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6)
- 2023(6222)
- 2022(5156)
- 2021(4714)
- 2020(3696)
- 2019(8396)
- 2018(7719)
- 2017(15083)
- 2016(8015)
- 2015(8607)
- 2014(8768)
- 2013(8511)
- 2012(7622)
- 2011(6856)
- 2010(6756)
- 2009(6267)
- 2008(6637)
- 2007(6031)
- 2006(5354)
- 2005(5156)
- 学科
- 济(29625)
- 经济(29599)
- 业(27697)
- 管理(26096)
- 企(24408)
- 企业(24408)
- 银(16800)
- 银行(16655)
- 制(15476)
- 行(15442)
- 方法(14218)
- 数学(12324)
- 数学方法(12190)
- 业务(9484)
- 融(9335)
- 金融(9335)
- 财(9217)
- 度(9167)
- 制度(9162)
- 业经(8169)
- 银行制(8151)
- 贸(8005)
- 贸易(7994)
- 中国(7970)
- 农(7832)
- 易(7672)
- 务(7170)
- 财务(7157)
- 财务管理(7148)
- 体(6949)
- 机构
- 学院(113088)
- 大学(112519)
- 济(46016)
- 经济(45071)
- 管理(44249)
- 理学(37537)
- 理学院(37162)
- 管理学(36581)
- 管理学院(36376)
- 研究(35909)
- 中国(35252)
- 财(24110)
- 京(23323)
- 农(21858)
- 科学(21031)
- 银(19610)
- 财经(19281)
- 银行(18756)
- 江(18063)
- 所(17868)
- 中心(17790)
- 经(17553)
- 行(17484)
- 农业(17295)
- 业大(16679)
- 研究所(16186)
- 州(15270)
- 财经大学(14638)
- 北京(14509)
- 经济学(14509)
- 基金
- 项目(73887)
- 科学(58632)
- 基金(55350)
- 研究(51253)
- 家(48821)
- 国家(48406)
- 科学基金(42150)
- 社会(33505)
- 社会科(32027)
- 社会科学(32013)
- 基金项目(28596)
- 省(28479)
- 自然(28453)
- 自然科(27861)
- 自然科学(27854)
- 自然科学基金(27410)
- 划(23885)
- 教育(23869)
- 资助(23371)
- 编号(19357)
- 重点(16734)
- 部(16444)
- 创(15473)
- 发(14947)
- 成果(14940)
- 性(14868)
- 科研(14502)
- 创新(14482)
- 教育部(14214)
- 国家社会(14211)
共检索到17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琪 余峰燕
本文借鉴Fang(2005)的选择偏差修正模型,从承销商独立性角度,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介入证券承销市场的适度性问题。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与成熟市场证据不同,中国银行承销商与一般券商不具有执业质量差异。而在区分金融业混业经营改革阶段后发现,在分业经营阶段,银行承销商承销的IPO股票质量显著低于一般券商,而在综合经营阶段,商业银行介入证券承销市场显著改善了承销证券质量,说明外部制度环境是银行承销商成功开展证券承销业务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组织形式选择也是引起银行承销商执业质量发生变动的原因之一。在综合经营阶段,与商业银行属于同一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承销商具有显著的执业质量优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于富生 王成方
审计师选择一直都是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是否会影响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十大"审计师,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十大"审计师,非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既削弱了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削弱了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没有对非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艳虹 王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峰燕 梁琪
承销业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属地性"特征,本文采用选择偏差修正模型探讨了这种"属地性"的地方关系承销现象。研究发现:第一,国有企业、承销商声誉较低的小券商更可能参与地方关系承销业务,而在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关系承销的发生概率较高。第二,地方关系承销能显著降低股票IPO折价率,且地方关系承销的股票具有显著的财务业绩优势,说明地方关系资产具有价值且能被市场有效识别。第三,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对承销双方区域管辖权、股权角度刻画地方关系密度,发现地方关系密度与承销股票IPO折价率呈倒U型关系,当且仅当地方政府是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时,地方关系承销存在正业绩效应。研究结论为学术界剖析中国式关系承销"异象"、监管部门改善券商执业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地方关系承销 关系密度 承销商独立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峰燕 梁琪
