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17)
- 2023(18787)
- 2022(16160)
- 2021(15260)
- 2020(12886)
- 2019(29590)
- 2018(29210)
- 2017(56882)
- 2016(30578)
- 2015(34448)
- 2014(34383)
- 2013(33511)
- 2012(30611)
- 2011(27365)
- 2010(27459)
- 2009(25318)
- 2008(24911)
- 2007(22031)
- 2006(19084)
- 2005(17030)
- 学科
- 济(115749)
- 经济(115576)
- 管理(90762)
- 业(87389)
- 企(73073)
- 企业(73073)
- 方法(56329)
- 数学(49058)
- 数学方法(48249)
- 财(33823)
- 中国(32203)
- 制(31427)
- 农(30394)
- 银(27038)
- 银行(26891)
- 业经(26446)
- 行(25372)
- 学(25132)
- 融(21893)
- 金融(21889)
- 务(21713)
- 财务(21621)
- 财务管理(21571)
- 理论(21357)
- 地方(20699)
- 贸(20465)
- 企业财务(20455)
- 贸易(20449)
- 农业(19964)
- 易(19810)
- 机构
- 大学(428998)
- 学院(425917)
- 管理(169003)
- 济(167795)
- 经济(164053)
- 理学(145730)
- 理学院(144097)
- 管理学(141188)
- 管理学院(140403)
- 研究(138840)
- 中国(110791)
- 京(90838)
- 科学(85637)
- 财(82851)
- 所(68901)
- 农(68895)
- 财经(65625)
- 中心(64920)
- 江(63078)
- 业大(63070)
- 研究所(62679)
- 经(59731)
- 北京(57105)
- 范(54964)
- 师范(54381)
- 农业(54013)
- 经济学(51487)
- 州(51118)
- 院(50592)
- 财经大学(49294)
- 基金
- 项目(292223)
- 科学(230254)
- 基金(213774)
- 研究(211451)
- 家(186564)
- 国家(184877)
- 科学基金(159574)
- 社会(133340)
- 社会科(126373)
- 社会科学(126338)
- 省(113234)
- 基金项目(112457)
- 自然(105214)
- 自然科(102801)
- 自然科学(102769)
- 自然科学基金(100916)
- 教育(98413)
- 划(95503)
- 资助(89351)
- 编号(85532)
- 成果(69252)
- 重点(65138)
- 部(64675)
- 创(60665)
- 发(60305)
- 课题(58701)
- 创新(56677)
- 科研(56398)
- 教育部(55823)
- 大学(55205)
- 期刊
- 济(178789)
- 经济(178789)
- 研究(128102)
- 中国(83461)
- 学报(68430)
- 财(65049)
- 管理(62686)
- 科学(62575)
- 农(61855)
- 大学(52818)
- 融(49924)
- 金融(49924)
- 学学(49855)
- 教育(46807)
- 农业(41009)
- 技术(37802)
- 财经(32462)
- 业经(28535)
- 经济研究(28452)
- 经(27648)
- 问题(22732)
- 业(21409)
- 理论(20923)
- 版(20689)
- 图书(20173)
- 科技(20145)
- 技术经济(19898)
- 统计(19760)
- 实践(19101)
- 践(19101)
共检索到629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义鑫 杨爽
金融活动日益错综复杂,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为风险传染提供了媒介。本文基于2016-2018年国内100家银行的资产负债信息,利用最大熵方法和中心—边缘结构,构建银行间拆借网络,从债权债务关系和持有共同投资资产双渠道分析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探究以单银行违约和多银行组合违约作为诱导因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同业拆借网络结构和强流动性投资资产比例对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同业拆借网络中,中心银行数目越多,流动性风险传染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越小。当中心银行数目达到最大,即网络为完全连接结构时,流动性风险传染危机达到最小;随着强流动性投资资产比例的增大,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减小。为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丰富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完善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红光 刘平 黄培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先明 牟星
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前提是在对其净头寸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其变动规律。由于净头寸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又有能量交换,其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过程中必须研究时间演化以及有关的方程结构。运用协同理论对其分析,结果表明净头寸系统的变动过程是一纯不连续马尔科夫过程,一段时间内的变动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变动过程可通过微分方程来表征。
关键词:
净头寸 随机性 稳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丽丽
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业务与流动性呈"倒U型"关系。在阀值以内,商业银行开展同业负债业务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紧张状况;超过阀值之后,商业银行继续开展同业负债业务将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由于资产规模和风险控制能力存在差异,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同业负债业务能够改善自身流动性状况,不存在"倒U型"关系,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业务与流动性呈"倒U型"关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开始频繁地通过同业负债业务缓解流动性风险,且商业银行对于由同业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清 陈靖元
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吸收流动性强且随时备取的存款再将其以长期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因而普遍存在着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流动性困难是引发储户挤兑并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根据电荷吸引原理建立的资产负债引力模型,通过改进不同种类资产和负债匹配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婷 沈沛龙
