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5)
- 2023(19437)
- 2022(15897)
- 2021(14507)
- 2020(12321)
- 2019(27866)
- 2018(27521)
- 2017(53477)
- 2016(29104)
- 2015(32546)
- 2014(32696)
- 2013(32029)
- 2012(29214)
- 2011(25948)
- 2010(25656)
- 2009(24331)
- 2008(24246)
- 2007(21893)
- 2006(18967)
- 2005(17259)
- 学科
- 济(114680)
- 经济(114528)
- 管理(88148)
- 业(86296)
- 企(70945)
- 企业(70945)
- 方法(52544)
- 数学(46319)
- 数学方法(45795)
- 财(35806)
- 中国(32767)
- 制(31601)
- 农(31536)
- 业经(28189)
- 银(27688)
- 银行(27540)
- 行(25904)
- 务(23401)
- 财务(23339)
- 财务管理(23284)
- 贸(22444)
- 贸易(22431)
- 融(22329)
- 金融(22324)
- 学(22125)
- 企业财务(21977)
- 易(21755)
- 农业(20808)
- 地方(20551)
- 体(18976)
- 机构
- 大学(411947)
- 学院(410412)
- 济(168368)
- 经济(164906)
- 管理(159126)
- 理学(136447)
- 研究(135086)
- 理学院(135010)
- 管理学(132662)
- 管理学院(131905)
- 中国(111878)
- 京(85791)
- 财(83626)
- 科学(82540)
- 农(74747)
- 所(68115)
- 财经(65685)
- 中心(65295)
- 业大(63448)
- 江(63120)
- 研究所(61711)
- 经(59643)
- 农业(58989)
- 北京(53092)
- 经济学(52458)
- 州(49904)
- 范(49482)
- 财经大学(48974)
- 师范(48823)
- 院(48631)
- 基金
- 项目(276463)
- 科学(217321)
- 基金(202839)
- 研究(195796)
- 家(178586)
- 国家(177149)
- 科学基金(152017)
- 社会(126478)
- 社会科(120016)
- 社会科学(119982)
- 省(107768)
- 基金项目(107146)
- 自然(99854)
- 自然科(97595)
- 自然科学(97564)
- 自然科学基金(95839)
- 划(91074)
- 教育(90185)
- 资助(82682)
- 编号(77614)
- 成果(62795)
- 重点(62604)
- 部(61075)
- 发(58009)
- 创(57680)
- 创新(54094)
- 科研(53926)
- 课题(53339)
- 国家社会(53258)
- 教育部(52454)
- 期刊
- 济(180129)
- 经济(180129)
- 研究(119910)
- 中国(79953)
- 学报(68906)
- 财(67942)
- 农(67388)
- 科学(60749)
- 管理(58042)
- 融(54652)
- 金融(54652)
- 大学(52006)
- 学学(49487)
- 农业(43054)
- 教育(35909)
- 技术(34166)
- 财经(33005)
- 业经(29199)
- 经济研究(28800)
- 经(28145)
- 问题(24042)
- 业(23345)
- 版(21095)
- 理论(20348)
- 技术经济(19577)
- 贸(19454)
- 统计(19216)
- 财会(18836)
- 实践(18370)
- 践(18370)
共检索到613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芳 李强
对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其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既有文献多从数字化场景下的信贷市场技术变化与授信模式调整切入,忽视了银行融资市场的影响。区别于此,本文通过商业银行的城市聚类,使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地区性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代理变量,利用城市商业银行2012—2022年面板数据,从“融”与“贷”两个维度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表现为信用风险(信贷不良率)与经营稳定性风险(收入波动性)的共同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积累通过成本冲击效应而实现,信贷选择效应并不显著,说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所形成的风险积累,实际源自“融”而非“贷”。商业银行缺乏通过信贷溢价释放负债成本压力的能力,导致负债成本的增加最终形成风险积累。此结论可为商业银行更为精准地选择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业务切入口提供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胜宝 程妍婷 谢露
在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的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要机遇与重大挑战。选取2007—2020年在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中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缓解银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效果在大中型、非国有和竞争程度较高商业银行,以及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以降低经营风险,不同规模和禀赋的商业银行应明确与经营特点相匹配、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罗欣 况雅琴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以2010—2021年22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与渠道。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运营成本和收入结构是导致这种非线性影响效应的重要因素。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通过影响其市场势力和资产负债端结构进而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银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银行应加强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布局,变革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家华 娄雨轩 丁文彬
近年来,数字化消费信贷在我国快速发展,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产生新型风险并向商业银行体系传递。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17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信贷指数作为数字化消费信贷的代理变量,构建p-var模型分析数字化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风险转移效应、业务挤出效应和风险平摊效应,在以上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化消费信贷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的特点。最后,针对其影响机制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化 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唐绅峰 吴文洋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推导出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其风险承担之间的相关假说;使用文本挖掘方法建立2011—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的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管理成本并提高其运营效率,进而抑制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结构异质性特征,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区块链技术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行业集中度的升高会削弱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可视化以及更好地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纪环宇 董晶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也有了明显进展,这可能对其运营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基于文本挖掘法测算了农商行数字化水平,并利用2015—2020年207家农商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对其主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其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具体而言,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其主动风险承担;对于资产规模更高和省联社干预更强的农商行来说,数字化转型对其主动风险承担有更强烈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地,农商行数字化转型会降低其被动风险承担,且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提升农商行的主动风险承担来降低其被动风险承担的。上述结论对农商行稳妥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及强化风险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肖雄 郜栋玺 赵家悦 项后军
