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3)
- 2023(10273)
- 2022(8632)
- 2021(8248)
- 2020(6812)
- 2019(15555)
- 2018(15092)
- 2017(30144)
- 2016(16313)
- 2015(18162)
- 2014(18148)
- 2013(18005)
- 2012(16746)
- 2011(15068)
- 2010(15100)
- 2009(14283)
- 2008(14562)
- 2007(13010)
- 2006(11665)
- 2005(10629)
- 学科
- 济(60151)
- 经济(60079)
- 管理(52081)
- 业(48829)
- 企(38865)
- 企业(38865)
- 财(31217)
- 方法(27758)
- 数学(25318)
- 数学方法(25114)
- 制(22719)
- 银(21925)
- 银行(21779)
- 中国(20485)
- 行(20380)
- 农(18765)
- 贸(16040)
- 贸易(16027)
- 易(15579)
- 务(15537)
- 财务(15522)
- 财务管理(15473)
- 度(14758)
- 制度(14753)
- 企业财务(14678)
- 融(14531)
- 金融(14531)
- 财政(13713)
- 业经(13238)
- 农业(11703)
- 机构
- 学院(229514)
- 大学(228654)
- 济(100564)
- 经济(98542)
- 管理(88733)
- 研究(76784)
- 理学(75528)
- 理学院(74790)
- 管理学(73821)
- 管理学院(73413)
- 中国(68774)
- 财(58307)
- 京(47162)
- 科学(44033)
- 财经(42085)
- 农(41446)
- 所(39412)
- 经(38137)
- 中心(36337)
- 江(35104)
- 研究所(34902)
- 业大(33176)
- 农业(32939)
- 经济学(31418)
- 财经大学(31085)
- 北京(30176)
- 银(29267)
- 经济学院(28689)
- 银行(28127)
- 州(28105)
- 基金
- 项目(143473)
- 科学(112121)
- 基金(105426)
- 研究(102973)
- 家(92042)
- 国家(91259)
- 科学基金(77444)
- 社会(66875)
- 社会科(63669)
- 社会科学(63654)
- 基金项目(55194)
- 省(54525)
- 自然(49895)
- 自然科(48724)
- 自然科学(48707)
- 自然科学基金(47874)
- 教育(46673)
- 划(46606)
- 资助(44118)
- 编号(40917)
- 成果(33612)
- 部(32608)
- 重点(31950)
- 发(30308)
- 创(29967)
- 创新(28100)
- 教育部(28029)
- 课题(27992)
- 科研(27957)
- 国家社会(27768)
- 期刊
- 济(109223)
- 经济(109223)
- 研究(76728)
- 财(47969)
- 中国(43953)
- 融(42671)
- 金融(42671)
- 农(36351)
- 学报(35152)
- 管理(31641)
- 科学(31044)
- 大学(26617)
- 学学(25543)
- 农业(22508)
- 财经(21445)
- 经济研究(19558)
- 业经(18280)
- 经(18176)
- 教育(17197)
- 技术(16089)
- 问题(14913)
- 贸(14723)
- 国际(13288)
- 理论(12899)
- 商业(12298)
- 实践(11611)
- 践(11611)
- 业(11148)
- 会计(10822)
- 技术经济(10761)
共检索到361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琼 蔡谦
在居民闲置储蓄与日俱增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收益已不能满足居民的收益预期,银行理财产品大量涌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货币政策工具、目标和传导机制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银监会的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货币政策 利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发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调整收入结构与开展业务创新的着力点。根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监测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31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以简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直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并得出结论:不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以表外或表内核算,若理财资金投资于增量金融资产,仅改变存款结构,并不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若投资于存量金融资产,短期非均衡时会降低货币供应量,而长期均衡时会增加货币供应量。JJ(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证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货币供应量、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从长期均衡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增加会促进货币供应量增加;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证明,从短期非均衡来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增加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坤
本文采用Battese and Coelli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3~2012年货币政策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结论指出: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减少行政指令性工具的使用频率,加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开市场业务等操作;商业银行也要转变金融的服务方式,实现业务的多元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银行效率 信贷规模控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启通
本文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于不同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表外业务扩张迅速,其业务扩张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扩张性货币政策背景下,表外业务发展缓慢,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不明显。为此,本文对实施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焱
经过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成为重要的财富管理工具,在利率管制背景下,集中体现了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张及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的影响日益显现,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文以理财产品业务模式和投资投向为出发点,系统论证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动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应不断完善政策工具,规范市场秩序,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鼓励混业经营及创新。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货币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文烈 南钦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表现出增长速度快、合作范围广、品种多样化等特征,但也存在干扰货币政策和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本文在概括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2005-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同业业务的发展干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结果显示,同业业务的发展,会削弱利率水平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向抑制作用,并加强狭义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目标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得到更为规范的监管。
关键词:
同业业务 货币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文烈 南钦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表现出增长速度快、合作范围广、品种多样化等特征,但也存在干扰货币政策和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本文在概括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2005-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同业业务的发展干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结果显示,同业业务的发展,会削弱利率水平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向抑制作用,并加强狭义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目标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得到更为规范的监管。
关键词:
同业业务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货币供应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庄毓敏 纪崴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是不同的,各银行应针对自身的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及情况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态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尹鹏 王雪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与之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夏频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行为模型 ,运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 ,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愿降低、存款需求增加、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内在形成机制 ;考察了形成这一机制的信贷风险硬约束、存款成本软约束及货币市场非充分竞争等方面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