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8)
- 2023(9897)
- 2022(8843)
- 2021(8501)
- 2020(7098)
- 2019(16871)
- 2018(16717)
- 2017(32932)
- 2016(17600)
- 2015(19867)
- 2014(20007)
- 2013(19821)
- 2012(18032)
- 2011(16152)
- 2010(15870)
- 2009(14462)
- 2008(14316)
- 2007(12363)
- 2006(10805)
- 2005(9352)
- 学科
- 济(67115)
- 经济(67035)
- 管理(50458)
- 业(48124)
- 企(40910)
- 企业(40910)
- 方法(34067)
- 数学(29436)
- 数学方法(29122)
- 银(19328)
- 银行(19181)
- 制(18142)
- 行(17866)
- 中国(17008)
- 财(16907)
- 农(16709)
- 学(15000)
- 业经(14976)
- 地方(13468)
- 融(12958)
- 金融(12957)
- 贸(12192)
- 贸易(12181)
- 理论(12056)
- 易(11649)
- 农业(11444)
- 和(11421)
- 务(11410)
- 财务(11349)
- 财务管理(11331)
- 机构
- 大学(246655)
- 学院(243646)
- 管理(101666)
- 济(93131)
- 经济(90925)
- 理学(88286)
- 理学院(87313)
- 管理学(85863)
- 管理学院(85440)
- 研究(78013)
- 中国(63425)
- 京(52627)
- 科学(48934)
- 财(43713)
- 所(38606)
- 农(38279)
- 业大(36351)
- 中心(36198)
- 财经(35580)
- 研究所(35357)
- 江(34626)
- 北京(33415)
- 经(32373)
- 范(31878)
- 师范(31620)
- 农业(30191)
- 州(29340)
- 院(28307)
- 经济学(27083)
- 财经大学(26816)
- 基金
- 项目(170431)
- 科学(133693)
- 研究(124838)
- 基金(123785)
- 家(107051)
- 国家(106152)
- 科学基金(91731)
- 社会(77075)
- 社会科(72968)
- 社会科学(72948)
- 基金项目(66826)
- 省(65837)
- 自然(60932)
- 自然科(59489)
- 自然科学(59477)
- 自然科学基金(58417)
- 教育(57074)
- 划(55616)
- 编号(51429)
- 资助(51238)
- 成果(41239)
- 部(37529)
- 重点(37337)
- 创(35456)
- 发(35087)
- 课题(34581)
- 创新(32929)
- 科研(32767)
- 教育部(32326)
- 项目编号(32260)
共检索到353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英 赵红
文章基于Ho和Saunders(1981)做市商模型并进行改进,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动态博弈视角研究基准利差与实际利差的关系,并通过数据仿真验证这种关系。研究表明现阶段央行利差管制状态下,商业银行会采取利差主导型策略,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动态博弈不会出现均衡解,但随着商业银行盈利方式由利差主导型向利差与非利息业务平衡发展型方式转变,实际利差会收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动态博弈会出现均衡解。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实际利差 动态博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裘翔
本文将期限错配的特征引入银行净利差决定模型,并推导了期限错配对净利差两种效果相反的作用机制:"风险承担效应"和"成本效应"。通过对2005-2012年间中国100多家银行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承担效应"的影响要超过"成本效应",导致随着期限错配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净利差反而会缩小,以至于期限错配的风险未得到充分补偿。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这个风险会逐步累积。此外,为了测度银行期限错配,本文计算了135家银行在过去8年间的流动性错配指数,用以衡量期限错配的程度。结果表明,银行业整体期限错配程度在2011年和2012年明显上升。
关键词:
期限错配 流动性 商业银行利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樊志刚 邹新 赵新杰
本文通过对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信贷利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宏观视角看,商业银行信贷利差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等宏观经济和金融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其次,从微观视角看,信贷利差差异与不同商业银行选取的利差决定模型、发展战略、资产负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境内商业银行信贷利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在有效区分客户综合贡献度的前提下以利差作为议价的重要手段,构建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占比,多方配合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并建立市场化的融资制度。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利差 净息差 净利息收益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张宗益
本文利用我国21家商业银行1999—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因素,并具体分析了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因素包括违约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水平、风险厌恶程度、暗含利息支付、非利息储备的机会成本、管理质量、市场份额和政策因素,2004年央行改革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净利差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针对政策、战略等方面对各类商业银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净利差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茂勇 赵红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的发展历程,然后在做市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中间业务变量,对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学表达式中未出现但应考虑的变量建立综合的回归模型,并运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论静态回归还是动态回归中,银行的市场垄断程度、运营成本对利差的影响程度都是最大的,并且均显著;中间业务中的佣金与手续费收益对利差有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动态回归分析亦显示,利差与上一期的利差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差 中间业务 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自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明显,净利差也已成为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关于净利差决定因素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净利差的测算、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在不同区域内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各种决定因素的梳理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助于对我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净利差 利率市场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振国 王亚军
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因素因此也发生变化。基于此背景,运用银行公司微观模型推导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影响因素,并根据中国28家商业银行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运营成本和市场集中度是影响净利差的主要因素;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对净利差也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银行的净利差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伊珍
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会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对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大陆地区商业银行利差水平远高于香港、台湾地区,而利率水平、风险因素是影响利差水平的主要因素。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降低大陆商业银行利差水平的建议,包括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增强金融市场活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差水平 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丽华
本文探讨了决定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年前净利差、违约风险、风险厌恶程度、银行规模和GDP增长率是影响银行净利差的主要因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模式有所不同,突出表现在:违约风险和GDP增长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显著,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显著。银行规模、机会成本和管理质量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显著,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显著。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净利差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隋聪 任小倩
本文在代理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影响净利差的因素,采用中国和美国154家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财务数据、GDP增长率以及CPI增长率等宏观数据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主要由营业成本和隐含利息支付这两个成本因素决定;美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受成本、违约风险、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由于中国尚未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更注重成本和制度因素;而美国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更关注风险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 净利差 利率市场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振国 王亚军
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因素因此也发生变化。基于此背景,运用银行公司微观模型推导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影响因素,并根据中国28家商业银行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运营成本和市场集中度是影响净利差的主要因素;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对净利差也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银行的净利差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彦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水平并对利差结构进行分解,并由此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但是利差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银行利差 合理利差 利差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童士清
存贷利差的合理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我国管制利率的背景下,存贷利差的调整,既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状况,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处于20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处于国际中偏上水平。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如不良贷款率的降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利润的大幅增长等,继续保持高存贷利差的必要性大大降低。继续保持较高的存贷利差,既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也不利于宏观调控。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显示,应当适当缩小存贷利差。建议通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适当缩小存贷利差。
关键词:
存贷利差 调整 宏观调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牟怡楠 周好文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这种特点,本文分别从存贷款利率差和商业银行净利差两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利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利差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是这些因素影响利差的方式,都表现出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层面,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利率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层面,风险因素没有在利差中得到体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及相伴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银行的真正转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率 存贷基准利率差 净利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宁忠忠
本文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利差的波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之一,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当前我国须尽快完善国债市场的建设,使国债收益率成为真正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款利率 期限结构 利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