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银行数字化转型引入银行贷款定价与监督模型,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银行风险承担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倒U型关系;相比大银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会更早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而下降。(2)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银行会越早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增加而降低风险承担;受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的影响,上述效应目前主要体现在大银行层面。以上结果对相关部门进一步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和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兰 董金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国内五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考察因素对各种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大股东控制力、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显著负相关,而特许权价值、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贾妍妍 越婷婷
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事前及事后风险承担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虽然会增加银行事前风险承担,但能够降低其事后风险承担;(2)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剧银行竞争、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两个渠道,增加银行事前风险承担、降低事后风险承担;(3)银行效率提升增强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事前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及对事后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4)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事前及事后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大规模、上市及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中更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信贷结构 风险承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孟祥瑜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能够深刻重塑并赋能经济,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载体,在数智时代下发挥何种微观效应?以企业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剖析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剖析与大样本实证检验,揭示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具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维持自身财务稳定性。基于产权属性相异的横截面检验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数智赋能对于财务稳定性同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表现出属性上的差异。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性,而对非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类企业财务稳定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前述影响效应通过提升微观主体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经营获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史欠欠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力度更大。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提高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度及绿色声誉渠道来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绿色信贷—社会责任/绿色声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货币政策对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银行业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业竞争加剧会减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吕婷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仍是目前中国融资的主要形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仅反映了信贷资产质量,还反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配置状况。数字金融的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影响了其风险承担。本文利用181家中国商业银行2011—2020年财务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与贷款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但对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出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和信用贷款均有促进作用,但仅提高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比例;而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则促进了其个人贷款和短期贷款。数字金融具有放大银行风险承担的功能。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个人贷款的升高会加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短期贷款的升高会减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银行业竞争,提升银行风险水平,但是银行业竞争减弱能够缓解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加重的影响。本文丰富了数字金融、贷款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认识,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银行业都面临新的重大挑战。全球经济的高增长难以为继,银行业绩高增长的产业依托开始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刻改变了客户行为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科技企业进入到金融市场中,加速了间接金融的脱媒。在此背景下,银行数字化转型被赋予更重要的历史使命。论文试图从其内涵、目标、比较、核心要素、难点等角度,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行全面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 场景 监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丹红 赵秉彦
近年来,随着用户偏好的个性化与线上化以及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更新迭代,金融科技得以不断创新和运用,国内商业银行也不断扩大金融投入的规模用于投资和盈余管理。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在提高数字化发展和转型方面带来了指导,以及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非接触式服务,业务离柜率提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专注研究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领域,在帮助商业银行转型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数字化转型 新冠疫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