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7)
2023(5511)
2022(4424)
2021(4469)
2020(3782)
2019(8731)
2018(8457)
2017(16381)
2016(9117)
2015(10155)
2014(10402)
2013(10297)
2012(9218)
2011(8179)
2010(8250)
2009(7767)
2008(8355)
2007(7924)
2006(7002)
2005(6779)
作者
(26475)
(21772)
(21537)
(20889)
(14171)
(10357)
(10021)
(8332)
(8292)
(8116)
(7545)
(7544)
(7170)
(7133)
(7013)
(6672)
(6495)
(6439)
(6396)
(6308)
(5459)
(5422)
(5307)
(5186)
(5052)
(4953)
(4891)
(4886)
(4565)
(4291)
学科
管理(34706)
(30238)
(28682)
经济(28648)
(28078)
企业(28078)
(17786)
银行(17641)
(16296)
(15972)
方法(15441)
(13178)
数学(12523)
数学方法(12381)
(10353)
制度(10342)
(10236)
金融(10236)
(10141)
业务(10139)
财务(10115)
财务管理(10088)
企业财务(9649)
银行制(8680)
中国(8117)
业经(7122)
(6778)
理论(6548)
(6487)
(6385)
机构
大学(122338)
学院(120151)
管理(48972)
(46344)
经济(45013)
中国(41083)
理学(39414)
研究(39085)
理学院(38919)
管理学(38257)
管理学院(37962)
(27742)
(27129)
科学(23448)
(22872)
银行(21950)
(21227)
中心(20827)
财经(20740)
(20629)
(20485)
(20280)
(18881)
研究所(18143)
(17448)
北京(17284)
农业(16772)
业大(16449)
财经大学(15809)
(14466)
基金
项目(74229)
科学(57959)
基金(54957)
研究(51921)
(48373)
国家(47985)
科学基金(41103)
社会(32310)
社会科(30694)
社会科学(30681)
基金项目(28444)
自然(28032)
(27570)
自然科(27413)
自然科学(27406)
自然科学基金(26944)
教育(24355)
(24109)
资助(23903)
编号(19726)
(16806)
成果(16736)
重点(16708)
(15507)
(15199)
科研(14807)
教育部(14421)
创新(14292)
(14143)
课题(14048)
期刊
(52474)
经济(52474)
研究(39964)
(31561)
金融(31561)
中国(28562)
(25339)
管理(22034)
学报(19480)
科学(18179)
(17498)
大学(14798)
学学(13886)
教育(11545)
财经(11127)
技术(9840)
农业(9535)
(9419)
经济研究(7830)
财会(7705)
(7444)
会计(7229)
业经(7102)
理论(7008)
实践(6391)
(6391)
现代(5993)
问题(5944)
(5905)
统计(5869)
共检索到204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瑾  王烁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从全部存款中估算出核心存款,对于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流动性缺口模型,利用HP滤波方法估算出存款变动的长期趋势,在此基础上估算出核心存款,以计算流动性缺口,衡量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本文还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博  王传毅  
本文首先给出了核心存款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析,根据核心存款余额的性质以某银行为实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核心存款对总贷款的影响程度;然后用各存款项目对核心存款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以期得出各存款项目对核心存款的影响程度;最后所得结果进行经济学意义解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乐砚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波动较大,有些银行部分时间内甚至出现存款负增长,存贷比考核压力较大。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存款波动对商业银行负债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剖析了存款波动的宏微观原因,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实,分析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利军  林阳阳  
利用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金融机构的核心存款月度数据估算了国内金融机构的稳定核心存款金额,针对如何加强核心存款的营销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彦龙  叶翔  梁珊珊  
近期存款波动的主要表现一是存款新增跨季度波动幅度大。往往呈现季末最后一月存款突增,而季初第一月存款大幅减少的现象。二是存款新增的跨月度波动同样剧烈,月末存款大幅增加与下月初存款大幅减少往往如影随形。三是存款波动与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波动往往相伴而行。季末、月末,甚至旬末存款争夺激烈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往往大幅攀升,而到季初、月初等时点相应利率则回落。四是大银行存款波动较中小银行尤为剧烈。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跨季度波动来看,全国性中小银行季末和季初存款净波动分别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钊  王玲  王茜  
本文从银行的目标比率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和模式,以及不同流动性充裕程度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会围绕目标流动性比率调整流动性结构;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减少短期和易受冲击的负债,增加长期稳定的负债和资产;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投资多元化程度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融资和投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流动性工具等问题。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微观银行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为当下中国流动性监管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康立  
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M2、M0等一系列月度数据的相互关系,估算了月度超额准备金率,估算方法有很强的稳健性。并进一步对超额准备金率和月度加权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超额准备金率是引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变化的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亮  
北岩银行的悲剧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监管要求,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树立市场良好形象,巩固营销基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崇秀  宋光辉  许林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采用我国112家商业银行2011—2016年的财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超额贷款和不良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并检验了流动性两大假说。结果显示:当期超额贷款和前期不良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先负向后正向的U型影响关系,体现出流动性权衡策略;当期不良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负向的影响,体现出流动性螺旋特征;当考虑超额贷款与不良率的交互效应时,商业银行会提高流动性权衡策略的阈值,更为积极地补充流动性,避免二者的叠加效应引发流动性风险。最后,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完善和政府监管角度提出了相关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原  欧阳海泉  
利用Diamond的两个模型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转换职能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不发达、人们的市场参与程度比较低时,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是有效的,然而它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挤兑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改善、人们的市场参与度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转换职能将逐渐变得重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丽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突然转化。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本文在界定不同的成本范畴和统计口径基础上,分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模式,指出财政和央行共同承担的公共成本是整个银行重组主要的直接成本。尽管公共资源的稀缺要求政府应以银行重组公共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但政府同时要考虑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因而在重组过程中,政府往往倾向于付出更多的公共成本而避免过大的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