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2)
- 2023(12022)
- 2022(10499)
- 2021(9736)
- 2020(7979)
- 2019(18827)
- 2018(18411)
- 2017(34851)
- 2016(19091)
- 2015(21634)
- 2014(22281)
- 2013(22211)
- 2012(21231)
- 2011(19412)
- 2010(19860)
- 2009(18390)
- 2008(18731)
- 2007(17407)
- 2006(15519)
- 2005(14519)
- 学科
- 济(85445)
- 经济(85353)
- 业(50993)
- 管理(48982)
- 企(36935)
- 企业(36935)
- 方法(32263)
- 数学(27939)
- 农(27749)
- 数学方法(27672)
- 中国(26551)
- 地方(25405)
- 银(23342)
- 银行(23197)
- 行(21845)
- 制(21765)
- 农业(19611)
- 财(19417)
- 业经(19174)
- 融(17860)
- 金融(17857)
- 学(16442)
- 贸(16339)
- 贸易(16322)
- 易(15596)
- 地方经济(13835)
- 度(13510)
- 制度(13499)
- 和(12821)
- 发(12810)
- 机构
- 学院(277971)
- 大学(275126)
- 济(114331)
- 经济(111623)
- 管理(100083)
- 研究(99218)
- 理学(83293)
- 中国(82461)
- 理学院(82206)
- 管理学(80778)
- 管理学院(80234)
- 科学(60583)
- 京(60503)
- 财(54621)
- 所(52288)
- 农(51994)
- 中心(47026)
- 研究所(46719)
- 江(46408)
- 财经(41683)
- 农业(40615)
- 业大(40421)
- 北京(39076)
- 范(38887)
- 师范(38494)
- 州(38210)
- 经(37447)
- 经济学(35092)
- 院(34994)
- 省(33311)
- 基金
- 项目(171009)
- 科学(131868)
- 研究(128277)
- 基金(119018)
- 家(102909)
- 国家(101930)
- 科学基金(85555)
- 社会(78673)
- 社会科(74346)
- 社会科学(74323)
- 省(69252)
- 基金项目(62616)
- 教育(59049)
- 划(57554)
- 编号(54585)
- 自然(52902)
- 自然科(51572)
- 自然科学(51557)
- 自然科学基金(50592)
- 资助(49247)
- 成果(45580)
- 发(42723)
- 重点(39125)
- 课题(38894)
- 部(37007)
- 创(35354)
- 发展(34412)
- 展(33824)
- 创新(33110)
- 性(32883)
共检索到451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瑜洁
打赢扶贫攻坚战,补齐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论文在总结商业银行扶贫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政府和商业银行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玲玲 区小兰
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具体来说是产业能力的提升与产业城镇化相协调、搬迁人口市民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城镇化相协调、组织管理的健全与治理城镇化相协调、生态的优先发展与生态城镇化相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享受不均;制度缺陷导致权益保障失衡;生态问题突出等是制约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身份角色困境,对搬迁型社区不适应等则是制约其协调发展的非结构性因素。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在制度上保障搬迁群众权益;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多层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完善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式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邓国文 韦愈
普惠金融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基础。分析贫困地区信用建设在推进普惠金融中的现实作用和主要障碍,借鉴国内相关地区的先进做法,提出统筹推进信用体系机制建设、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加强信贷拓展中信用信息应用、强化普惠金融对象群体信用培育等完善信用建设的举措,对促进信用建设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秀军
公共财政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公共财政的概念特征、公共财政均等化、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公共财政对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的影响、加大公共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等方面加强研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均等化 扶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吕美乐 郝二乐
贫困地区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难点与设想吕美乐,郝二乐从国家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是农业银行历史性的转折。在转轨过程中,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所处的内外环境,所面临问题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因政策性业务分离而出现的冲击,更使贫困山区农业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泽鑫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是地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山区县,也是湖北省特困县。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全县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对促进全县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及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我们对全县卫生机构进行了全面整顿。在整顿过程中,基层卫生组织建设暴露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村级卫生组织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卫生工作的正常运行,使本来就落后于经济建设及其他行业的卫生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刘兆阳
文章探讨了存在于贫困地区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减贫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本源
关于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问题的调查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南充分行钟本源在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过程中,贫困地区的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遇到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其面临的主客观环境、业务发展战略和需要的政策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都会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资源流动与贫困课题组
近几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注意对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研究。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是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有关的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从县级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这将不利于我们准确地评价扶贫的政策绩效并由此作出恰当的政策调整。1992年3月至6月,我们在云南、陕西两省分别选了10个县,就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影
商业银行应重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孙影十五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同时也为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指明了主攻方向。作为担负着协助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重要任务的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林徽 马博文
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足是造成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扶持政策实现制造业转型,扶持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多大贡献,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研究扶持政策对当地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异质性进行充分讨论,同时阐述了扶持政策对于缩小区域间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差距的贡献度。本文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的实施对提升入选地区的制造业复杂度有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扶持政策在宏观层面通过产出调整促进制造业升级,在微观层面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激发企业生产和研发积极性,促进制造业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果在非集中供暖地区和非森工城市更明显,非国有企业享受到的政策红利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扶持政策在缩小制造业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1.12%,在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上的贡献为0.56%。本文的结论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效果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新 王瑞 徐瑞璠 孙才志
文章在对水贫困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水贫困指数(WPI)相对重视资源、设施、环境子系统的特点,分别建立城市水贫困、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了1997—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城乡水贫困协调发展水平,借助ESDA模型及Tobit模型刻画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997—2020年我国城乡水贫困情况持续改善,城市改善速度要高于农村;城乡水贫困协调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分异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能力对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工业化程度则对协调发展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不同类型的地区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城乡水贫困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琦 张诗怡
后续扶持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初衷所在。过去我国移民搬迁存在后续发展困境,原因在于政府单一化搬迁扶持供给以及由此导致的扶持措施供给与搬迁户脱贫发展需求的错位。随着政府工作理念的转变,各地对于搬迁后续扶持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更多层次、更为精准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供给体系。通过对11个省份易地搬迁后扶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整合迁入迁出两地资源、丰富后续帮扶供给的可持续减贫机制,协调推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从而解决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难题。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供给侧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惠敏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