承销业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属地性"特征,本文采用选择偏差修正模型探讨了这种"属地性"的地方关系承销现象。研究发现:第一,国有企业、承销商声誉较低的小券商更可能参与地方关系承销业务,而在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关系承销的发生概率较高。第二,地方关系承销能显著降低股票IPO折价率,且地方关系承销的股票具有显著的财务业绩优势,说明地方关系资产具有价值且能被市场有效识别。第三,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对承销双方区域管辖权、股权角度刻画地方关系密度,发现地方关系密度与承销股票IPO折价率呈倒U型关系,当且仅
关键词:
地方关系承销 关系密度 承销商独立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路 王会娟
以2009—2012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系统性地检验了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相对议价能力对承销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承销商声誉越高、发行人盈余质量越差、承销费用越高,这表明随着承销商在承销收费契约中的相对议价能力提高,其获取的承销费也随之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承销商利用其相对议价能力从超募资金中抽取较高比例作为承销费用。
关键词:
承销商声誉 发行人盈余质量 承销费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所有IPO新股共1332家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承销商作用与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承销商的确影响了中国股市的IPO抑价,具体表现为大型券商所承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IPO新股抑价较低,券商的实力和声誉影响了上市等待期的长短,承销商和证券咨询机构对IPO新股的宣传能够对IPO抑价产生有效的影响,股市初期阶段非主流券商寻租导致的IPO抑价更高。
关键词:
IPO抑价 承销商 股市 发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兰东 易志高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莉 应秀杰 王峥
本文将声誉成本因素引入了承销商利润模型,以此考察我国承销商的定价决策过程,分析声誉成本和超额配售选择权对IPO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确定了不同认购情况及预期市场表现下的最优股票发行价格;从数理角度证明了承销商声誉、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存在将促使承销商降低发行价格。研究还表明承销商的声誉越好,声誉成本对承销商的影响越大;投资者情绪也可以通过影响承销商声誉间接作用于承销商定价决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鹏程 周孝华
构建了一个两期承销商收益模型,用相对行业市盈率反映市场条件,研究了不同声誉的承销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IPO定价机制。以2005—2012年中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声誉承销商为提高声誉对当期承销的IPO进行保守定价,低声誉承销商以最大化当期承销收入为目标对IPO进行激进定价。这种定价机制导致:相对于低声誉承销商,高声誉承销商承销的IPO有更高的首日收益和更好的长期市场表现;在高估值市场条件下,高声誉承销商承销IPO的首日收益与市场条件显著正相关,而IPO的长期市场表现
关键词:
市场条件 承销商声誉 IPO定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维勤 孟卫东
IPO抑价来源于承销商托市的假说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中国IPO市场上同样存在承销商托市行为。本文通过对沪市1996—2004年间发行的651只A股IPO进行收益分布检验,发现IPO上市后前6日的收益分布出现了显著负偏现象,从而否定了中国IPO市场上存在承销商托市行为。进一步对锁定和非锁定样本的对比分析表明,负偏现象是由机构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引起的,锁定期限制减轻了IPO上市之初的价格波动。
关键词:
新股发行 承销商托市 正态性检验 锁定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记军 赵昌文
本文采用修正后的Ruud(1993)收益率分布检验法对中国A股市场上IPO股票上市后短期收益率分布进行了检验。考虑抑价极大值会使样本收益率分布明显右偏,本文运用剔除抑价极大值后的样本对不同定价机制下的IPO后市短期收益率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我们发现,IPO股票上市后的短期收益率分布不能拒绝正态分布的零假设。这说明中国IPO市场不存在明显的承销商托市,目前高抑价的原因不能用承销商托市行为来解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兰东 易志高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兰东 易志高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江会 尹伯成 易行健
本文利用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数据资料检验了我国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认证中介理论”和Chemmanur-Fulghieri模型所表明的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被扭曲,因此投资者通过承销商的声誉等级来区分发行企业质量的信息甄别机制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形致使我国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功能和“认证中介”职能严重缺位,这是导致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投资者“逆向选择行为”普遍、低质量发行企业充斥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管理层改变这种状况的政策取向应包括IPO企业筛选机制的市场化、承销服务费用的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