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0)
2023(9114)
2022(7534)
2021(7104)
2020(5743)
2019(13013)
2018(12622)
2017(24637)
2016(13200)
2015(14707)
2014(14899)
2013(14954)
2012(14086)
2011(12645)
2010(12918)
2009(12109)
2008(12787)
2007(11415)
2006(10367)
2005(9903)
作者
(37123)
(30713)
(30657)
(29034)
(19678)
(14741)
(14091)
(11871)
(11707)
(11268)
(10546)
(10329)
(9946)
(9875)
(9777)
(9447)
(9196)
(8927)
(8885)
(8725)
(7694)
(7544)
(7441)
(7172)
(7094)
(7048)
(6912)
(6889)
(6256)
(6036)
学科
(59387)
经济(59321)
(43480)
管理(41235)
(33403)
企业(33403)
(28382)
(22649)
银行(22504)
中国(22050)
方法(21356)
(21308)
(21092)
(19437)
数学(18869)
地方(18795)
数学方法(18782)
(16567)
金融(16567)
(14855)
财务(14839)
财务管理(14789)
企业财务(14268)
业经(13804)
(13575)
制度(13573)
财政(12736)
(12448)
贸易(12432)
(11903)
机构
学院(184345)
大学(180629)
(81411)
经济(79701)
管理(70109)
研究(62845)
中国(60624)
理学(57568)
理学院(56984)
管理学(56313)
管理学院(55960)
(50709)
(38863)
财经(35346)
科学(34322)
(32051)
(31921)
中心(30527)
(30041)
(29593)
研究所(27707)
(27105)
财经大学(26044)
银行(25898)
北京(25834)
经济学(25185)
(24986)
(24189)
农业(22877)
(22746)
基金
项目(106994)
科学(84210)
研究(80956)
基金(77243)
(64892)
国家(64291)
科学基金(56044)
社会(52347)
社会科(49766)
社会科学(49752)
(41899)
基金项目(39937)
教育(35768)
自然(34343)
(34241)
自然科(33568)
自然科学(33561)
资助(33215)
自然科学基金(32989)
编号(32986)
(27668)
成果(27145)
(23715)
重点(23657)
课题(22965)
发展(22870)
(22490)
(22162)
(22015)
国家社会(21218)
期刊
(98703)
经济(98703)
研究(69182)
(44276)
中国(43251)
(41614)
金融(41614)
(28739)
管理(27405)
学报(22539)
科学(21616)
财经(18591)
大学(18138)
农业(18079)
业经(17271)
学学(17263)
经济研究(16463)
教育(16027)
(15562)
技术(14561)
问题(12486)
会计(11124)
财会(10637)
理论(10478)
(10447)
商业(9802)
(9558)
国际(9451)
实践(9422)
(9422)
共检索到317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边  刘莉亚  陈垠帆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但无论是监管层、业界还是学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驱动因素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上,忽略了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风险累积及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角度研究其对银行自身股价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带来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监管压力和理财产品刚性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相关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监管考核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淡化预期收益概念,并落实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金储一秀  袁亚凯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关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早已不满足于仅仅经营资产与负债业务获取收益,理财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目标,通过理财产品的发售,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提升收益。但是,就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来看,即使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理财产品的不当处理既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又影响了银行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理财产品市场在国内的发展。本文就当前理财市场现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和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国内理财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永坚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0—2020年数据为样本,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对银行贷款是否具有治理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贷款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短期贷款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表明我国银行贷款不仅没有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反而助推了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发现,银行贷款提高了借款人正向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了借款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际四大”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低等治理水平更低的样本组中显著。研究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李志强  赖劲宇  熊松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规模和客户基础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零利率、负利率甚至清盘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给银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投资者的基本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文章详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监管法律法规的演变,并从进一步完善监管法规、加强投资者自身教育以及强化理财产品托管机制入手,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防范问题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东  
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逐年递增,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质押融资在一些银行也开始广泛出现,为了降低这种新型融资方式带来的风险,文章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着手,指出通过理财产品进行质押融资的风险因素情况,最后提出了防范对策的具体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鑫萍  
以200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银行短期债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在不同审计质量下的差异。结果表明,银行短期债务加剧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但这一风险在经高质量审计的样本公司中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短期债务导致了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同时,经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银行短期债务对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赵仲匡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1)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2)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热度持续升温,发行的种类也日渐丰富,已从传统的基金、债券、金融证券及保险类产品,发展到结构性存款。由于理财产品收益较高,风险相对较低,吸引了大批客户进行投资。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的发展,我国理财产品的发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敏  王增武  赵湘莲  
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3家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为样本,从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对理财产品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奇芬  郭鑫鑫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而银行理财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与"存,贷,汇"并列的第四大收入支柱。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个人理财业务也被银行业普遍看好,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但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也面临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的原因有哪些?对于银行业来说,怎样合理的估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何建立合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从海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带有明显的金融创新本土化的特征,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已经成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产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普通家庭的财富观念。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兴起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进行了分析,部分解释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供给行为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涛  
商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分为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实现超额收益产品多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未实现预期收益产品多挂钩利率、汇率、商品期货;非保本产品、短期理财产品是理财产品发行主力;外币产品境遇不乐观。商业银行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固定存款利率、理财期限、发行银行信用、是否保本、是否外币投资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固定存款利率、理财期限与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正相关;低发行银行信用的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高于高发行银行信用;不保本的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高于保本产品;外汇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均低于人民币投资;但不能准确预测投资标的、收益是否固定、银行能否提前终止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婉琼  
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中指出了金融机构开展的保本类理财不属于资管业务,但是根据理财登记机构统计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仍占全部理财产品23.78%的比例,表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仍旧存在且占比较大,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仍有重要意义。根据Wind数据库披露的商业银行报表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金融机构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方法众多,因此降低了保本理财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投资者做出相关经济决策。文章主要探讨了商业银行保本理财核算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统一口径提高保本理财的信息质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乐千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涉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全部45258个理财产品数据,从总体趋势、发行银行"成分"结构趋势、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趋势、理财产品投资币种趋势、理财产品投资品种趋势,以及合并分类趋势多视角,较为全面地、细致地实证考察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规律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理财业务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淑颖  耿军会  
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可以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四种形态。结构性理财产品具有收益高风险大、产品种类灵活多变、本金流动性较差、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存在问题不少,主要有: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外部环境不够健全;商业银行风险意识不足;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缺乏特色;结构性理财产品营销环节弱等几个方面。完善结构性理财产品业务,必须从完善外部环境、加强风险控制、推动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