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1)
- 2023(12349)
- 2022(10826)
- 2021(10136)
- 2020(8501)
- 2019(19799)
- 2018(19414)
- 2017(38653)
- 2016(20642)
- 2015(23027)
- 2014(23014)
- 2013(22934)
- 2012(21065)
- 2011(18961)
- 2010(18626)
- 2009(16808)
- 2008(16538)
- 2007(14415)
- 2006(12443)
- 2005(10932)
- 学科
- 济(82538)
- 经济(82441)
- 管理(58905)
- 业(57289)
- 企(47876)
- 企业(47876)
- 方法(43164)
- 数学(38080)
- 数学方法(37731)
- 财(21537)
- 银(21443)
- 银行(21296)
- 中国(20754)
- 制(20736)
- 农(20068)
- 行(19932)
- 学(17695)
- 业经(17586)
- 融(16034)
- 金融(16033)
- 地方(15830)
- 贸(14665)
- 贸易(14653)
- 务(14405)
- 财务(14346)
- 财务管理(14319)
- 易(14067)
- 农业(13760)
- 企业财务(13694)
- 理论(13511)
- 机构
- 大学(292916)
- 学院(289048)
- 管理(118513)
- 济(115536)
- 经济(113077)
- 理学(103397)
- 理学院(102289)
- 管理学(100627)
- 管理学院(100098)
- 研究(93521)
- 中国(74259)
- 京(61557)
- 科学(57721)
- 财(54151)
- 农(46974)
- 所(45975)
- 财经(44591)
- 业大(43529)
- 中心(43467)
- 研究所(42192)
- 江(40832)
- 经(40817)
- 北京(38546)
- 农业(37194)
- 范(36734)
- 师范(36383)
- 经济学(35639)
- 州(34055)
- 院(33868)
- 财经大学(33786)
- 基金
- 项目(203823)
- 科学(160810)
- 基金(150114)
- 研究(147273)
- 家(130501)
- 国家(129455)
- 科学基金(112070)
- 社会(93366)
- 社会科(88659)
- 社会科学(88637)
- 基金项目(80190)
- 省(78308)
- 自然(74144)
- 自然科(72448)
- 自然科学(72432)
- 自然科学基金(71159)
- 教育(67527)
- 划(66317)
- 资助(62643)
- 编号(58887)
- 成果(47140)
- 部(45583)
- 重点(44960)
- 创(42401)
- 发(42124)
- 课题(39753)
- 创新(39489)
- 科研(39479)
- 教育部(39469)
- 人文(38586)
- 期刊
- 济(117301)
- 经济(117301)
- 研究(87024)
- 中国(49679)
- 学报(46874)
- 科学(42652)
- 管理(41589)
- 农(41241)
- 财(39860)
- 融(37745)
- 金融(37745)
- 大学(35423)
- 学学(33531)
- 教育(28960)
- 农业(27247)
- 技术(23005)
- 财经(22092)
- 经济研究(19268)
- 业经(18897)
- 经(18596)
- 理论(15852)
- 问题(15362)
- 实践(14689)
- 践(14689)
- 图书(14394)
- 业(13797)
- 科技(13788)
- 技术经济(13661)
- 商业(13022)
- 版(12778)
共检索到413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枫 熊海芳
本文采用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2008年流动性转变现象进行了分析。从供给需求角度,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流动性需求的外部长、短期影响因素。另外,还从内部因素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银行流动性2008年出现转变,其原因可用需求因素来解释;银行流动性主要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银行流动性具有逆周期性;银行流动性短期主要受超额准备金率变化的影响,其调整速度很慢;商业银行及时调整流动性存在反应不足,经营上存在刚性;对于规模不同的银行,内部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芳 王妙如
本文首先分析了1997—2005年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农业银行外,都存在明显的流动性过剩的情况;然后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有关因素进行传导机制分析,并定量研究了各因素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程度,得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外汇储备、企业债券发行额和上证指数;最后提出了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上海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课题组 王景斌 王岍
银监会自2007年年底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力度,并于2008年年初下发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要求各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压力测试有助于商业银行预测在市场最严酷的情况下自身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通过主动改变管理策略防范流动性风险。本文系统介绍了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及两者间的关系,并以某商业银行为对象进行了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最后对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推广运用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压力测试 流动性 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璐 李建伟 谢太峰
以我国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以其2008—2017年10年的数据为对象,对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在对数据进行筛选后通过Hausman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确定上市商业银行总体、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分别适用的模型,最后进行回归得出结论。结果显示,对于上市商业银行总体和国有上市商业银行而言,货币政策以及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平均资产回报率最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而对于其他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而言,经济增速以及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最能影响其流动性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银行存差 流动性过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洪伟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面板模型研究同业拆借与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流动性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较高,此外银行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以及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均对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钊 王玲 王茜
本文从银行的目标比率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和模式,以及不同流动性充裕程度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会围绕目标流动性比率调整流动性结构;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减少短期和易受冲击的负债,增加长期稳定的负债和资产;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投资多元化程度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融资和投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流动性工具等问题。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微观银行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为当下中国流动性监管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辉 李硕 李成
基于2012~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业务,随着银行对其参与度的提升,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均会下降;这一负向关系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显著,然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规模。其次,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效应较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高才淇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 流动性创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原 欧阳海泉
利用Diamond的两个模型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转换职能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不发达、人们的市场参与程度比较低时,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是有效的,然而它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挤兑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改善、人们的市场参与度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转换职能将逐渐变得重要。
关键词:
流动性转换 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沛龙 闫照轩
本文在中国当前使用的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2009),给出关于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改进方法。改进方法使用了高质量流动资产、净流动性缺口和净流动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三个指标,克服了传统流动性缺口管理没有充分考虑资产质量和资产流动性特征等缺点,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先对国内3家银行2006~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对国内10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小勇 吴地宝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稳定和金融稳定,文章阐述了如何在货币政策和银行流动性关系中找到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银行稳定 货币政策 流动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传哲 熊美懿
通过界定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基本含义,从流动性来源及疏导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受外部流动性输入与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多管齐下,从平衡国际收支、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资本市场等多个角度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外汇占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梅琳
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的命脉,为此,我国监管层制定并实施了系列流动性考核指标,促进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产生了监管的正效应。但现行的流动性监管并不完善,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足,需要通过效应的监测和评价来发现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 监管效应 监测 评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学彦 李泽文
基于2011—2018年上半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了FAVAR模型,深入分析了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强;股票市场的影响次之。(2)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短期提高和长期抑制的作用。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活跃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加剧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