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3)
- 2023(16019)
- 2022(14125)
- 2021(13340)
- 2020(11500)
- 2019(27006)
- 2018(26846)
- 2017(52462)
- 2016(28504)
- 2015(32484)
- 2014(32864)
- 2013(32505)
- 2012(29944)
- 2011(26828)
- 2010(26722)
- 2009(25048)
- 2008(24893)
- 2007(22425)
- 2006(19271)
- 2005(16959)
- 学科
- 济(113394)
- 经济(113271)
- 管理(83348)
- 业(82143)
- 企(68085)
- 企业(68085)
- 方法(57557)
- 数学(50076)
- 数学方法(49442)
- 财(31635)
- 中国(29466)
- 农(29360)
- 制(26154)
- 银(25221)
- 学(25172)
- 银行(25074)
- 业经(24553)
- 行(23528)
- 地方(21601)
- 务(21495)
- 财务(21408)
- 财务管理(21359)
- 贸(21057)
- 贸易(21045)
- 理论(20352)
- 易(20316)
- 企业财务(20257)
- 融(20067)
- 金融(20062)
- 农业(19450)
- 机构
- 大学(412746)
- 学院(410173)
- 管理(163273)
- 济(160147)
- 经济(156510)
- 理学(140732)
- 理学院(139211)
- 管理学(136638)
- 管理学院(135901)
- 研究(129762)
- 中国(104006)
- 京(86995)
- 科学(81990)
- 财(76675)
- 农(66902)
- 所(65370)
- 财经(61833)
- 业大(61674)
- 中心(61333)
- 江(60345)
- 研究所(59652)
- 经(55977)
- 北京(54671)
- 范(53567)
- 师范(53072)
- 农业(52850)
- 州(49957)
- 经济学(48320)
- 院(46305)
- 财经大学(46100)
- 基金
- 项目(275826)
- 科学(215473)
- 研究(199820)
- 基金(199487)
- 家(172911)
- 国家(171468)
- 科学基金(147435)
- 社会(123839)
- 社会科(117260)
- 社会科学(117227)
- 省(108294)
- 基金项目(106325)
- 自然(97624)
- 自然科(95305)
- 自然科学(95278)
- 自然科学基金(93537)
- 教育(92860)
- 划(90898)
- 资助(83566)
- 编号(82598)
- 成果(66923)
- 重点(61283)
- 部(60896)
- 发(57154)
- 创(56444)
- 课题(56114)
- 科研(53432)
- 创新(52665)
- 教育部(52207)
- 大学(51877)
- 期刊
- 济(170671)
- 经济(170671)
- 研究(120990)
- 中国(73137)
- 学报(66286)
- 财(60865)
- 农(59463)
- 科学(59363)
- 管理(56610)
- 大学(49954)
- 学学(47048)
- 融(45999)
- 金融(45999)
- 教育(42389)
- 农业(39513)
- 技术(35806)
- 财经(31000)
- 业经(28117)
- 经济研究(26535)
- 经(26262)
- 问题(22727)
- 图书(21399)
- 理论(21178)
- 技术经济(20416)
- 业(20264)
- 版(19839)
- 实践(19583)
- 践(19583)
- 统计(18723)
- 商业(18702)
共检索到594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文
本文建立银行内部检查者和内部欺诈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对影响内部欺诈型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模型表明,内部欺诈行为越难被发现,欺诈行为就越猖獗,而检查者所付出的成本也越高;内部激励惩罚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效,而外部惩罚能够有效减少欺诈行为。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得到的结论。最后,本文就防范此类操作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欺诈 操作风险 博弈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文轩
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频发的重要原因。笔者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的进化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复制动态分析与稳定点分析,得出混合竞争策略与稳定进化策略产生的条件,并指出应通过完善银行内部权力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促使"监督、不欺诈"这种高效稳定策略的出现。
关键词:
内部欺诈 进化博弈 复制动态 稳定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詹原瑞 刘睿
作为巴赛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七种操作风险损失类型之一,内部欺诈问题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重大风险来源。本文以部分国内银行的内部欺诈损失数据为样本,第一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欺诈风险及其经济资本进行了估计。针对内部欺诈具有的低频率高损失的特征,作者借助极值理论中POT模型的重要性质对内部欺诈风险强度和频率进行了估计,并引入随机模拟抽样方法Bayesian MCMC对小样本条件下的POT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我们的研究表明,内部欺诈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银行最主要的操作风险类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欧阳资生 黄颖
内部欺诈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来源。本文针对内部欺诈具有的低频率高损失的特点,采用不同分布分段刻画其损失统计分布规律,对于低于和高于门限值的样本点,采用Box-Cox变换和全Paretian分布模型进行分析,然后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全Paretian分布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了一个内部欺诈风险度量模型,然后使用所构建的风险度量模型对操作风险在险风险值、经济资本和最大可能损失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志辉 蔡楠
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公布其一名交易员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违规从事欧洲股指期货交易,给银行造成了49亿欧元(约合71.4亿美元)的损失。这是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同时这也是自1995年巴林银行因员工从事未经授权交易并隐匿巨额期货交易损失(约16亿美元)而倒闭以来,又一起因违规交易股指期货而引发的银行危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丽君 丰吉闯 李建平
