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94)
2023(3559)
2022(3121)
2021(3080)
2020(2738)
2019(6377)
2018(6280)
2017(12908)
2016(6892)
2015(7825)
2014(8011)
2013(7927)
2012(7403)
2011(6527)
2010(6834)
2009(6640)
2008(7086)
2007(6667)
2006(6098)
2005(6081)
作者
(19379)
(15585)
(15537)
(15177)
(10209)
(7464)
(7340)
(6186)
(5957)
(5937)
(5485)
(5473)
(5088)
(5033)
(5002)
(4922)
(4797)
(4608)
(4595)
(4220)
(4084)
(3897)
(3664)
(3661)
(3656)
(3609)
(3516)
(3514)
(3179)
(3154)
学科
(22343)
经济(22300)
(22108)
管理(20445)
(20216)
银行(20071)
(18654)
(17510)
企业(17510)
(17395)
(12370)
金融(12370)
业务(11313)
(11282)
制度(11281)
(10906)
保险(10815)
(9898)
中国(9832)
方法(9737)
银行制(9595)
数学(8321)
数学方法(8176)
(6964)
财务(6948)
财务管理(6923)
(6897)
企业财务(6487)
体制(6292)
(5976)
机构
大学(92579)
学院(91824)
(37909)
中国(37760)
经济(36860)
管理(35228)
研究(28552)
理学(27201)
理学院(26956)
管理学(26565)
管理学院(26393)
(26132)
(24235)
银行(23159)
(21596)
(20102)
财经(19056)
(17173)
(16371)
中心(16154)
(15478)
金融(15218)
人民(14822)
(14813)
科学(14522)
财经大学(14306)
(13986)
北京(13867)
(13741)
国人(13533)
基金
项目(47736)
科学(36848)
研究(36200)
基金(35039)
(28950)
国家(28680)
科学基金(24874)
社会(22823)
社会科(21482)
社会科学(21474)
基金项目(17782)
(17216)
资助(16130)
教育(16033)
自然(15795)
自然科(15423)
自然科学(15420)
自然科学基金(15151)
编号(14907)
(14578)
成果(13554)
(10979)
(10878)
重点(10249)
课题(10201)
(9877)
教育部(9817)
项目编号(9696)
人文(9602)
大学(9327)
期刊
(46388)
经济(46388)
研究(38681)
(36301)
金融(36301)
(22073)
中国(21443)
管理(13904)
(13064)
学报(10696)
财经(10346)
科学(10075)
大学(8631)
(8494)
学学(8174)
理论(7422)
业经(6914)
实践(6778)
(6778)
教育(6669)
经济研究(6437)
农业(6249)
技术(6207)
会计(6083)
国际(5970)
财会(5961)
农村(5918)
(5918)
问题(5863)
(5679)
共检索到171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江鸿  郑宏韬  黄旭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法律依据整体上缺乏明确性和统一性,导致在业务实践中产生一些未决问题。从法律依据、法律主体以及权利义务来看,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法律关系做统一定性存在障碍。在以托管人作为当事方而签署的协议中,主要依据当事方主体构成特征,可将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分为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从现有法律环境出发,除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为信托关系外,其余托管业务宜界定为受国家干预的委托关系。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与托管人独立性问题相关的法律风险、托管人监督职责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和关联关系引发的法律风险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志华  黄飚  
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之外的一项重要业务,银行理财产品也成为我国居民和企业的重要投资渠道之一。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概念界定与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商业银行代客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就其信托本质和存款本质及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位和规范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盛浩  李亚萍  周九云  
目前,保管箱业务已逐步在各商业银行展开,并成为一项新的中间业务。由于保管箱业务的实务会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如对于押租、保管箱合同是否拥有置留权、保管箱失窃、逾期以及法院是否能对保管箱采取强制措施等都没有相关的法律界定。因此,建议修改相应的法律和对银行新业务进行立法的规范管理,以促进保管箱业务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同会  
近年来,账户监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中间业务品种,既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可观的存款,又能带来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因而日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对其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银行为了争揽此业务,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而盲目承诺,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法律风险。本文试对近年来账户监管业务新出现的法律风险作初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昊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市场震荡剧烈,全球经济增长普遍减速,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普遍遭遇浮亏和"业务短板"。由于理财产品大多面对普通的自然人消费者,因此,产生了较强的负面社会影响。本文从理财业务本身出发,从法律风险的角度,对理财业务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建和  胡修才  
在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其中隐藏的一些法律风险与障碍,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包括:在授权书中对本行现已开办的所有业务产品进行授权;及时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登记;业务经营中遵循反不正当竞争、反商业贿赂规定;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宣传要避免误导消费者;切实防范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中间业务的财务法律风险;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燕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认清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露  杨勇  
2005年我国正式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治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治理指引》,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营活动作出法律规范。但经过多年发展,仍然存在多项有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本文从个人理财业务流程出发,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江鸿  沙金  
个人综合理财在国内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其法律问题和法律、合规风险亟待关注。为准确界定综合理财业务的提供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应区分综合理财业务的类别,并从解释论和价值论两种角度分析。个人综合理财业务存在合规风险引发的法律风险、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和衍生产品交易方面的法律风险,在其具体运作模式中也会产生信托理财的一般法律风险、不同信托模式的特殊法律风险等。银行在理财业务中的合规风险则主要体现在客户关系、产品管理、内控管理以及投资管理等领域,并须特别关注银信合作、境外理财等专门领域合规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振海  俞人则  
尽管目前银行提货担保业务总体开展情况良好,操作比较规范,风险相对可控。但提货担保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及提货担保业务背后蕴含的"无单放货"固有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提货担保的法律关系以及司法实践中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了开展提货担保业务需注意的主要法律风险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风险防控手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世平  
近年来,受资金紧张、贷存比指标考核等压力的影响,商业银行高息揽储行为有重新抬头的态势。本文首先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剖析了商业银行高息揽存的产生原因,接着分析了商业银行高息揽存行为的行政法律、民事法律、经济法律关系,认为高息揽存危害了金融和社会秩序,应当界定为违法行为,我国既要着眼于现有体制分析高息揽存的成因、制定治理对策,又要基于我国未来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探讨应对策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王宝刚  马运全  
银行收取服务费是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加强监管是基于现实的必然选择。收费的核心问题是要合理界定政府和银行在服务定价中的权力范围,在定价上应当逐渐减少政府干预,以银行自主定价为主导并辅以适度监管。金融服务收费的规范必须通过加快立法等途径来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近年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定价收费行为频频引起社会公众的反对和质疑。部分定价收费行为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和谐金融消费关系的构建,损害了中国银行业的声誉,也拷问着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业已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面临的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目前,从营销学角度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定价问题开展了很多研究,但从法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事实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定价领域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立法、政府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公众的法律意识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规范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定价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朱涛  
独立担保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虽然其独立性一直备受争议,但随着跨国贸易的日益频繁,其适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只承认商业银行在涉外领域开展独立担保相关业务,对国内的独立担保业务却不予肯定。通过对独立担保制度的理论分析,追溯商业银行独立担保的域外发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担保业务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借鉴各国和国际组织关于独立担保的法律法规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和《独立担保法》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