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7)
2023(15504)
2022(12843)
2021(11711)
2020(9901)
2019(22752)
2018(22168)
2017(43192)
2016(23200)
2015(26027)
2014(26158)
2013(26159)
2012(24612)
2011(22270)
2010(22904)
2009(21950)
2008(21700)
2007(19982)
2006(17823)
2005(16823)
作者
(68193)
(56888)
(56886)
(53800)
(36374)
(27224)
(25987)
(22023)
(21710)
(20494)
(19363)
(19095)
(18438)
(18069)
(17885)
(17610)
(16859)
(16846)
(16545)
(16473)
(14138)
(13993)
(13991)
(13066)
(12892)
(12870)
(12839)
(12802)
(11399)
(11396)
学科
(108746)
经济(108631)
(92154)
(82018)
企业(82018)
管理(78190)
方法(43682)
(34715)
银行(34569)
数学(34480)
数学方法(34240)
业经(33913)
中国(33244)
(32989)
(32938)
(32106)
(31379)
金融(31377)
(29594)
地方(26388)
农业(23661)
(23361)
财务(23323)
财务管理(23286)
企业财务(22091)
技术(20016)
(19342)
贸易(19320)
(18606)
(18459)
机构
学院(340229)
大学(334010)
(147736)
经济(144721)
管理(133815)
研究(113121)
理学(112804)
理学院(111631)
管理学(110130)
管理学院(109495)
中国(99470)
(71327)
(71001)
科学(65446)
(60289)
(57760)
财经(55568)
中心(54782)
(54694)
研究所(51544)
(50219)
业大(47539)
农业(47177)
北京(45206)
经济学(45029)
(44329)
(40965)
财经大学(40892)
经济学院(40738)
师范(40549)
基金
项目(210465)
科学(166719)
研究(156627)
基金(152416)
(130704)
国家(129432)
科学基金(112487)
社会(100663)
社会科(95539)
社会科学(95512)
(84322)
基金项目(80633)
自然(71050)
教育(70702)
自然科(69437)
自然科学(69417)
(68915)
自然科学基金(68261)
编号(64166)
资助(62363)
成果(51447)
(50089)
重点(47077)
(46905)
(46478)
(43941)
课题(43873)
创新(43100)
国家社会(41200)
发展(40835)
期刊
(173252)
经济(173252)
研究(105107)
中国(72526)
(59045)
(56939)
金融(56939)
(56797)
管理(54250)
学报(46529)
科学(45595)
农业(36895)
大学(35840)
学学(34103)
教育(31732)
技术(31191)
业经(30570)
财经(28709)
经济研究(26643)
(24658)
问题(22406)
(21858)
技术经济(19720)
(17900)
商业(17678)
理论(16912)
现代(16828)
世界(16496)
国际(16398)
财会(16242)
共检索到54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知   王泽林   柏杨   单梦觉  
本文利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企业贷款可得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密度上升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总体密度上升有利于提高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相比中小银行,大型银行密度上升在整体上更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贷款。(2)不同类型银行对贷款抵押品价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大型银行密度上升会显著减少企业贷款所需的抵押品价值,但中小银行密度上升未能有效降低抵押品价值。(3)大型银行密度上升会显著促进信贷资质较优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中小银行密度上升则会显著促进信贷资质较差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在信贷市场中存在大型银行“摘樱桃”的现象。本文研究对不同类型银行发展如何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朝洋  
本文基于欧拉方程模型构建投资-现金流模型,借助2006-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和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小银行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发展和间接融资发展都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发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功效,但是中小银行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明显大于间接融资发展,这说明在以间接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上,银行业的结构调整要比总量做大更为重要。因此,在继续扩大社会融资总量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促进银行业的有效竞争,通过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况学文  
文章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数,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对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降低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缓解其外部融资约束程度。因此,为了促进公司投资和总体经济的增长,国家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和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步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鹏飞  倪润哲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实力较弱、管理不规范、抵押资产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小微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困境。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优化业务结构、增强盈利能力,也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以从完善信贷管理体系方面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并通过有效利用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型业务,增强小微企业资金供给能力,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凡  
本文以2007—2012年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数据,通过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企业财务行为机理的探析,发现金融发展促进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也是金融环境变化作用于企业的主要途径;融资约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变化,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不明显,企业的银行短期借款融资越容易;但在现阶段金融发展对企业长期借款结构改变不明显。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特殊制度背景下,金融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有效解决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所在,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应在提高金融发展深度的同时实现区域金融的整体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平  豆俊霞  
以2011~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且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显著。因此,应当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改善地区制度信用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长青  曹德骏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采用对203家四川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从私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研究银企关系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私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银企关系均与企业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与融资质量显著正相关,并通过融资条件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总量。因此,保持良好的组织层面和私人层面的银企关系,都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质量;在融资前期应注意组织层面的沟通,以便跨越融资条件的门槛限制;而在融资后期应加强维护私人关系,以便顺利、高效地获得贷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勇  王思瑞  
融资约束一直是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本应缓解融资约束的股权质押融资工具,却因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后果,反而成为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障碍。基于2011~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在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基础上,将数字金融作为调节变量,检验数字金融对股权质押带来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会恶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困境;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会有效地缓解因股权质押带来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非国有企业、非制造业和高股权制衡度的上市公司中,数字金融具有更强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使用工具变量回归以及替换核心变量度量指标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肖晶  粟勤  
本文以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问卷调查》2179个民营企业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了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下降和竞争程度增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1)破除银行业垄断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2)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快速成长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3)不同类型的中小银行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表现出差异化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金清  阚细兵  
本文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对中国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境,而银行业竞争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也即"市场势力假说"成立,这为中国近些年来的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实证支持;第二,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信息模糊程度越低,以及金融结构越是"市场主导型",则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就越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应该继续推进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促进银行业竞争,同时应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亚军  杨旭晗  
本文探讨了OFDI通过拓展内源融资、拓展外源融资、实现制度规避和寻求优惠政策三条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7年2978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控制时间、个体固定效应的OLS方法和修正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以及这种效应是否存在产权异质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吴文倩  王玲丽  
中国金融开放进程逐渐提速,外资银行进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实体经济已成为现实议题。文章从企业产权与规模异质性的视角,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的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尽管对国有企业融资状况无足轻重,但外资银行进入显著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大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被显著缓解,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则被显著强化;(2)由于中小型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外资银行进入整体上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3)鉴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受损于外资银行进入产生的"撇脂"效应,文章进一步认为,在落实外资银行国民待遇以推动其尽快融入本土的同时,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翟淑萍  顾群  
本文在构建金融发展指数及其结构指数(金融中介发展指数和股票市场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开展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研发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能够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效率的提高;但金融中介发展的作用显著高于股票市场发展,且金融发展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作用和研发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改善我国金融约束政策环境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饶华春  
融资约束是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从2003~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的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较国有上市公司得到更加明显的缓解;金融中介的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的作用远比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饶华春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较国有上市公司得到更加明显的缓解;金融中介的发展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中的作用远比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