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8)
2023(5423)
2022(4603)
2021(4369)
2020(3550)
2019(8169)
2018(7812)
2017(15575)
2016(8514)
2015(9354)
2014(9526)
2013(9166)
2012(8628)
2011(7880)
2010(8265)
2009(7769)
2008(7934)
2007(7312)
2006(6911)
2005(6409)
作者
(24150)
(19837)
(19554)
(18970)
(12755)
(9247)
(9026)
(7843)
(7493)
(7490)
(6811)
(6597)
(6532)
(6462)
(6442)
(6195)
(5933)
(5893)
(5777)
(5639)
(5028)
(4881)
(4749)
(4636)
(4619)
(4514)
(4485)
(4421)
(3996)
(3874)
学科
(28424)
经济(28395)
管理(24794)
(22773)
(18640)
企业(18640)
(16972)
银行(16826)
(15611)
(15255)
(10504)
制度(10503)
方法(10063)
中国(9792)
(9754)
业务(9698)
(9552)
金融(9552)
(9438)
数学(8778)
数学方法(8585)
(8506)
银行制(8393)
业经(7033)
(6716)
贸易(6706)
(6395)
地方(6232)
农业(6023)
及其(5982)
机构
学院(114205)
大学(112637)
(48676)
经济(47286)
管理(43846)
研究(41315)
中国(39897)
理学(35546)
理学院(35174)
管理学(34709)
管理学院(34477)
(26931)
(24608)
(22386)
科学(22132)
银行(21512)
(20569)
中心(20419)
(20207)
(20058)
(19717)
财经(19613)
研究所(18056)
(17762)
(16306)
北京(16160)
农业(15444)
(15314)
经济学(14500)
财经大学(14435)
基金
项目(67501)
科学(52971)
研究(51761)
基金(48211)
(41372)
国家(41004)
科学基金(34995)
社会(31748)
社会科(30183)
社会科学(30176)
(25492)
基金项目(23994)
教育(23786)
(22491)
自然(22284)
编号(21758)
自然科(21739)
自然科学(21729)
自然科学基金(21340)
资助(21081)
成果(18791)
课题(15718)
(15386)
重点(15109)
(14819)
(14022)
(13631)
(13208)
教育部(13111)
项目编号(13077)
期刊
(58899)
经济(58899)
研究(43175)
(30477)
金融(30477)
中国(27551)
(20699)
(18353)
管理(17674)
教育(13971)
科学(13854)
学报(13686)
大学(10861)
农业(10768)
学学(10164)
财经(9855)
技术(9722)
业经(9347)
经济研究(9021)
(8360)
国际(7395)
问题(7182)
(7089)
理论(6602)
现代(6322)
(6043)
论坛(6043)
农村(6036)
(6036)
实践(6019)
共检索到199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伟  刘吕科  
随着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陆续加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行列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按照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要求开展恢复处置计划制定就成为此类银行应对监管的必然举措和提高自身形象、加强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国内银行实施恢复处置计划的实践出发,总结了恢复处置计划对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指出了制定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制度环境、法律等方面挑战,并从恢复处置计划与现有风险管理体系结合的角度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长期以来,资本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商业银行通过财务重组、境内外上市、扩大利润留存、发行债务资本工具、降低贷款增长速度、调整资产结构等多种方式,大幅度提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瑞明  贺坤  赵欣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对发达国家纳税人的打击尤其严重,在国家财政远不足以弥补损失的情况下,这些无辜的纳税人实际上承担了替商业银行不当行为"埋单"的责任。对于这种不对称情况,纳税人对其政府表达了强烈不满,在巨大的政治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春明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心元  
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可能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因此,为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宜注重几个关键步骤:非国有资本是资本金补充的潜在来源,关键在于政策能否放开;改制上市是银行业的必由之路,但首先要将不良资产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改变传统的金融业务体系,努力开拓盈利空间;为适应金融企业混业经营的需求,发展金融控股公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勉也  
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银行压力测试对防范金融风险和银行业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银行压力测试的类别、方法和作用,介绍了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监管当局的实践措施和关注重点,分别论述了美国、英国和欧盟在银行压力测试方面采取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措施,对银行压力测试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金檀顺子  雷霆  
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等应用价值,银行可以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电子化贷款、了解客户和反洗钱、票据和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等业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会给银行带来一系列挑战,如:削弱银行的传统优势、减少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加剧市场竞争压力和影响人力资源结构布局。因此,银行应抢占先机、进行业务试点应用,打造或积极参与金融联盟链,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和相关业务人才,适时调整人力资源布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勉也  
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银行压力测试对防范金融风险和银行业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银行压力测试的类别、方法和作用,介绍了近期有关国际组织和监管当局的实践措施和关注重点,分别论述了美国、英国和欧盟在银行压力测试方面采取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措施,对银行压力测试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金檀顺子  雷霆  
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等应用价值,银行可以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结算、电子化贷款、了解客户和反洗钱、票据和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等业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会给银行带来一系列挑战,如:削弱银行的传统优势、减少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加剧市场竞争压力和影响人力资源结构布局。因此,银行应抢占先机、进行业务试点应用,打造或积极参与金融联盟链,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和相关业务人才,适时调整人力资源布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季成  叶军  
开放银行已成为银行实现价值创造、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的形成背景和结构主体。然后,从技术平台、服务客户、可控程度等方面总结了开放银行的三类典型模式。而后,从利益冲突、风控挑战、宏观政策环境等维度分析了开放银行生态圈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最后,从顶层设计、组织能力、外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开放银行生态圈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书生  周懋  
恢复和处置计划又称为"生前遗嘱",是由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在危机时期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实施计划。恢复和处置计划是保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持续性提供关键金融服务;或在终止这些服务时,确保不对系统造成负外部性影响,从而实现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应关注外资银行RRP实施方案对在华子行的影响;探索中资银行RRP,为其海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破产处置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国强  
加入WTO ,中国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文章论述了中国商业银行获得的发展机遇。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与外资银行存在较大差异 ,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战略性对策 :( 1)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银行制度 ;( 2 )逐步实行混业经营模式 ;(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4 )建立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5 )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 ;( 6 )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