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5)
- 2023(5414)
- 2022(4528)
- 2021(4346)
- 2020(3573)
- 2019(8326)
- 2018(8091)
- 2017(15749)
- 2016(8801)
- 2015(9813)
- 2014(9889)
- 2013(9629)
- 2012(9208)
- 2011(8250)
- 2010(8555)
- 2009(7902)
- 2008(8093)
- 2007(7648)
- 2006(7080)
- 2005(6520)
- 学科
- 济(27422)
- 经济(27388)
- 管理(23921)
- 业(22673)
- 企(18552)
- 企业(18552)
- 银(17001)
- 银行(16854)
- 行(15627)
- 制(15218)
- 度(10402)
- 制度(10396)
- 财(9926)
- 业务(9829)
- 方法(9783)
- 农(9598)
- 融(9584)
- 金融(9584)
- 中国(9470)
- 银行制(8505)
- 策(8399)
- 数学(8329)
- 数学方法(8164)
- 贸(7554)
- 贸易(7543)
- 易(7229)
- 业经(6866)
- 及其(6205)
- 地方(6025)
- 农业(5954)
- 机构
- 学院(116569)
- 大学(114679)
- 济(48510)
- 经济(47229)
- 研究(43501)
- 管理(42615)
- 中国(41769)
- 理学(34592)
- 理学院(34206)
- 管理学(33639)
- 管理学院(33424)
- 财(27188)
- 科学(25361)
- 京(24809)
- 农(24189)
- 银(23205)
- 所(22908)
- 银行(22311)
- 中心(21577)
- 江(20885)
- 行(20844)
- 研究所(20255)
- 财经(19520)
- 农业(19158)
- 经(17663)
- 州(16901)
- 业大(16469)
- 北京(16184)
- 省(15805)
- 院(15615)
- 基金
- 项目(69588)
- 科学(54289)
- 研究(51510)
- 基金(49813)
- 家(43595)
- 国家(43221)
- 科学基金(36259)
- 社会(30614)
- 社会科(29055)
- 社会科学(29049)
- 省(27063)
- 基金项目(25050)
- 自然(24067)
- 划(23559)
- 教育(23475)
- 自然科(23475)
- 自然科学(23466)
- 自然科学基金(23060)
- 资助(21358)
- 编号(21319)
- 成果(18723)
- 重点(16012)
- 课题(15652)
- 发(15465)
- 部(15437)
- 创(14386)
- 性(14195)
- 创新(13511)
- 科研(13269)
- 项目编号(13037)
共检索到20553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雪红
尽职免责制度的实施对于缓解商业银行"惜贷"和"惧贷"倾向、增加有效信贷供给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问责频繁而免责情形较少、追责前置使得银行从业人员免责难、责任连带导致尽职者受牵连、追责处罚偏重而免责力度偏弱等现象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尽职免责制度难以落地实施,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遭遇"内控阻滞"的可能性上升,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责任主体身份认定偏差、权责失衡下的泛责任、惟"结果"论的追责观念、责任链条上的避责策略等认知偏差,导致商业银行"无限追责";二是尽职免责制度设计存在追责与免责不对称、尽职免责的标准模糊且不统一、各项保障机制不一致、制度设计缺乏前瞻性等缺陷;三是尽职免责制度的配套机制不完善。为此,要树立"有限追责"理念,强调"理性"追责,反对追责权的恣意滥用;要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制度设计,形成"创新容错"和"责任法定"的安排,实现追责与免责条文的大体平衡;要建立健全配套机制,推行非尽职行为"负面清单",引入尽职积分、案例示范、同行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陈亮
国有商业银行私设“小金库”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法 ,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查帐方法进行审计和防治。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小金库” 查帐方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飞
本文试图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如组织结构设置、监督约束机制、业务流程安排、风险管理评估、内部审计作用、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来具体探析其中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龚和平
乱收费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倾力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治理乱收费是一场长期的硬仗。 一、乱收费的表现形式 1.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及标准。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无视规定,受地方和小团体利益驱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及标准,主要表现有:一是地方政府越权立项收费,二是政府各部门越权立项收费,三是部门的基层收费点擅自越权收费,四是少数单位或个人随意收费。 2.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3.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不执行国家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新标准,继续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收费和按原标准收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庄长兴
对于我国"影子银行"表现形式的认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认定,指出"影子银行"是非银行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从事着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的信用中介活动。本文认为,从法律关系来分析,"影子银行"体系是由一系列交易组成的。因此,"影子银行"体系的法律关系可以分为交易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根据"影子银行"的交易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来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而民间金融不属于"影子银行"。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实质 交易法律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谷秀军
很多研究机构及学者认为,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过度增长是导致此次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金融调查委员会(FCIC)经美国国会授权调查此次危机起因,其2011年1月发布的《金融危机调查报告》认定影子银行问题是金融危机的起因之一。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入、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有影子银行特征的新型机构和金融业务在近年来不断涌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吕春亮
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不够全面、充分,导致诸如隐蔽的关联企业异地授信和贷款互保发生系统性风险、公司借重组改制转移资产逃废债务、抵质押物存在瑕疵无法实现优先权等情况频繁发生,使银行信贷资产面临风险,同时也将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推向不利境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提前识别和防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点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结合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特点,本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于化淳 常万春
所谓“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对照《刑法》第191条“洗钱罪”的定义来看,通过金融机构的洗钱行为所涉及的“黑钱”并不限于洗钱罪所涉及的“黑钱”,还包括贪污、贿赂、诈骗、逃税、侵占国有资产和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因此,反洗钱工作的重点应侧重于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黄健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金融审计的思路和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计算机技术在金融审计中被广泛应用,审计监督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岩 张秀生
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能否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资产流失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国有资产被侵吞指在企业改制重组、投资收购、资产处置等过程中,相关利益者以权谋私、贪污受贿,通过非法手段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资流失。改制重组不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故意转移隐匿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出售或者无偿分给其他单位、个人,管理层在转让、受让资产或股权过程中
关键词:
国有资产流失 表现形式 原因 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永泽
四、量的表现形式量变有两种形态:可能性与现实性。量变的可能性说明一个量可能发生哪些变化。量变的现实性说明一个量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即量在某时刻的现实状态,只有通过实际计量才能得知。一个量不可能有的变化在现实中肯定不会出现,一个量可能有的变化在现实中都不一定肯定会发生。可能性制约着现实性,构成现实性的基础;现实性体现着可能性,是可能性的实现。所以,量应当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值与实际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鸽平 刘芳芳
数据跨境流通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博弈的重要领域,应当遵循法治思想、构建和完善法律规则。目前,数据跨境流通存在价值、规范、政治三重阻滞:一是迥然相异的态度差异反映了数据跨境流通的价值阻滞基础;二是不同治理模式体现了数据跨境流通的规制对抗;三是数据跨境流通的规制代表了各国的话语权博弈。分析数据跨境流通阻滞的原因发现,数据治理的价值目的矛盾以及自我倾斜立场导致价值障碍的出现;数据治理制度权力的混同与自我越界是规范障碍产生的原因;数据治理主权博弈的挑战与自我消解态度是各国在政治上对抗和竞争的背后真相。有鉴于此,我国应从法治理念出发,调整并确立正确的数据跨境流通法律目的,平衡并建立恰当的数据跨境流通法律制度,以及维护并强调合乎主权的数据跨境流通法律根本。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