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9)
- 2023(8329)
- 2022(6969)
- 2021(6497)
- 2020(5522)
- 2019(12384)
- 2018(12138)
- 2017(23607)
- 2016(12756)
- 2015(13998)
- 2014(14085)
- 2013(13696)
- 2012(12674)
- 2011(11376)
- 2010(11483)
- 2009(10952)
- 2008(11430)
- 2007(10290)
- 2006(9094)
- 2005(8859)
- 学科
- 济(46320)
- 经济(46220)
- 管理(43864)
- 业(40586)
- 企(36650)
- 企业(36650)
- 制(24189)
- 方法(20679)
- 银(19899)
- 财(19774)
- 银行(19754)
- 行(18421)
- 数学(17971)
- 数学方法(17803)
- 务(13783)
- 财务(13761)
- 财务管理(13736)
- 企业财务(13264)
- 体(13256)
- 融(13256)
- 金融(13254)
- 度(12580)
- 制度(12571)
- 中国(12306)
- 体制(11835)
- 业经(10938)
- 农(10157)
- 业务(10034)
- 学(9164)
- 银行制(8713)
- 机构
- 大学(180112)
- 学院(177267)
- 济(74605)
- 经济(73001)
- 管理(67047)
- 研究(59390)
- 理学(56651)
- 理学院(56068)
- 管理学(55255)
- 管理学院(54906)
- 中国(53767)
- 财(43201)
- 京(37298)
- 科学(33215)
- 财经(33065)
- 经(30112)
- 所(29883)
- 农(29757)
- 中心(28288)
- 江(28048)
- 研究所(26377)
- 财经大学(25062)
- 银(24295)
- 经济学(24202)
- 业大(23877)
- 北京(23472)
- 农业(23306)
- 银行(23260)
- 州(22498)
- 行(21680)
- 基金
- 项目(112897)
- 科学(89961)
- 基金(85349)
- 研究(80861)
- 家(74243)
- 国家(73685)
- 科学基金(63985)
- 社会(53672)
- 社会科(51095)
- 社会科学(51083)
- 基金项目(44587)
- 省(42362)
- 自然(41645)
- 自然科(40733)
- 自然科学(40721)
- 自然科学基金(40072)
- 教育(37586)
- 划(36030)
- 资助(35275)
- 编号(30603)
- 制(27030)
- 部(26516)
- 成果(26148)
- 重点(25478)
- 创(23866)
- 性(23769)
- 教育部(23273)
- 国家社会(22961)
- 创新(22502)
- 人文(22241)
共检索到286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建鸾 许佳佳
公司治理中,大股东控制权滥用问题备受关注。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政府监管及风险的特殊性,导致其大股东控制权滥用在形成原因,表现形式方面区别于普通上市公司。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商业银行大股东控制权滥用对董事会独立性建设的影响,提出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产生机制,构建独立董事管理委员会,明确独立董事的权责以及加强独立董事的股权激励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大股东控制权 董事会独立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引入外部监管的角度,基于终极控制权刻画控股股东控制权和大股东制衡机制,揭示属于不同利益阵营的公司大股东治理战略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独立董事规模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卷入程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少,独立董事比例越低;其他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注意到伴随《指导意见》和股权分置改革而来的政策性扰动对大股东制衡行为的影响,文章选择2000-2008年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出发,细致刻画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间的制衡行为,并讨论前两大股东的勾结行为,研究大股东制衡机制对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白静
随着战略投资者相继参股中国商业银行,银行董事会的建设成为保障各方投资者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而董事会的独立性是董事会有效治理的核心。本文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专业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董事长与行长两职合一性三个方面对董事会的独立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对包括战略投资者及中小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商业银行 董事会 独立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淑娥 王映美
现有研究表明,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来"掏空"上市公司,从而荻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本文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做出计量,并从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对董事会控制度越高,越容易引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股权制衡度对"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攫取;在大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比例越大,且董事长由大股东单位派出能够使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高企。笔者建议将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有收益 影响因素 掏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套柱 景路帆 李井泉
本文选取2014—2018年沪深两市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了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越高,大股东股权质押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就越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性质新能源企业中大股东股权质押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研发投入水平。研究结果不仅弥补了股权质押有关研究的不足,还为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发展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东华
文章以1999-2006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非流通股控股转让与非控股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测算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水平,并对大股东特征、董事会特征与控制权私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利呈现一种倒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2)大股东国有股权性质与控制权私利呈现正相关但不显著;(3)大股东股权制衡度与控制权私利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4)两职合一与控制权私利呈现显著性正相关;(5)独立董事比例与控制权私利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性质、受制衡程度以及两职兼任情况决定了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焦健 刘银国 刘想
现有关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然而,即使是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大股东亦可以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基于此,本文借鉴高管团队异质性思路,考察了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的监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股权制衡水平的提升,大股东掏空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即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制衡度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2)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具有相互调节效应,并且股权制衡能够增强董事会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焦健 刘银国 刘想
现有关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然而,即使是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大股东亦可以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基于此,本文借鉴高管团队异质性思路,考察了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的监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股权制衡水平的提升,大股东掏空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即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制衡度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2)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具有相互调节效应,并且股权制衡能够增强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3)国有企业中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总影响效应小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预测
[作者]
段云 王福胜 王正位
国外已有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都是针对成熟资本市场,基于股权较为分散、董事会具有较大权力或较强独立性的假设而构建,然而这些假设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考虑我国普遍存在大股东集中持股的客观现实,基于大股东"掏空"动机,区分大股东间"监督"与"合谋"两种不同关系,构建多个大股东控制情况下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依赖于大股东之间利益的较量。无论大股东间是监督还是合谋关系,董事会中第一大股东可控的成员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小;非第一大股东可控的董事成员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晓东
风险规避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之一,股权结构及董事会特征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规避行为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之间负相关,无论第一大股东股权份额还是前五大股东股权份额的升高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下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高管薪酬水平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制度对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监控水平的有效性仍不够明显。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董事会特征 商业银行 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康涛 陆正飞 张志华
本文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立董事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类似,在OLS回归中,我们未能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资金占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变量具有内生性,在控制独立董事内生性情况下,我们发现独立董事变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以往研究未能发现独立董事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很可能源于模型设定偏误。在稳健性分析部分,我们采用了多种指标来反映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本文结论仍然成立。
关键词:
掏空 独立董事 抑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立东
文章以2006年深、沪两市的23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对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董事会监督的调节作用会强化二者正相关关系,但大股东控制的调节作用会扭曲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报酬决定中存在"赎买效应"和"任职激励效应",加强对大股东控制的监管,推进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红娟 ,陈永忠 ,刘红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