通过持有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资本以弥补损失,可避免个体银行因流动性风险的发生而经营失败,同时防止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和蔓延。流动比率越高、波动率越小、均值越高的银行所需持有的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低,反之则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高。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向相关时,银行能根据流动负债的改变调整流动资产的数量,所需流动性风险资本相应越少。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或有流动性风险资本略小于流动性风险资本数量。系统流动性风险资本理论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了银行统一的资本管理框架,为银行和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婷 沈沛龙
通过持有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资本以弥补损失,可避免个体银行因流动性风险的发生而经营失败,同时防止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和蔓延。流动比率越高、波动率越小、均值越高的银行所需持有的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低,反之则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高。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向相关时,银行能根据流动负债的改变调整流动资产的数量,所需流动性风险资本相应越少。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或有流动性风险资本略小于流动性风险资本数量。系统流动性风险资本理论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了银行统一的资本管理框架,为银行和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高才淇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 流动性创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卫星 邵旭方 吴锟
本文利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染特征。经过分析认为,相对于存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因此更能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同业拆借市场连接了各个商业银行,成为流动性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方法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流动负债中的同业存放这一科目的相对指标,结果发现不同的银行具有不同的流动性风险传染特征,实际数据支持存在由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起、通过系统重要性银行扩大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并提出相应监管手段与风险应对措施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精山 赵沛 田静
流动性错配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根本,有必要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和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综合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错配指数(LMI),并对我国18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识别和压力测试。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存在异质性和时变性,LMI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银行压力测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为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要严格控制流动性错配程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帅 周镕基
存款保险制度(DIS)对于现代宏观金融体系稳定来说越来越重要,伴随着银行业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频发,DIS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赔付设计与定价对建立有效的DIS至关重要,但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存款保险宏观视角的赔付算法设计与赔付能力定价。有鉴于此,基于背包模型构建了赔付算法数学框架,并结合2015—2020年17家样本银行6个维度的观测数据,模拟检验中国存款保险基金赔付能力与算法价值,从而实现理论构思与设计视角新的边际贡献。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存款保险基金赔付安全且储备有效,单调算法在赔付样本中效果占优,储备值能够满足多维度赔付标准,但在特定年份仍会受到高价值银行的赔付干扰。建议依托于单调算法规则关注银行的系统性干扰,并保持基金储备的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睿 巴曙松
操作风险记分卡是对潜在的操作风险及其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能反映出特定对象的操作风险水平、来源和起因,以及业务操作流程的质量。论文对操作风险记分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完整设计,并对基于记分卡的风险控制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记分卡的评估结果,在损失分步法下使用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控制前后的损失分布,可为控制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发现需要改善的风险状况。
关键词:
操作风险 记分卡 风险控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威
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从整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其负债率与公认安全范围仍有一定距离。但不同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现分化,个别地区风险较高,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中部融资比较激进地区,债务负担较重,特别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乐观,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防控。对此,全国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