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7)
2023(12079)
2022(10410)
2021(9912)
2020(8228)
2019(19233)
2018(18902)
2017(37126)
2016(19736)
2015(22144)
2014(22134)
2013(21899)
2012(20025)
2011(17833)
2010(17994)
2009(16879)
2008(15488)
2007(13670)
2006(12067)
2005(10782)
作者
(56055)
(46104)
(45694)
(43577)
(29073)
(21994)
(20976)
(18006)
(17833)
(16620)
(15985)
(15501)
(14580)
(14458)
(14406)
(14122)
(13688)
(13504)
(13245)
(13072)
(11395)
(11229)
(11194)
(10418)
(10408)
(10326)
(10273)
(10272)
(9289)
(9001)
学科
(72955)
经济(72878)
管理(55076)
(53969)
(46111)
企业(46111)
方法(34742)
(34074)
银行(33926)
(32335)
(30811)
金融(30810)
数学(30072)
数学方法(29766)
中国(25513)
(22831)
(20456)
(18954)
业经(17878)
地方(17137)
(14948)
(14294)
财务(14233)
财务管理(14211)
理论(13749)
(13595)
贸易(13579)
企业财务(13536)
农业(13189)
(13100)
机构
大学(268840)
学院(267343)
管理(109485)
(105645)
经济(103117)
理学(94137)
理学院(93168)
管理学(91717)
管理学院(91254)
研究(86416)
中国(78104)
(56975)
科学(52289)
(50503)
(43652)
中心(43228)
(42377)
财经(40695)
业大(39238)
(38964)
研究所(38733)
(36989)
北京(36275)
(35428)
农业(34302)
银行(34017)
(33384)
(33302)
师范(33005)
经济学(31985)
基金
项目(184319)
科学(144231)
研究(136131)
基金(133585)
(115348)
国家(114367)
科学基金(98694)
社会(84470)
社会科(80206)
社会科学(80182)
(71885)
基金项目(71766)
自然(64443)
自然科(62934)
自然科学(62920)
自然科学基金(61778)
教育(61600)
(60393)
编号(56317)
资助(55274)
成果(45160)
重点(40817)
(40359)
(39055)
(38871)
课题(37854)
创新(36156)
项目编号(35413)
科研(35282)
教育部(34855)
期刊
(111561)
经济(111561)
研究(83866)
(53980)
金融(53980)
中国(50590)
学报(40680)
(39388)
管理(38774)
(37557)
科学(37445)
大学(30824)
学学(29116)
教育(27725)
农业(24895)
技术(21834)
财经(19714)
业经(18034)
经济研究(17249)
理论(16603)
(16521)
实践(15587)
(15587)
问题(14017)
图书(13838)
科技(12668)
现代(12413)
技术经济(12322)
(12311)
商业(11672)
共检索到403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海峰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那就是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接着对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配给的均衡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韩攀  
以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简称"银企")信贷配给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银企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该研究将不仅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而且对于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并指导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科学化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千红  
金融供应链为商业银行突破传统信贷配给技术提供了机遇。本文从供应链关系结构中企业融资改进的机会分析入手,剖析了金融供应链下银行内生性改进信贷配给行为的条件,提出金融供应链之所以为银行改善信贷配给提供了一种创新渠道,是因为其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隐含担保,并从理论机理与实践经验两方面验证了银行信贷配给改进的实施机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蔚  
影子银行作为市场选择的结果,丰富了金融体系,但由于其缺乏监管,行业运行混乱,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干扰了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工具的信贷配给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从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界定范围出发,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并结合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监管探索,提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思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天宇  
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对民营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原因在于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贷市场上民营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间接融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民营企业进行信贷配给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本文认为 ,只有对民营经济放松金融业的进入限制 ,才能消除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舒利敏  杨琳  
从绿色信贷制度建设、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信贷实施成效和绿色信贷信息披露4个方面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在银行业得到广泛推行,但其制度建设仍有待优化和完善;"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但绿色信贷余额比例仍偏低;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缺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沟通机制初步建立,但环境风险评估不够精细。未来绿色信贷发展应健全约束、监督、激励及信息沟通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及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与流程调整,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估精细化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针对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配给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与信用评估薄弱问题,本文采用大数据理论与方法、空间计量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构建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可把利率市场化、信息不对称、信用评估、经济发展过程等纳入统一平台。从而,对可贷数量与可贷价格区间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与设计,并考虑区域参数、行业参数、宏观经济变量参数,建立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可贷区间影响因素的评估机制。这对于商业银行减少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错配程度,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具有现实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晨  范佩霞  
一、引言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会议上通过了限制发达国家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6种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由此产生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交易市场,和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称为"碳金融"。作为京都议定书的三大减排机制之一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敬德  
随着我国信贷规模限制的弱化,我国的信贷配给途径在整体上从以政府控制为特性的非均衡信贷配给,向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均衡信贷配给转化。在现实中,只要贷款的偿还是不确定,并且银行不能有效地区别顾客,给不同顾客以不同的贷款利率,那么在长期均衡状态下,贷款利率能够处于最优水平,信贷配给是会发生的,并且将一直延续下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振飞  
本文首先将价格看作一种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信号装置,认为信贷市场上的供求双方的价格条件(利率)揭示了各自关于产品质量 (项目风险 )的信息。然后以Stigliz Weiss信贷配给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在信贷配给模型框架内,可以在微观层面上解释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信贷市场的特殊现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英姿  
所谓“进而有为”,就是要做到大中有重,好中选优,客户布局合理,营销措施有力,实现贷款在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期限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组合、所谓“退而有序”就是落实好信贷退出计划、退出标准,并做到责任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退出”既包括已产生不良贷款的退出,也包括对信誉不佳、贡献不大、发展前景不好、行业风险明显的存量贷款的退出。从工作实践看,要做到“进而有为”,须整合力量,科学决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是有相当难度的,进之与否,主动权在我。而要做到“退而有序”,同于与客户发生关系前的主动选择,它是对已发生贷款的战术撤退,客户实际上占有相当多的主动权,常有“请客容易送客难”的重重坎坷。下面,...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馥  洪昆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对商业银行影响深远,而金融科技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衡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2011—2019年我国4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指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贷质量,显著降低信贷风险;贷款集中度和贷款增长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处理与客户管理效率,控制贷款集中度及贷款过快增长,从而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缓解作用大于区域性商业银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艳  
主要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利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这种传统融资渠道时所遇到的限制和困难,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进行了探讨,指出由于技术创新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提供有效担保等情形,商业银行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并不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何问陶  王松华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导致银企间距离增大,从而对城镇及农村地区贷款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建立模型,提出了两个假设,并对大型商业银行乡镇企业贷款数据(衡量贷款区域集中度)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二者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成强正相关,从而证明了由银行机构撤并导致的银企间地理距离的增大使得信息不对称加重和银行对企业实施地缘信贷配给的假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近年来虽有很大提高,但信贷配给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投资收益水平和收益波动幅度等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经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的信贷支持会随着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利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下降,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提升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支持,上市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受到信贷歧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