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3)
- 2023(8743)
- 2022(7799)
- 2021(7369)
- 2020(6426)
- 2019(15095)
- 2018(14909)
- 2017(30475)
- 2016(16805)
- 2015(19035)
- 2014(19577)
- 2013(19342)
- 2012(18520)
- 2011(16697)
- 2010(17253)
- 2009(16557)
- 2008(16931)
- 2007(15813)
- 2006(14058)
- 2005(13126)
- 学科
- 济(67510)
- 经济(67434)
- 管理(47604)
- 业(47141)
- 企(37836)
- 企业(37836)
- 方法(31345)
- 数学(27838)
- 数学方法(27465)
- 银(22285)
- 银行(22140)
- 制(21482)
- 财(20880)
- 行(20665)
- 农(20576)
- 中国(18401)
- 融(15810)
- 金融(15808)
- 贸(15203)
- 贸易(15192)
- 易(14637)
- 业经(13674)
- 地方(13507)
- 度(13496)
- 制度(13491)
- 农业(13191)
- 学(13067)
- 务(12881)
- 财务(12848)
- 财务管理(12809)
- 机构
- 学院(240581)
- 大学(240258)
- 济(103627)
- 经济(101215)
- 管理(92191)
- 研究(82218)
- 理学(76742)
- 理学院(75920)
- 管理学(74653)
- 管理学院(74191)
- 中国(74150)
- 财(53464)
- 京(51179)
- 科学(47663)
- 农(43697)
- 所(42990)
- 中心(41024)
- 财经(40483)
- 江(40025)
- 研究所(38059)
- 经(36360)
- 农业(34022)
- 业大(33610)
- 北京(33098)
- 银(32769)
- 州(32116)
- 经济学(31693)
- 银行(31514)
- 范(30237)
- 师范(29982)
- 基金
- 项目(144719)
- 科学(112854)
- 研究(107790)
- 基金(104123)
- 家(88926)
- 国家(88159)
- 科学基金(75014)
- 社会(66612)
- 社会科(63118)
- 社会科学(63097)
- 省(56251)
- 基金项目(53976)
- 教育(49810)
- 自然(48074)
- 划(47542)
- 自然科(46835)
- 自然科学(46820)
- 自然科学基金(46005)
- 编号(45394)
- 资助(44972)
- 成果(38930)
- 部(32986)
- 重点(32465)
- 课题(31407)
- 发(31199)
- 创(29289)
- 性(28842)
- 教育部(28266)
- 科研(27862)
- 人文(27568)
- 期刊
- 济(118531)
- 经济(118531)
- 研究(79801)
- 中国(48396)
- 融(46432)
- 金融(46432)
- 财(43025)
- 农(39602)
- 学报(33516)
- 管理(32846)
- 科学(31196)
- 大学(25330)
- 农业(23962)
- 学学(23747)
- 教育(23567)
- 财经(20529)
- 技术(19877)
- 业经(19383)
- 经济研究(18640)
- 经(17436)
- 问题(15972)
- 理论(14540)
- 贸(14207)
- 实践(13171)
- 践(13171)
- 国际(12585)
- 技术经济(12399)
- 业(12298)
- 统计(12096)
- 商业(11360)
共检索到388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鹏程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非常重大,其披露的充分性影响到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经营业绩的客观判断。鉴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方法、假设的复杂性,如何合理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考虑管理层叠加是合理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关键。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欧主要银行在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信贷成本率及各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趋势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各银行在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时所运用的模型以及在前瞻性信息预测和管理层叠加调整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和披露,客观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本文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宏观情景预测和前瞻性信息实务运用的指导,规范管理层叠加的运用及退出机制,加强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情况的监管检查,并制定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监督指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冰 陈亚楠
2014年7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最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该版本最重要的变化是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模型改进为预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回顾了该准则修订的国际背景,并在分析预期损失模型优缺点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未来使用预期损失模型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商业银行 贷款减值损失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吕科 沈圣凯
《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出台的意义不亚于内部评级法合规达标,是风险管理领域又一次“宁静的革命”。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的要义,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构建及优化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 商业银行 挑战及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姗姗 戴德明 张东旭
笔者利用贷款损失准备重述数据,检验了商业银行通过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所进行的盈余管理对其未来信贷行为的影响。以2005—2014年13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453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本文发现由于会计差错而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重述的商业银行未来一期的过度放贷倾向显著高于未发生重述的银行,而在会计准则变更导致重述的银行中则不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只有重述调增银行具有高于未重述银行的过度放贷倾向,而重述调减银行与未重述银行的贷款增幅并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重述调增银行的过度贷款增量形成了更高的贷款集中率和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出于向上盈余管理动机而少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导致商业银行过度放贷从而信贷业绩下降的重要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华锋
作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关键,前瞻性信息获取及调整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与旧准则的根本区别。本文对照国外前瞻性管理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前瞻性管理上的差距,并选取国内A股、H股上市商业银行前瞻性管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前瞻性管理对银行减值准备计提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存在效果不均衡、局部预期过度、缺乏同类可比等问题。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完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体系,强化市场培育和市场监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琪
商业银行个体资产之间的损失相关是度量银行信贷组合风险的关键,更是银行实施贷款定价、资本配置和组合分散等信贷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本文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信用损失相关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在界定银行贷款损失相关的基础上阐述了度量违约损失相关的资产相关法,并给出了企业资产收益率替代度量法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损失相关 银行贷款 组合理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华书 徐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敏
在间接融资模式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不安全性。本文从银行盈利能力、不良贷款、贷款结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资产安全 盈利能力 贷款结构 资本充足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嵩然 马德功
结合2003~2013年我国107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经济周期波动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行为特征、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对信贷行为的周期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整体是逆周期的;(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具有逆周期效应,而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是顺周期的;(3)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逆周期效应在经济下行时期更加显著。
[期刊] 征信
[作者]
殷林森 马欣
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引发的"信贷悖论"出发,基于信用风险抑制论和信用风险转移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阐述信贷资产转让交易、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三种交易模式,并从信用风险转移视角,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圣俊 朱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范洪波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正日益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焦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由于损失数据的缺乏进展缓慢。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损失数据的搜集和主要的操作损失数据库,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内、外操作损失数据,以期为中国银行业尽快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秀丽
贷款损失准备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计量又影响其信用风险覆盖,贷款损失准备处理的合理性更是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健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通过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目标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部分监管指标的执行结果在银行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一般风险准备项目来协调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间的差异;通过监管标准和会计标准的完善来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和监管目标。
关键词:
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计量 风险覆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