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5)
- 2023(8780)
- 2022(7308)
- 2021(6898)
- 2020(6203)
- 2019(14647)
- 2018(14439)
- 2017(28749)
- 2016(15973)
- 2015(18359)
- 2014(18636)
- 2013(18708)
- 2012(17240)
- 2011(15356)
- 2010(15543)
- 2009(14987)
- 2008(15665)
- 2007(14568)
- 2006(12692)
- 2005(11725)
- 学科
- 济(62879)
- 经济(62812)
- 管理(54405)
- 业(52924)
- 企(45331)
- 企业(45331)
- 方法(33943)
- 数学(29778)
- 数学方法(29577)
- 财(23507)
- 制(21575)
- 银(21307)
- 银行(21162)
- 行(19695)
- 务(17393)
- 财务(17360)
- 财务管理(17319)
- 中国(16916)
- 企业财务(16472)
- 融(14687)
- 金融(14685)
- 农(14586)
- 业经(13541)
- 度(12726)
- 制度(12719)
- 贸(11719)
- 贸易(11710)
- 业务(11348)
- 易(11236)
- 险(11177)
- 机构
- 大学(226133)
- 学院(224655)
- 济(92694)
- 管理(91258)
- 经济(90517)
- 理学(75366)
- 理学院(74590)
- 管理学(73552)
- 管理学院(73080)
- 研究(70358)
- 中国(66739)
- 财(50724)
- 京(47890)
- 科学(41341)
- 财经(38632)
- 农(38341)
- 所(36266)
- 江(36264)
- 中心(35743)
- 经(34994)
- 研究所(32346)
- 业大(31427)
- 北京(30565)
- 农业(30530)
- 州(29476)
- 财经大学(28953)
- 经济学(28593)
- 银(27459)
- 银行(26257)
- 经济学院(26024)
- 基金
- 项目(136892)
- 科学(106570)
- 基金(99637)
- 研究(98689)
- 家(85641)
- 国家(84945)
- 科学基金(73084)
- 社会(61594)
- 社会科(58372)
- 社会科学(58347)
- 基金项目(52718)
- 省(52646)
- 自然(48217)
- 自然科(47109)
- 自然科学(47093)
- 自然科学基金(46301)
- 教育(45717)
- 划(44421)
- 资助(42759)
- 编号(40649)
- 成果(33340)
- 部(31168)
- 重点(30340)
- 创(28020)
- 发(27485)
- 课题(27163)
- 科研(27089)
- 教育部(26839)
- 创新(26291)
- 大学(26154)
- 期刊
- 济(102800)
- 经济(102800)
- 研究(70676)
- 中国(45922)
- 财(44898)
- 融(41595)
- 金融(41595)
- 管理(35050)
- 农(33018)
- 学报(32862)
- 科学(30101)
- 大学(24689)
- 学学(23320)
- 财经(20217)
- 农业(19800)
- 技术(19014)
- 教育(17754)
- 经(17026)
- 经济研究(15698)
- 业经(15419)
- 财会(13716)
- 业(13332)
- 理论(13221)
- 问题(13077)
- 会计(12370)
- 实践(12031)
- 践(12031)
- 技术经济(12024)
- 统计(11054)
- 商业(10846)
共检索到355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红英 阮小平
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处于股改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应当深刻理解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有意识地建立和强化声誉管理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控声誉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形成,针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 声誉风险 股改转型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弋宇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受到了全球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声誉风险的产生途径和诱导原因入手,分析声誉风险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同后果,并给出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声誉风险 声誉事件 新资本协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冀淑慧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几乎源于所有内部与外部风险,是其他风险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监管日趋严格、金融"脱媒"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等,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加快探索经营转型。银行若想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必要分析银行经营转型的趋势及其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声誉风险监测和防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冀淑慧
声誉风险事关银行的生死存亡。随着自媒体、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广大网民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媒体,其对银行声誉风险的影响也空前巨大。本文从分析新媒体给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出发,阐述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做好声誉风险管理"防"和"立"两方面的工作,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针对新媒体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新媒体 声誉风险 风险管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剑波 姚文林
未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声誉和形象的竞争。而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建立有效的防控声誉风险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行为文化建设,其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声誉风险 引发动因 行为文化 建议与对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继红
<正>声誉风险作为现代市场要素中无形要素之首,作为巴塞尔协议Ⅲ第二大支柱的重要内容,作为商业银行八大风险之一,一直备受关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新的监管要求和媒体环境,需要高度重视声誉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事前管理,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新形势下加强声誉风险事前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敏
声誉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市值表现、品牌价值与客户信任度等,甚至在关键时刻关系着银行的生死存续。为了引导商业银行构建并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纳入银行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指出要把"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作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对舆论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网络舆情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现状与特点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使用普及化,中国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格局,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于传统媒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小英 周彬
"过去摧毁一座金融帝国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即便是经营了上百年的银行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塌。"这句汇丰集团前主席庞约翰爵士的名言,不幸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中得以印证。声誉风险给了国内商业银行曾经仰慕的国际银行业标杆以致命一击,甚至引发了公众对金融业整体的信任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五星
本文首先指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一种常态风险和演进的风险,声誉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然后直面现实,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着银行自身、监管评估机构和社会公众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最后,从实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加强声誉文化建设、健全预警机制和监测流程、完善应急处置和后评价机制、抓住落实管理的基本点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声誉风险管理 挑战 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慈亚平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点包括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强化事前管理、完善处理机制、完善配套机制、构建声誉风险管理文化五个方面银行业务是一种信心游戏,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2009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督促商业银行规范声誉风险管理,要求声誉风险管理全面覆盖商业银行各种行为、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自该指引颁布以来,国内商业银行致力于声誉风险管理研究和思考,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点包括五个方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旭东
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中,与公司治理目标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莫过于声誉风险了。积极、主动、稳妥地进行声誉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必然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继红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在2021年2月8日专门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银保监发[2021]4号),首次提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条基本原则。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商业银行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南,商业银行能否严格遵循直接关系到其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能否维护和塑造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玉梅 侯秀平 伍艺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制度安排。改制后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虽然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但距现代公司治理要求还存在着距离。本文基于这种背景,着重讨论了改制后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关系、人才配备机制、监督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防范风险隐患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股改 风险隐患 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晶星 江家平
2009年8月2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管理将成为银行业组织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试图从组织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传播机制的构建对风险防范与危机应对的影响。
关键词:
声誉风险 银行业 组织 组织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