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0)
2023(8825)
2022(7229)
2021(6436)
2020(5213)
2019(11720)
2018(11182)
2017(20739)
2016(10867)
2015(11397)
2014(11349)
2013(11047)
2012(10075)
2011(8549)
2010(8989)
2009(8410)
2008(8150)
2007(7417)
2006(6274)
2005(5818)
作者
(30040)
(24965)
(24342)
(23502)
(16043)
(11809)
(11196)
(9282)
(9277)
(9047)
(8495)
(8386)
(7969)
(7922)
(7707)
(7645)
(7261)
(7185)
(7158)
(7044)
(6139)
(5988)
(5972)
(5649)
(5641)
(5581)
(5524)
(5424)
(4948)
(4944)
学科
(37592)
管理(36651)
(36473)
经济(36437)
(33462)
企业(33462)
(18312)
银行(18167)
方法(17382)
(16923)
技术(16109)
(15982)
数学(14119)
数学方法(14005)
中国(13079)
审计(12169)
技术管理(11868)
(11515)
(11491)
金融(11491)
业经(10002)
(9930)
业务(9926)
制度(9925)
银行制(8318)
(8090)
财务(8077)
财务管理(8010)
企业财务(7783)
(7716)
机构
大学(144437)
学院(144328)
(60356)
经济(59101)
管理(58737)
理学(50567)
理学院(50064)
管理学(49474)
管理学院(49171)
研究(45187)
中国(41925)
(30967)
(30436)
科学(25779)
财经(24854)
(23139)
(22678)
中心(22527)
(21837)
(21688)
(20929)
银行(20024)
研究所(19253)
经济学(19237)
(18910)
财经大学(18890)
业大(18884)
(18615)
北京(18025)
商学(17885)
基金
项目(99426)
科学(80656)
基金(73970)
研究(72591)
(64520)
国家(63993)
科学基金(56609)
社会(48598)
社会科(46507)
社会科学(46495)
(39843)
基金项目(39098)
自然(36499)
自然科(35736)
自然科学(35729)
自然科学基金(35159)
教育(33865)
(32852)
资助(28951)
(27617)
编号(26775)
创新(24767)
重点(22691)
(22142)
成果(21374)
(20825)
国家社会(20764)
(20282)
(20028)
(19908)
期刊
(60550)
经济(60550)
研究(48118)
中国(36293)
(28835)
金融(28835)
(26118)
管理(24655)
学报(20079)
科学(19779)
(18424)
教育(16378)
大学(15771)
学学(14997)
财经(12521)
技术(12381)
经济研究(10950)
农业(10710)
(10710)
审计(9658)
业经(9439)
科技(9339)
财会(8216)
技术经济(7833)
会计(7505)
问题(7169)
(6892)
(6885)
(6833)
论坛(6833)
共检索到226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军梅   冯均科  
立足于商业银行审计质量特征与经营实践,系统梳理了商业银行审计质量影响流动性创造的内在机理,运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对2008—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审计质量与流动性创造呈“U”形关系,该结论在考虑潜在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且从流动性创造子维度来看,审计质量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非线性作用体现在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创新和管理效率是审计质量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重要渠道。经济后果研究说明,审计质量导致的流动性创造的变动值与经营业绩、银行风险变动均呈先减后增的“U”形关系。异质性检验表明,审计质量对非上市、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比例高、外部环境较好及东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治理的监督作用并以此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康琦  
本文基于2005~2019年230家中国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显著提高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及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2)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影响流动性创造水平的传导机制发现,收入多元化主要通过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意愿的方式推高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3)相较于中小型银行、中西部地区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大型银行、东部地区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总流动性创造水平及各部分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效果更为显著;(4)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了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正向影响。为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在维持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非利息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自身的收入多元化水平,进而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管理层应充分重视不同银行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青青  陈艺璇  曹前进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43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涵盖表外业务的测度指标时,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分别为0.413、0.567和0.452。(2)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创造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并主要由城市商业银行推动,表现出"金融脆弱挤出效应";两者关系显著依赖于风险水平,且风险水平越高的银行抵消"金融脆弱挤出效应"的能力越强。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银行的异质性实行差别资本监管,以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创造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凡  齐天翔  
基于中国202家商业银行年度财务数据,采用流动性创造指标衡量银行流动性,研究竞争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集中度越高的银行,流动性创造越高,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银行竞争度增加1%,则流动性减少2.4817%;竞争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远大于对负债方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在风险承担能力越小、风险越大的银行和资产总量越小的银行中,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越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博  张梓元  
论文以2014~2019年中国A股3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就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以及异质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证实了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其流动性创造能力。具体结论包括:第一,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由于资产规模、信用水平、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盈余管理对流动性的创造能力在不同类型银行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农商行而言,这一正向影响却非常显著。第三,资管新规后,大量通道类表外业务回表,导致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下降,即"合规化回流"抑制了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扩张能力,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银行的正影响也被显著削弱。论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银行如何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对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通过实施差异化调控来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及强化金融安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谢疏影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天   王晓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利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提高。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此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贷款溢价较高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施行差异化监管策略;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减少对存款的依赖,实现从存贷业务向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转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智通  
基于2006~2014年我国7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影响,以及其风险承担水平所承担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呈倒U型关系,超过特定比例,银行的资本结构反而会妨碍其进行流动性创造;第二,我国商业银行总体表现出风险吸收效应,并根据银行风险水平,会对资本结构进行动态调整,进而影响到自身的流动性创造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时波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梅   周晔  
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证实了“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这一间接传导渠道;“双支柱”调控的协同影响最终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对银行微观个体的金融稳定效应;当考虑经济周期时,相比于经济下行期,上行期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符合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方向。研究结论为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相关监管机构把握“双支柱”调控的监管力度有较强启示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凡  齐天翔  
基于中国202家商业银行年度财务数据,采用流动性创造指标衡量银行流动性,研究竞争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集中度越高的银行,流动性创造越高,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银行竞争度增加1%,则流动性减少2.4817%;竞争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远大于对负债方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在风险承担能力越小、风险越大的银行和资产总量越小的银行中,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越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水金  胡灵  
使用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首次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构建了2011—2020年17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冲击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市场竞争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出“先市场挤出,后技术溢出”的“U”型影响,拐点出现在指数197时,对应时间是2015年,即数字金融冲击短期会恶化银行流动性创造,长期会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且表内与表外流动性创造影响效应一致。(2)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程度具有异质性,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辉  李硕  李成  
基于2012~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业务,随着银行对其参与度的提升,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均会下降;这一负向关系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显著,然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规模。其次,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效应较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晔  王亚梅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150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经济周期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增加银行风险降低流动性创造水平;其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具有顺周期性,并且周期效应可以抑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也可以改变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负向作用,这一结论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均有体现;最后,在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以及风险程度高的银行中,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伟  姜娜  宋敏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96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了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这一工具的政策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融资依赖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且中期借贷便利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央行的借贷便利工具不仅可以通过合格担保品渠道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还可以通过同业融资渠道间接向其他银行输送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发挥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流动性管理以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