(185411)
大学(184652)
(80846)
经济(79294)
管理(73971)
理学(63873)
理学院(63256)
研究(62583)
管理学(62334)
管理学院(62021)
中国(55182)
(38571)
(37706)
(37308)
科学(37183)
(31594)
财经(30542)
中心(30226)
农业(30141)
业大(29868)
研究所(28766)
(27935)
(27888)
(25111)
经济学(24982)
银行(24135)
北京(23155)
财经大学(22928)
经济学院(22750)
(22435)
基金
项目(125148)
科学(98891)
基金(93608)
研究(86618)
(83160)
国家(82468)
科学基金(70612)
社会(57101)
社会科(54393)
社会科学(54382)
基金项目(49398)
(47485)
自然(47430)
自然科(46417)
自然科学(46399)
自然科学基金(45646)
(40982)
教育(39288)
资助(38638)
编号(33530)
(28172)
重点(27919)
(26505)
(26150)
成果(26120)
创新(24793)
科研(24525)
教育部(24109)
国家社会(23981)
计划(23497)
期刊
(83377)
经济(83377)
研究(56445)
(36087)
金融(36087)
中国(33189)
(32968)
学报(31149)
(28262)
科学(28012)
管理(26087)
大学(23260)
学学(22541)
农业(20517)
财经(15266)
经济研究(14767)
业经(14415)
教育(12984)
(12909)
技术(12798)
问题(10864)
(10598)
(10595)
国际(10367)
理论(9870)
商业(9772)
实践(8963)
(8963)
(8796)
技术经济(8581)
共检索到278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廖宜彬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行业集中度较高、组织行政化明显、盈利模式较单一等,导致货币政策信号漏损,传导效果下降。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具体的优化路径包括:发展民营银行,优化市场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推进综合化经营,优化盈利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信号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促使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信贷政策,从整体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信号的匹配程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擎  
文章以今年来商业银行行为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为例,指出当前信贷传导途径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三个“非同步性”: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银行业改革的非同步性;银行业机制改革与经营模式转变的非同步性;外部环境变化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灵活性的现实要求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所依赖的环境建设非同步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静  
随着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两阶段出发,尝试着建立了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基本理论框架,接着重点分析了债券市场、商业银行行为及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6市联合调查课题组  张晓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瞻  杨建设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居主导地位,但诸多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为此,对影响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邵仲文  李雅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燕生  张景智  胡逸闻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规模扩张和创新,存在突破金融监管、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等问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货币创造功能和期限错配现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扩张,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平稳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同业负债规模的扩大,会强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但会弱化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商业银行同业期限错配现象对社会融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为此,要从引导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完善跨部门金融监管框架、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减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时波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涛  
2007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央行不断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强调控的灵活性,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稳健、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显著回落。然而,货币政策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如何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放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已成为当前央行面对的重大课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饶含  
本文基于我国监管政策和金融机构异质性特征,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债券融资能力提升将产生以下效果:第一,使中小银行能够通过同业交易渠道,向大型银行借取更多低成本资金。第二,提高了银行向非银行部门主动融资的能力,从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并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供应更多抵押资产。第三,提高单个银行利用整个银行系统的信贷资产价值来补充资本的能力。这些效应共同降低了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准备金抵押品成本和资本成本,以及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监管引致成本,同时还向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抵押品,最终会提高货币政策影响各类信贷规模的能力,并降低银行异质性和资本消耗率对信贷结构的扭曲程度。但同时,这些效应也会因改变银行的信贷偏好而产生新的扭曲效应,并且还会提高金融机构间的债务互联性,因此会增加一些新的宏观金融风险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雄兵  邓伟  
表外业务的兴起与壮大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本文研究表外业务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并且考察这种关系是否随着银行特征的不同而变化。使用2002-2014年中国2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和双向固定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大。另外,表外业务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而且这种关系在小规模、低资本和低流动性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一览  
文章分析了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利与不利,得出总体上对银行盈利略显正面但也有潜在风险的结论。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如何有效地化解风险和不利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启通  
本文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于不同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表外业务扩张迅速,其业务扩张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扩张性货币政策背景下,表外业务发展缓慢,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不明显。为此,本文对实施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文烈  南钦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表现出增长速度快、合作范围广、品种多样化等特征,但也存在干扰货币政策和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本文在概括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2005-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同业业务的发展干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结果显示,同业业务的发展,会削弱利率水平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向抑制作用,并加强狭义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目标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得到更为规范的监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尹鹏  王雪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与之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