内部欺诈事件类型是中国商业银行最严重的操作风险类型。但由于操作风险本质特征和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损失数据收集年度较短,数据匮乏,小样本数据容易导致参数结果不稳定。为了在小样本数据下进行更准确的度量,本文采用贝叶斯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在损失分布法框架下,假设损失频率服从泊松-伽马分布,而损失强度服从广义帕累托-混合伽马分布,分析后验分布的形式,获得中国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线的内部欺诈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的后验分布估计,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获得不同业务线内部欺诈的风险联合分布。结果表明,拟合结果很好,与传统极值分析法相比,基于利用贝叶斯的分析获得的后验分布可以作为未来的先验分布,有利于在较小样本下获...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代绍华 何广文 邵一珊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古老的风险。国内外操作风险案例表明,重大的操作风险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资产减损和声誉风险,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对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的影响。结论是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有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有效与否对操作风险的产生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对于强化操作风险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军
本文通过对欺诈行为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各自的最优的混合策略;通过对欺诈行为最优概率的求解.验证了金融机构对欺诈防范的效果才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的观点,最后提出了金融机构防范行为的无效与失败是造成欺诈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的结论,并阐述了提升金融机构防范恶意欺诈行为所致操作风险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操作风险 恶意行为 防范 博弈 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广山 张同健 严明燕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认为操作风险将逐步上升为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控制目标。根据国际银行业的经验,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操作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而内部控制只有通过缓释操作风险的外部不确定性和弱化操作风险的内生机制来实现其功能性的控制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十大内控系统均应以此两条路径传导机制来设计和实施。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良灿 张同建
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之一。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防范的现实性机制,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的功能具有不均衡性。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执行与信息沟通对人员操作风险与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存在现实性的激励功能。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经验性的研究发现:在操作风险防范过程中,制度执行的激励功能较强,信息沟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功能较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同健 张成虎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认为,操作风险正上升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呈现出频发状态,因此,操作风险控制将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领域。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有效地提高了操作风险的控制效率。借助于结构方程中的全模型检验,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行为的数据性调查和实证检验,揭示了以操作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若干现实性问题,为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操作风险的控制效率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迪红 刘冬梅
我国财险企业的操作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立损失事件库,损失数据的缺失导致量化分析的研究较少。通过搜集整理并分析近15年来财险企业的欺诈类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现数据具有"高频低损"和"低频高损"的特征,因此采用两阶段损失分布法(PSD-LDA)进行拟合。考虑到操作风险事件的属性以及数据搜集的不完整性,运用复合Poisson-Geometric分布来拟合损失频率从而度量欺诈类操作风险损失,并计提了相应的经济资本来抵御非预期的操作风险损失。结果表明,相对于设定损失频率为齐次泊松分布,基于复合PG分布的PSD-LDA模型能更好的拟合财险企业欺诈类操作风险损失,为我国财险企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燕 康滨
银行业的欺诈是指银行的员工、客户或第三方,单独或与他人联合,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不正当的好处或利益,造成银行财务或其他方面损失的行为。国内商业银行应强化内部欺诈风险管理、加强外部欺诈风险防控、构建欺诈风险管理系统、实施欺诈风险监督检查等,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从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与健康和谐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原擒龙 夏霖
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业务中经常发生欺诈风险。本文从对一则信用证开证行对于客户的开证申请进行前期审查,发现欺诈疑点的案例进行分析着手,探讨了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风险。商业银行自身防范欺诈风险应注意进行专业化审查,注意了解客户,加强与代理行的选择和信息交流,健全银行内部管控与培训制度,如万一欺诈业务发生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商业银行还应协助客户防范欺诈风险,应协助客户慎重选择交易伙伴,妥善签订贸易合同,及时跟踪合同及信用证执行进程,并协助客户进行专业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