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3)
2023(10089)
2022(8464)
2021(8047)
2020(7144)
2019(16454)
2018(16104)
2017(32500)
2016(17394)
2015(19607)
2014(19652)
2013(19414)
2012(17752)
2011(15959)
2010(16389)
2009(15403)
2008(15433)
2007(13666)
2006(11689)
2005(10729)
作者
(49186)
(40878)
(40848)
(39133)
(26408)
(19754)
(18729)
(15828)
(15751)
(15041)
(14209)
(14087)
(13114)
(13082)
(13031)
(12826)
(12155)
(11965)
(11842)
(11820)
(10391)
(10078)
(9915)
(9400)
(9311)
(9277)
(9274)
(8964)
(8476)
(7959)
学科
(72425)
经济(72308)
(51498)
管理(49609)
方法(41969)
(41767)
企业(41767)
数学(38560)
数学方法(37964)
(22561)
银行(22415)
(22340)
(20955)
(20162)
中国(19701)
(16869)
金融(16869)
(16104)
业经(13381)
(13209)
财务(13164)
财务管理(13128)
(13008)
贸易(12996)
(12972)
制度(12938)
企业财务(12595)
(12577)
(12519)
理论(11927)
机构
大学(246680)
学院(244108)
(102856)
经济(100787)
管理(97250)
理学(83632)
理学院(82788)
管理学(81132)
管理学院(80665)
研究(75932)
中国(69332)
(52628)
(50563)
科学(44128)
财经(41941)
(40123)
(38303)
中心(38016)
(37352)
(36718)
业大(34629)
研究所(33758)
经济学(33754)
财经大学(31786)
北京(31698)
农业(31584)
经济学院(30688)
(30048)
(29291)
银行(27997)
基金
项目(163292)
科学(129764)
基金(122551)
研究(115523)
(106398)
国家(105587)
科学基金(92011)
社会(75548)
社会科(71824)
社会科学(71805)
基金项目(63701)
(62150)
自然(60999)
自然科(59736)
自然科学(59722)
自然科学基金(58688)
教育(55228)
资助(53361)
(52812)
编号(44819)
(37506)
重点(36635)
成果(36131)
(34032)
教育部(33008)
(32513)
科研(32037)
国家社会(31827)
创新(31795)
人文(31727)
期刊
(103030)
经济(103030)
研究(76080)
中国(46671)
(45484)
金融(45484)
(40860)
学报(37084)
管理(35401)
(34900)
科学(34470)
大学(29154)
学学(27860)
教育(22284)
财经(22003)
技术(20846)
农业(20844)
(18571)
经济研究(17405)
业经(15404)
统计(14913)
(13672)
问题(13449)
理论(12496)
决策(12319)
技术经济(12284)
(11635)
实践(11246)
(11246)
商业(11082)
共检索到365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任庆华  陈平  李科  
银行流动性风险与清偿力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机制。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1~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再抽样及VaR测度的回归分析,得出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率、超额备付金率等监管指标具备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监管部门应充分重视金融传媒、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等外部因素和银行业务创新、转型中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断改进和完善动态的、多元的、立体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陈靖元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吸收流动性强且随时备取的存款再将其以长期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因而普遍存在着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流动性困难是引发储户挤兑并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根据电荷吸引原理建立的资产负债引力模型,通过改进不同种类资产和负债匹配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精山  赵沛  田静  
流动性错配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有必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和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综合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错配指数(LMI),并对我国18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识别和压力测试。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LMI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银行压力测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为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要严格控制流动性错配程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钱崇秀  宋光辉  许林  
本文使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相关宏观经济数据,用超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刻画信贷扩张特征,构建了包含148个观测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多元化对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相应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在信贷扩张方面,超常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非国资控股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不良率上升使得商业银行采取保守的流动性转换策略,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得到降低,该保守型流动性转换策略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中均明显存在;资产多元化则对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且国资控股商业银行更为显著;此外,以上影响关系在经济上行期均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博雯  时波  
绿色信贷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推动力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绿色信贷公益性与营利性兼具的特点与商业可持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信贷的阶段性与绿色产业发展长期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果可知,短期来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为正向效应,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控的影响相对较弱;而长期来看,绿色信贷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抑制风险。因此,进一步提高市场对绿色信贷项目的认定规范性,建立市场为主导的绿色信贷发展方式,丰富绿色资金供给渠道,对未来我国绿色信贷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学彦  李泽文  
基于2011—2018年上半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了FAVAR模型,深入分析了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强;股票市场的影响次之。(2)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短期提高和长期抑制的作用。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活跃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加剧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程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洪伟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面板模型研究同业拆借与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流动性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较高,此外银行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以及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均对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方琦  宋琴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价为样本数据,选取2007—2015年为样本区间,建立GARCH-LaVa R模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大型国有银行更易受到市场流动性风险冲击,且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的波动与宏观经济的走势趋同。La-Va R模型的使用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洋  宋玉颖  
针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银行信贷承诺持有量越高,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越低,作用机制是商业银行通过持有更多的流动性资产来降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信贷承诺与活期存款的协同效应是中国商业银行降低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另一个机制,但这种协同效应显著性不是很高,仍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体上,本文的实证研究认为流动性比率虽然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流动性比率越高,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越低,银行体系越稳定,这与Wagner(2007)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磊  郭红玉  许争  
从资产证券化发行强度角度出发,本文采用PSM和GMM方法并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12-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发行在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同时显著增加银行风险贷款水平,并且资产证券化通过增加商业银行风险贷款而溢出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强度导致银行增加风险贷款,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动性风险水平,集聚流动性危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超群  丁玉  张虹  
文章首先对信贷风险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信贷风险的度量方法、模型进行研究,指出各自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信贷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的应用或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江波  王宏起  
由于信贷风险的复杂性和高度非线性,中国商业银行运用五级分类信贷制度难以把握贷款在未来的变动情况。为此,根据Elman神经网络原理,利用其非线性与泛化的能力,建立了一个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及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来验证其有效性,以实现对实际信贷风险的最准确化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