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45)
- 2023(21394)
- 2022(17993)
- 2021(16844)
- 2020(13835)
- 2019(31544)
- 2018(31211)
- 2017(59881)
- 2016(32307)
- 2015(36368)
- 2014(35965)
- 2013(35302)
- 2012(32167)
- 2011(28802)
- 2010(29014)
- 2009(26626)
- 2008(26288)
- 2007(23756)
- 2006(21100)
- 2005(18598)
- 学科
- 济(130383)
- 经济(130232)
- 业(111978)
- 管理(99448)
- 企(92465)
- 企业(92465)
- 方法(56546)
- 农(52961)
- 数学(45980)
- 数学方法(45361)
- 业经(39785)
- 财(37344)
- 农业(35255)
- 中国(35100)
- 制(31284)
- 银(27042)
- 地方(26975)
- 银行(26895)
- 行(25401)
- 务(25085)
- 财务(25007)
- 财务管理(24955)
- 技术(24811)
- 理论(24683)
- 企业财务(23599)
- 学(23473)
- 贸(22309)
- 贸易(22290)
- 和(21778)
- 易(21551)
- 机构
- 学院(452884)
- 大学(445165)
- 管理(182141)
- 济(181904)
- 经济(177954)
- 理学(156165)
- 理学院(154584)
- 管理学(151983)
- 管理学院(151146)
- 研究(142445)
- 中国(115843)
- 京(93755)
- 科学(85886)
- 财(84838)
- 农(79752)
- 江(70108)
- 所(69383)
- 中心(68198)
- 业大(67320)
- 财经(67069)
- 研究所(62456)
- 经(60930)
- 农业(60870)
- 北京(58567)
- 范(58200)
- 师范(57708)
- 州(57005)
- 经济学(54045)
- 院(51660)
- 财经大学(49389)
- 基金
- 项目(301946)
- 科学(238469)
- 研究(227433)
- 基金(217270)
- 家(186538)
- 国家(184776)
- 科学基金(161041)
- 社会(143901)
- 社会科(136124)
- 社会科学(136087)
- 省(120399)
- 基金项目(115149)
- 教育(104373)
- 自然(102006)
- 自然科(99611)
- 自然科学(99590)
- 划(98533)
- 自然科学基金(97815)
- 编号(95344)
- 资助(87935)
- 成果(76233)
- 重点(66649)
- 部(65910)
- 发(65503)
- 创(64964)
- 课题(64715)
- 创新(60164)
- 国家社会(58821)
- 项目编号(57883)
- 教育部(57006)
- 期刊
- 济(208233)
- 经济(208233)
- 研究(132407)
- 中国(91225)
- 农(78560)
- 管理(69406)
- 财(67888)
- 学报(65550)
- 科学(62328)
- 农业(52534)
- 教育(51970)
- 大学(51837)
- 融(51212)
- 金融(51212)
- 学学(48817)
- 技术(43401)
- 业经(40168)
- 财经(32638)
- 经济研究(30580)
- 经(28057)
- 问题(27557)
- 业(27162)
- 技术经济(23507)
- 图书(22922)
- 版(22386)
- 现代(21651)
- 理论(21632)
- 科技(21524)
- 商业(21347)
- 财会(19716)
共检索到680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农业“新六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少宁
通过探究乡村振兴的路径、内涵及意义,并对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普惠效应、市场均衡、收益刚性与成本约束等进行经济分析,从金融功能视角,探讨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并提出普惠路径:构建小微型窗口,构建向"三农"倾斜的资源配置机制,进行普惠性基础金融服务的业务创新、基于农业农村升级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契合农业农村特征的金融技术创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巧静 陈秀凤 李小平 鞠荣华 司伟
发展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型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探索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工作的有力切入点。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既可以从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着手,也可以从农业全产业链上的某一类主体或环节切入,二者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实践的两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金融服务模式和农业全产业链主体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分析两类模式各自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 路径 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简冠群 邓首华
产业振兴情境下的关系投资是指基于农村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尚低的现状下,为克服市场失灵,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渠道动员企业等社会主体长效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投资模式。文章通过贵州苗姑娘集团与广东海大集团两家企业参与农村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案例实践,提炼出关系投资主要有直接捐助、半价值化投资和价值投资三种具体模式。企业通过关系投资向贫困地区输入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内生能力,并盘活市场生态,进而实现产业振兴。成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村市场化程度尚低的现状是关系投资实施的情境条件;兼具情感认同与财务实力的企业是关系投资实现的主体条件;建立更为理性包容的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关系投资的积极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单元、服务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且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对标国家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办学资源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聚焦县域单元和村庄单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立足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提出继续着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功能定位、拓展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办学路径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单元、服务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丰富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且因地制宜地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对标国家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及实际需求,持续推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办学资源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聚焦县域单元和村庄单元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人力资源提升、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以及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能。立足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提出继续着力构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服务功能定位、拓展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办学路径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乐 陈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关乎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避免由于组织模式不合理而导致产业发展受到约束。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效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 组织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韶彬
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金融帮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调研,文章总结了广东金融帮扶的实践,分析了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了金融帮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机理,并就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借助资本市场,扩展融资空间。
关键词:
金融帮扶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广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银行 李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商业银行以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开展集约化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具有独特作用。聚焦A牧业集团公司金融服务案例,探索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具体做法、基本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启示,并对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提出具体设想和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辉 乔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农业强国与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保障食物安全供给、农业全链竞争力提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了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联动机制。农业强国建设视域下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乡村发展实践表明,乡村产业振兴仍然面临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产业融合程度低、乡村产业生态化程度低、小农户与现代化衔接力度不足的现实难题,要积极推进科技强农、组织联农、城市带农、绿色兴农等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俊毅 曾丽军 周文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乔鑫 李京生 刘丽
内生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在城乡统一市场中形成交换价值、挖掘利用乡村社区本土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多样化、增强乡村社区活力并实现本地人群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定义的认识转型、消费主义与新的城乡格局的宏观发展背景中,网络途径成为内生发展理论一种具体的实施模式,能够将乡村管治与本地人群的内生发展动力进行整合,成为介于国家与市场、内生与外生之间的第三条途径,并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理论认可与实践论证。将网络途径运用于我国乡村规划的实践中,可以在实施层面形成促进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网络,有助于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要求的具体实施途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翠霞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布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不断赋予新内涵,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既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滋养,又能够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广东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施广东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用红色文化引领和凝聚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以及红色文化在广东乡村振兴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广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