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9)
2023(7747)
2022(6551)
2021(6231)
2020(5058)
2019(11651)
2018(11259)
2017(22134)
2016(11377)
2015(12408)
2014(12275)
2013(12014)
2012(11225)
2011(9991)
2010(10412)
2009(9752)
2008(9955)
2007(9372)
2006(8582)
2005(7968)
作者
(30452)
(25326)
(25051)
(23931)
(16447)
(11820)
(11367)
(9633)
(9441)
(9287)
(8533)
(8365)
(8296)
(8163)
(8017)
(7827)
(7615)
(7321)
(7294)
(6994)
(6406)
(6158)
(5899)
(5890)
(5762)
(5762)
(5716)
(5663)
(4989)
(4919)
学科
(45113)
(42542)
经济(42505)
管理(42325)
(40584)
企业(40584)
(18992)
银行(18847)
(17606)
(17291)
技术(16210)
方法(15627)
中国(14152)
(13877)
数学(12626)
数学方法(12474)
(12339)
(12335)
(12226)
金融(12225)
技术管理(12082)
业经(11949)
(10528)
制度(10527)
业务(10112)
地方(9156)
(9078)
财务(9062)
财务管理(9052)
银行制(8712)
机构
学院(158592)
大学(156190)
(71143)
经济(69631)
管理(67292)
理学(56628)
理学院(56118)
管理学(55621)
管理学院(55259)
研究(51069)
中国(47632)
(36407)
(31915)
财经(27532)
(26234)
科学(25822)
(24918)
中心(24787)
(24109)
(23658)
银行(23149)
(21570)
经济学(21165)
(21159)
研究所(20840)
北京(20453)
财经大学(20419)
(19729)
商学(19234)
商学院(19031)
基金
项目(96791)
科学(79035)
研究(76571)
基金(70891)
(59100)
国家(58543)
科学基金(52528)
社会(50250)
社会科(47783)
社会科学(47776)
(38347)
基金项目(36803)
教育(35364)
自然(32159)
(31565)
自然科(31467)
自然科学(31463)
自然科学基金(30993)
编号(30763)
资助(28366)
(26720)
成果(25842)
创新(23771)
课题(22136)
(21887)
(21384)
重点(21252)
国家社会(20304)
(20051)
(19882)
期刊
(82959)
经济(82959)
研究(55894)
中国(35497)
(34063)
金融(34063)
管理(30149)
(28199)
教育(19285)
科学(18159)
(18068)
学报(14753)
技术(14703)
财经(14313)
业经(13755)
经济研究(13119)
大学(12752)
(12236)
学学(11804)
农业(10487)
问题(9847)
科技(9286)
(9263)
论坛(9263)
技术经济(9239)
(9084)
国际(8880)
现代(8630)
理论(8190)
商业(7838)
共检索到260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明  
<正>商业银行声誉资本是指商业银行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股东、客户、媒体及社会公众等)对商业银行的认知和评价中,能够为其创造价值部分的价值体现,包括抵御声誉风险损失、创造财务效益或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等。商业银行基于公众信任而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理应更加重视声誉风险。银行业监管机构近年来两次专门出台行业声誉管理制度,视声誉资本为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已逐渐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应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剑波  姚文林  
未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声誉和形象的竞争。而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建立有效的防控声誉风险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行为文化建设,其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房利敏  周正一  
1.建立健全声誉风险危机的预警机制。根据危机生命周期与危机管理的关键决策点模型,在危机前阶段,有诱发因子、触发点和临界点三个关键决策点,能否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恶化前及时、准确地识别、判断出危机的诱发因子、触发点和临界点,是能否及时采取相应举措,化解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焦益宽  冯旻  
金融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实现金融安全也是世界各国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第一次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提出了创建本质安全型商业银行要做到六大要素的和谐统一,即:法律的本质安全、政策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制度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这六大要素要始终处于可靠性、稳定性、有序性和持续性状态,最终实现“六无四零”,从而不断接近本质安全的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立桂  黄国标  
一、创建我国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现实意义以1986年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为起点,我国先后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厦银行等八家商业银行,作为先行者,这八家银行以经营性业务为主,引入竞争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方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为创建社会主义商业银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敏  韩俊莹  
本文基于中国某大型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声誉风险损失数据,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该商业银行总的声誉风险经济资本需求。研究发现,该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发生频数符合Logistic分布,而声誉风险损失余额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文章认为,在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经济资本需求时,很难排除分布函数选择上的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模型与方法的同时,应加强对声誉风险事件分级分类管理、建立起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损失数据库。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丽博  吴昊  
本文在介绍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现状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内、外部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从六个具体方面入手,遵循自身的实施路径和实施原则,建立有效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战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敬新  吴光伟  
介绍国际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全球借助资本市场扩张的理论背景与现状,分析国际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与并购原因,就中资银行今后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英隽   王东明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这一目标模式,只有将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才能使我国的金融机构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为完善和有效贯彻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奠定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数百年的竞争,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我们应该大胆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创建社会主义商业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对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金融脱媒快速发展,银行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下降,负债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存款立行""以存定贷"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变化。而银行资产配置渠道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资产运用能力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瑞德  
银行的"流动性保险"和"信息分享联盟"功能使银行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银行的经营必须有隐性履约资本即银行声誉的存在,良好的声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相对于国外来讲还只是刚刚起步,在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声誉危机的处理能力以及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逐步建立银行自身的良性信誉机制、把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塑造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解决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弋宇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受到了全球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声誉风险的产生途径和诱导原因入手,分析声誉风险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同后果,并给出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冀淑慧  
声誉风险事关银行的生死存亡。随着自媒体、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广大网民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媒体,其对银行声誉风险的影响也空前巨大。本文从分析新媒体给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出发,阐述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做好声誉风险管理"防"和"立"两方面的工作,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针对新媒体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