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3)
- 2023(16713)
- 2022(14331)
- 2021(13355)
- 2020(11175)
- 2019(26043)
- 2018(25435)
- 2017(49968)
- 2016(26378)
- 2015(29410)
- 2014(28868)
- 2013(28301)
- 2012(25723)
- 2011(22901)
- 2010(22731)
- 2009(20971)
- 2008(19611)
- 2007(16961)
- 2006(14778)
- 2005(12883)
- 学科
- 济(103715)
- 经济(103611)
- 管理(76720)
- 业(75361)
- 企(64204)
- 企业(64204)
- 方法(53240)
- 数学(47161)
- 数学方法(46584)
- 银(34556)
- 银行(34409)
- 行(32783)
- 融(31733)
- 金融(31731)
- 中国(30505)
- 财(29952)
- 制(26678)
- 农(26153)
- 业经(24451)
- 地方(21024)
- 务(20930)
- 财务(20858)
- 财务管理(20817)
- 企业财务(19867)
- 学(19056)
- 贸(18706)
- 贸易(18689)
- 易(18043)
- 农业(17926)
- 理论(17893)
- 机构
- 大学(360687)
- 学院(358573)
- 管理(148039)
- 济(146111)
- 经济(143094)
- 理学(129126)
- 理学院(127849)
- 管理学(125614)
- 管理学院(124987)
- 研究(110903)
- 中国(94627)
- 京(74473)
- 财(69094)
- 科学(65773)
- 财经(56793)
- 中心(54994)
- 农(53528)
- 所(52291)
- 经(51856)
- 业大(51094)
- 江(50648)
- 研究所(47844)
- 北京(46457)
- 经济学(45725)
- 范(44649)
- 师范(44243)
- 财经大学(42978)
- 州(42395)
- 农业(41902)
- 经济学院(41684)
- 基金
- 项目(251435)
- 科学(199472)
- 基金(185273)
- 研究(184643)
- 家(159510)
- 国家(158202)
- 科学基金(138644)
- 社会(118073)
- 社会科(112271)
- 社会科学(112241)
- 基金项目(98398)
- 省(96964)
- 自然(90231)
- 自然科(88223)
- 自然科学(88206)
- 自然科学基金(86622)
- 教育(85445)
- 划(81324)
- 资助(76966)
- 编号(75332)
- 成果(59212)
- 部(56092)
- 重点(55614)
- 创(52788)
- 发(52230)
- 课题(50172)
- 创新(49207)
- 教育部(49207)
- 国家社会(49102)
- 科研(48493)
- 期刊
- 济(146500)
- 经济(146500)
- 研究(105842)
- 中国(63144)
- 融(55335)
- 金融(55335)
- 财(53056)
- 管理(52457)
- 学报(52442)
- 科学(48579)
- 农(46875)
- 大学(41078)
- 学学(38840)
- 教育(36131)
- 技术(30772)
- 农业(30412)
- 财经(27851)
- 业经(24777)
- 经济研究(24210)
- 经(23632)
- 理论(19342)
- 问题(18908)
- 实践(17810)
- 践(17810)
- 图书(17443)
- 技术经济(16841)
- 统计(16823)
- 商业(16705)
- 科技(15965)
- 策(15453)
共检索到517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艺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艺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猛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商业银行被迫调整固有的经营策略,并且这种调整最终将反映在市场利率的变化中。本文运用"收益–成本控制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模拟了互联网金融对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正向激励,将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纳入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分析框架,从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与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相关关系,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优势能够降低同业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增强同业市场利率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其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估、金融业布局和监督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捷 周婧
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RS模型和VRS模型,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于2007至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效率进行了测度。根据16家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和冲击。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波动与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变化与综合技术效率变化保持一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一直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效率 DEA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孝明 张伟 刘裕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本文采用18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9~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创新能力带来正面影响,互联网金融提升了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进一步对不同股权性质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相对国有银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创新能力 股权性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戎戎 蒋团标 喻微锋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58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就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体上显著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但这种影响会因银行规模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门槛"效应。互联网金融对小银行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负面影响转为正向影响,且当银行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长青 李梦真 杨彩林 卢彦霖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信用卡业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加快其自身业务的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勤福 孟志芳
对比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及资源配置相对去中介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具发展优势,但初期"次级贷款"市场特征决定了市场发展存在风险。同时,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不断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思想与信息技术、庞大的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互联网渠道更具有经济性及企业自金融服务发展等特性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因,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仍将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绕不开信用中介、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及具有"次级贷款"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其短期内更多地体现为金融服务通道功能,而长期内则可能出现反转,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形成更大冲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大数据 信用中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霞 龙华贻 白华龙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通过对不同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营业利润贡献率的研究,发现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营业利润贡献更大,进而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亦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盈利机遇,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洪梅 谢朝阳
金融功能分为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衍生功能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都没有实现所有功能最优,二者在各金融功能发挥上各有比较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实现金融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商业银行则在经济调节的扩展功能方面优势突出。监管当局在确定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时,必须首先明确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优势,以强调功能监管为标准,引导二者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促进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最终促进金融发展。
关键词:
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华勇 闵德寅
以互联网支付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3年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采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验证互联网支付的竞争效应在业务层面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支付对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冲击极其有限,尚不构成威胁,但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互联网支付主要通过增强其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拉低银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冲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并购重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原有的技术吸收能力产生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结果,对各类商业银行及政策当局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并购重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