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0)
2023(13035)
2022(10628)
2021(9577)
2020(7723)
2019(17723)
2018(17310)
2017(33725)
2016(17745)
2015(20301)
2014(20315)
2013(20345)
2012(19304)
2011(17833)
2010(17789)
2009(16513)
2008(16385)
2007(14612)
2006(13412)
2005(12492)
作者
(51245)
(42571)
(42510)
(40388)
(27393)
(20281)
(19324)
(16546)
(16391)
(15236)
(14777)
(14356)
(13766)
(13591)
(13425)
(13235)
(12604)
(12301)
(12234)
(11747)
(10943)
(10480)
(10235)
(9771)
(9715)
(9570)
(9450)
(9327)
(8530)
(8395)
学科
(95105)
经济(95024)
(46790)
管理(45031)
方法(36547)
(34671)
企业(34671)
数学(32568)
数学方法(32451)
中国(31035)
(24858)
地方(24747)
(23763)
银行(23617)
(22340)
(21634)
业经(21485)
(18643)
贸易(18622)
(18503)
金融(18503)
(17918)
(17141)
农业(17093)
(14895)
产业(14711)
地方经济(14029)
(13414)
环境(13155)
技术(12776)
机构
大学(260707)
学院(260252)
(125081)
经济(123041)
管理(97650)
研究(97123)
理学(82472)
中国(81793)
理学院(81563)
管理学(80645)
管理学院(80143)
(56616)
(55838)
科学(52865)
(48074)
财经(44150)
中心(44054)
研究所(43220)
(41445)
经济学(41247)
(40334)
(39691)
经济学院(37313)
北京(36817)
(34594)
(34148)
师范(33845)
财经大学(32906)
业大(32774)
(32336)
基金
项目(166112)
科学(133221)
研究(125592)
基金(122978)
(105577)
国家(104725)
科学基金(90215)
社会(85008)
社会科(80992)
社会科学(80977)
基金项目(63616)
(62530)
教育(56270)
自然(53268)
(52498)
自然科(52067)
自然科学(52058)
自然科学基金(51212)
资助(50803)
编号(48931)
(42413)
成果(40043)
(38431)
重点(37845)
国家社会(36928)
发展(35628)
(35063)
(34780)
课题(34721)
教育部(33746)
期刊
(142001)
经济(142001)
研究(89445)
中国(56901)
(42250)
金融(42250)
(39899)
(39572)
管理(38374)
科学(35356)
学报(34607)
大学(27590)
教育(26519)
农业(25860)
学学(25793)
经济研究(24705)
财经(23172)
业经(23018)
技术(21885)
(20119)
问题(19533)
(17598)
国际(16355)
世界(15720)
(14612)
技术经济(13850)
商业(13245)
统计(12215)
经济问题(12211)
现代(11968)
共检索到419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平  秦龙  孔爱国  
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源调配中介,不断促进实物资本的形成,催化产业的成长。商业银行的催化功能取决于其市场结构以及与央行的管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要发挥商业银行业的催化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区域布局与业务布局进行调整,以适应大企业需要。其次是要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以适应小企业需要,最后是要重新设定管制的手段与方法,放松对其的多重过度管制,发挥其催化产业功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顺  裴平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建刚  王舒军  关天宇  
本文立足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对H-S(做市商模型)利差决定模型进行调整,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利用45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产生了影响,但利率市场化与利差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倒U型关系。整体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利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慎  吴国平  
基于我国103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5年的数据,系统考察了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效果看,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趋势,适度业务自由化有助于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过度业务自由化反而会加重银行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看,业务自由化通过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和经营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杠风险的不利冲击,对银行破产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交易投资性业务发展过快,已加重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存在业务过度自由化的迹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甦  梁斯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第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资产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以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导致其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资本充足率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会使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下降。从研究结果看,中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会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其稳健经营。但从中长期看,中国未来的证券化业务规模将继续扩大,可能会导致标的资产信用级别降低。因此,监管当局应建立并规范证券化业务衍生链条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同时调整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权重,以规范其正常运行,防止与实体经济出现脱节继而造成业务运行空转。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甦  梁斯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第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资产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以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导致其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资本充足率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会使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下降。从研究结果看,中国商业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可  周亚拿  罗璇  
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设立直销银行为例,检验区域性商业银行尝试进行互联网化的效果,并进一步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线上发展与线下拓展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设立直销银行将对城商行的存款吸收带来负向影响,但也增加了银行收益,其中前者主要体现在区域经营跨度较小的银行,后者主要体现在区域经营跨度较大的银行,且直销银行主要通过移动端而非网页端平台发挥作用。商业银行可在允许的区域范围内适当通过“线下拓展+线上渗透”的方式扩大市场并挖掘市场潜力,但相对而言,区域经营跨度较小的银行不宜盲目模仿设立同质化互联网平台。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武建  周红  王晶晶  
本文采用Demirgüc-Kunt&Huizinga(2004)的研究模型,验证了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中是否存在市场约束效应以及同步性和隐性保险对市场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了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存在市场约束的证据,表现为银行风险增加时,存款增长率降低,说明风险越大的银行越难吸收到存款;而且银行股价的同步性越低这一相关关系的敏感度越高,说明银行向市场披露的自身信息越多,市场约束的效果越明显;而政府的支持则会降低存款增长率与风险关系的敏感度,证明了隐性保险的存在会减弱存款人风险监督的激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兆斌  
为寻找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基于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比较模型,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1~2004年的相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依照相对风险程度的高低,14家商业银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及中国银行所构成,安全性较高;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则隶属于风险最高的第三层次,是中国银行业安全的薄弱环节。由于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和资产的流动性比率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改善位于第三层次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是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安全性的关键,应该成为当前银行业改革的重点。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康  
本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并综合径向和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和GML指数来测算城市商业银行的静态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技术效率有所改善但却幅度不大,技术进步一直是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利率市场化及其引致的价格竞争效应会通过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和加大不良贷款风险的方式不利于银行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银行自有资本比率和资本充足率的上升却有利于化解不良贷款风险而有利于提高银行效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友森  张琴韵  许和连  
本文基于2001-2009年手工查找的中国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国家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以银行密度为代理变量的银行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银行发展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且稳健的促进作用,这一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企业而言更强;缩短银企距离、促进同业竞争和强化关系融资是银行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银行发展显著延长了企业创新持续时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瑞栋  
本文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实践出发,利用城市非平衡面板数据和小微企业数据,估计城商行设立对地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商行设立有助于促进地方就业规模扩张,对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影响存在差异;城商行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改善信贷资源配置状况以及服务于小微企业等渠道引致就业需求增加,并对第二产业内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内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异质性影响;此外,基于小微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商行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获取能力和企业经营绩效,从而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鸿卫  韩忠伟  张蓉  
本文利用中国26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揭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1)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影响显著,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定价行为影响逐渐减弱;(2)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正逐步形成,其中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影响最为明显;(3)经营区域限制因素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国华  蒋丹璐  林川  
本文以2003~2011年沪深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银行治理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治理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间存在紧密的关联。高管薪酬高的商业银行会分配更多现金股利,而股权集中及流通股比例高的商业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较小,董事会特征对商业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体现了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及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征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理论部分适用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内部治理水平,有利于形成稳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蔡源   崔婕  
本文基于2011年一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中国35家上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与空气污染均显著增加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气候和环境变化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和资金渠道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均有利于缓解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异质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