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5)
- 2023(13820)
- 2022(11796)
- 2021(10879)
- 2020(9580)
- 2019(22175)
- 2018(21751)
- 2017(42582)
- 2016(22581)
- 2015(25749)
- 2014(25758)
- 2013(25469)
- 2012(23675)
- 2011(21134)
- 2010(21090)
- 2009(19666)
- 2008(19454)
- 2007(17466)
- 2006(14823)
- 2005(13253)
- 学科
- 济(95519)
- 经济(95408)
- 业(69992)
- 管理(66726)
- 企(56973)
- 企业(56973)
- 方法(51438)
- 数学(46003)
- 数学方法(45523)
- 财(26980)
- 中国(25161)
- 银(24465)
- 银行(24319)
- 农(23335)
- 制(23274)
- 行(22847)
- 融(20006)
- 金融(20003)
- 贸(19662)
- 贸易(19650)
- 易(19020)
- 业经(18879)
- 技术(18421)
- 务(17635)
- 财务(17587)
- 财务管理(17543)
- 企业财务(16676)
- 学(16374)
- 地方(16073)
- 农业(15587)
- 机构
- 大学(324510)
- 学院(321777)
- 济(138504)
- 经济(135858)
- 管理(131061)
- 理学(112603)
- 理学院(111520)
- 管理学(109774)
- 管理学院(109178)
- 研究(102389)
- 中国(87043)
- 京(66755)
- 财(65770)
- 科学(59481)
- 财经(52869)
- 农(51664)
- 中心(50749)
- 所(50032)
- 经(48200)
- 江(47668)
- 业大(46029)
- 研究所(45378)
- 经济学(43671)
- 北京(41776)
- 农业(41022)
- 经济学院(39847)
- 财经大学(39778)
- 范(38385)
- 州(38097)
- 师范(37978)
- 基金
- 项目(216127)
- 科学(171496)
- 基金(160229)
- 研究(156365)
- 家(139206)
- 国家(137851)
- 科学基金(119603)
- 社会(101279)
- 社会科(96297)
- 社会科学(96266)
- 基金项目(84577)
- 省(83070)
- 自然(77832)
- 自然科(76111)
- 自然科学(76090)
- 自然科学基金(74763)
- 教育(72897)
- 划(70171)
- 资助(67084)
- 编号(62094)
- 部(49549)
- 成果(49327)
- 重点(48332)
- 创(45627)
- 发(44965)
- 教育部(43176)
- 创新(42759)
- 国家社会(42664)
- 科研(42296)
- 课题(42007)
共检索到47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齐鸣 付雯雯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方法对2006~2008年18家国际大银行的效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在选取投入产出指标上,与传统方法不同,本文考虑风险投入,利用利润法选取指标。通过运用两种DEA模型,分别对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探讨引起国内外银行效率变动的原因,并且对技术退步现象首次作出可能的解释。本文主要结论为,不论从国际银行业,还是中国银行业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减少主要是由技术退步引起的。而技术变动的原因在于风险的变动。
关键词:
效率 风险 DEA 技术退步之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付彪 阚超 沈谦 陈永春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1998年至2004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要素可处置度。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损失主要源自于规模效率损失,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与其规模不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同时,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出我国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情况,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大部分来自于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本文采用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至2013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和股票收益率日度数据,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欧美银行业不同,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与银行经营整体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均为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对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银行规模增加并不意味着银行风险的增加,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未必高。因此,在设计系统重要性指标时,不能仅仅考虑规模因素,有必要从其它视角而非规模因素研究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增加的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键 窦育民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对数成本函数方法对我国十四家商业银行1994-2010年的成本非效率、规模经济及技术进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成本非效率小于大型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成本非效率;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规模经济指数略微小于大型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规模经济指数,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追求规模经济方面差距不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好于大型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技术进步效应。本文的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扩大产出实现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的空间很小,今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途径:一是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非效率,二是提高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婷婷 刘阳
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不断优化信贷投放行业结构以保障"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更需推动自身发展、提高经营效率。本文以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为基础,基于我国2008~2015年14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信贷投放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有较大影响。在转型时期,为提高经营效率,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合理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国有控股类银行需大量增加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非国有控股类银行需适当增加房地产业信贷投放;而对农林牧渔及信息技术业各类银行的信贷投放基本无需调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婷婷 刘阳
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不断优化信贷投放行业结构以保障"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更需推动自身发展、提高经营效率。本文以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为基础,基于我国20082015年14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信贷投放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有较大影响。在转型时期,为提高经营效率,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合理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国有控股类银行需大量增加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非国有控股类银行需适当增加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旭
选取18家商业银行2005~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将其分为三组同质同类银行,通过设计变量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对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贷款集中度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经营稳定性和资本充足率具有反向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贷款集中度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因此,应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贷款集中度风险预警机制,重新定位市场以降低贷款集中度、有效提高收益和降低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诣民,何静,李村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玉东 宋清华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衡量银行风险的代理变量,建立了基于风险调整的银行技术效率实证模型,并将环境因素纳入模型,作为外生性风险投入或产出,测量了我国3类16家上市银行2010~2012年的风险管理效率和基于风险调整后的技术效率。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则居于两者之间;外生性环境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负效应,但对个体银行而言,这种影响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银行效率 风险调整 贷款损失准备 DEA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沙浩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估计,并利用计量方法对影响银行效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与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代理成本的减少有利于提高效率,部分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效率 DEA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雄
本文从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出发,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冒险行为、破产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直接持股作为一种次优手段,抑制了银行资产配置过程中的冒险行为,风险偏好更趋于保守;第2-10股东或持股超过5%的股东持股对银行的冒险行为和破产风险关系不显著,中小股东对大股东没有起到制衡作用;外资股东的存在对银行的冒险行为不存在稳定性影响;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增大了银行的冒险行为,促使银行在作投资决策时会比较大胆激进;银行总资产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鉴于此,本文提出:一是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二是注意政府持股可能产生的"软约束问题",规范政府行为,...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股权结构 冒险行为 破产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晋 许达
本文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数据,通过创建风险管理能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实证研究风险管理能力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大的董事会规模能够带来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较高的风险偏好有着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能够有效影响银行风险管理能力;银行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能够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大的银行规模能够带来更好的风险管理水平;城商行较全国性商业银行有着更好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着顺应经济周期的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镇南 崔华
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 ,利率风险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文章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面临的障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利率管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治国 丁日佳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生了事关操作风险的一系列大案、要案,逐步引起了人们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列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要求把它纳入到资本充足的计算框架内,各国学者和银行业也竭力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操作风险的度量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度量方法可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本文利用基于自上而下法建立的收入模型,使用2002年1季度至2011年1季度的季度数据对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度量,与基本指标法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两家银行的诉讼、仲裁数据进行了间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收入模型 风险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百吉
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缺口率、利率敏感性比率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四个指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和2007年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利率风险进行了较有效的管理,但1年以上资产、负债的匹配上失衡现象严重,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滞后于利率变化趋势;我国传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落后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