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6)
2023(5836)
2022(4921)
2021(4793)
2020(4238)
2019(9541)
2018(9493)
2017(18371)
2016(10205)
2015(11662)
2014(11774)
2013(11464)
2012(10966)
2011(9914)
2010(10262)
2009(9748)
2008(10337)
2007(9648)
2006(8645)
2005(8235)
作者
(31263)
(25860)
(25619)
(24580)
(16736)
(12428)
(11764)
(10279)
(9980)
(9638)
(9132)
(9117)
(8489)
(8453)
(8320)
(8172)
(7759)
(7673)
(7559)
(7509)
(6690)
(6687)
(6346)
(6069)
(6058)
(6000)
(5851)
(5714)
(5428)
(5291)
学科
(37200)
经济(37147)
(28305)
管理(26515)
(22342)
企业(22342)
(19216)
银行(19069)
方法(17821)
(17706)
(17151)
数学(15053)
数学方法(14787)
中国(12881)
(12098)
金融(12097)
(10911)
(10879)
(10826)
保险(10819)
制度(10819)
业务(10580)
(10008)
(9580)
银行制(8819)
业经(8253)
理论(7738)
(7622)
(7199)
贸易(7188)
机构
大学(149871)
学院(145593)
(56240)
经济(54809)
管理(52730)
研究(50815)
中国(49934)
理学(43178)
理学院(42615)
管理学(41568)
管理学院(41310)
(33395)
(31768)
科学(31673)
(28389)
(26940)
(25099)
中心(25033)
研究所(24287)
财经(24168)
(22927)
农业(22388)
(21943)
银行(21866)
北京(21539)
业大(21424)
(20358)
(20058)
(19589)
师范(19348)
基金
项目(88993)
科学(69154)
基金(65567)
研究(62291)
(57968)
国家(57494)
科学基金(48356)
社会(38948)
社会科(36719)
社会科学(36704)
基金项目(33975)
(32735)
自然(32350)
自然科(31652)
自然科学(31640)
自然科学基金(31109)
教育(28877)
(28720)
资助(28497)
编号(24640)
成果(21714)
重点(20289)
(20120)
(17611)
(17397)
科研(17380)
教育部(17171)
课题(16989)
大学(16817)
创新(16633)
期刊
(66317)
经济(66317)
研究(50660)
中国(33945)
(33878)
金融(33878)
学报(27042)
(26156)
(25364)
科学(23895)
管理(20868)
大学(20720)
学学(19483)
教育(15949)
农业(15627)
财经(13087)
技术(11275)
(11050)
经济研究(9288)
业经(9250)
理论(8644)
(8386)
问题(8285)
(8221)
实践(7887)
(7887)
国际(7793)
(7678)
业大(7034)
技术经济(6951)
共检索到246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啸林  姚国  
探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员道德风险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完全仿效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发挥对经理人员的监控机制的条件还不具备。构建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监控机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在内部监控方面,不应仅仅满足于构建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三会"构成的公司治理基本框架,而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更为全面有效的对经理人员的内部监控体系。在外部监控方面,除尽量发挥证券市场的外部治理功能外,更应强调发挥存款人对存款银行的选择机制以及加强政府有关监管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志宏  
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风险并不等于损失,对于一个机制健全、管理先进、内控完善的进取性银行来说,风险更多的是机遇和盈利机会。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生信用风险的制度性因素并没有消除,贷款资产中隐含的大量信用风险并未完全释放,防止信用风险的内控体系尚不健全。在关注信用风险的同时,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职工行为风险,特别是一些员工的善意行为风险亦不能忽视;由于这些行为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及规避手段的缺失,客观上都放大了这些风险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向东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而对处于西部的商业银行来说又更多地面临“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探讨了我国西部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框架,认为应该从外部监管和内部改革两方面出发,以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依托,以大开发为契机,对银行体系进行变革,提出了针对西部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框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龚航  孙卫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金声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 ,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 ,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已经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及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结合我国银行业内外部环境 ,同时借鉴欧洲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 ,对如何有效管理、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做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民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惊了全世界,而且也使中国意识到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所以,1998年被中央确定为“防范金融风险年”。而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又是防范全部金融风险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想从会计的角度谈一些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思考。一、商业银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昕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借贷与结算为主营业务,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的经营特征,是基于信用为基础的金融机构。这一经营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并在市场经济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主要困境给出改善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江峰  
民营资本参股商业银行对于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提高银行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财政控股和关联方交易问题也进一步滋生了道德风险。本文对民营资本参股商业银行过程中滋生的道德风险的内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龙  肖平  
伦理调节作为一种软力量,在现代商业银行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代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诚信缺失、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以及社会责任感下降等多方面问题。要保证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伦理构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阮刚铭  张子扬  
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是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从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贷款发放、贷款使用及不良贷款处置等环节,其本源都是道德风险引发的内控合规问题。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的现状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纲领要求下,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处罚日趋严格。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银保监会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共处罚机构1420家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丽君  漆志武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地出现一些大案、要案,导致银行资产的巨大损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监督者的道德缺失。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商业银行监督者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认为防范商业银行监督者的道德风险,要界定好监督者的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违规失职行为问责,同时还要强化对监督者的再监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晓芳  
论我国转轨时期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王晓芳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不是信用风险而是直接融资竞争使资金“脱媒”的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不是整个商业银行的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