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3)
2023(14838)
2022(12901)
2021(12270)
2020(10242)
2019(23544)
2018(23166)
2017(45463)
2016(24808)
2015(27641)
2014(27563)
2013(27087)
2012(25056)
2011(22660)
2010(22446)
2009(20646)
2008(20194)
2007(17657)
2006(15532)
2005(13717)
作者
(73523)
(60937)
(60338)
(57613)
(38889)
(29272)
(27510)
(23866)
(23307)
(21823)
(20638)
(20620)
(19361)
(19351)
(19021)
(18781)
(18406)
(18268)
(17610)
(17486)
(15302)
(14978)
(14975)
(13873)
(13785)
(13607)
(13545)
(13477)
(12237)
(12008)
学科
(91638)
经济(91535)
管理(69675)
(66729)
(54899)
企业(54899)
方法(43850)
数学(38351)
数学方法(37922)
(25910)
(24614)
中国(23880)
(22897)
银行(22749)
(22559)
(21385)
(21108)
业经(20723)
(19942)
贸易(19930)
(19316)
地方(17833)
(17463)
金融(17462)
农业(17277)
(15636)
财务(15572)
财务管理(15548)
理论(15111)
环境(14778)
机构
大学(347638)
学院(346571)
管理(138053)
(137233)
经济(134218)
理学(119628)
理学院(118298)
研究(118137)
管理学(116254)
管理学院(115658)
中国(94926)
科学(75213)
(73906)
(65317)
(63463)
(60420)
业大(56369)
研究所(55500)
中心(54810)
农业(51804)
财经(50980)
(50824)
北京(46547)
(46461)
(43956)
师范(43434)
(42407)
(41715)
经济学(40631)
财经大学(38111)
基金
项目(240890)
科学(187925)
基金(175130)
研究(170446)
(154797)
国家(153523)
科学基金(130722)
社会(106019)
社会科(100492)
社会科学(100468)
基金项目(93461)
(93265)
自然(88288)
自然科(86208)
自然科学(86183)
自然科学基金(84646)
(79762)
教育(77608)
资助(72750)
编号(69266)
成果(54939)
重点(54036)
(52649)
(50719)
(49939)
课题(47033)
科研(46693)
创新(46564)
计划(45024)
教育部(44513)
期刊
(144991)
经济(144991)
研究(103712)
中国(62496)
学报(60456)
(58102)
科学(53571)
管理(48378)
(47858)
金融(47858)
(46354)
大学(44546)
学学(42409)
农业(37952)
教育(33613)
技术(26805)
业经(24568)
财经(24498)
经济研究(23680)
(20735)
(19240)
问题(18783)
理论(18190)
科技(17536)
实践(16825)
(16825)
(16554)
图书(16208)
技术经济(15890)
商业(15854)
共检索到508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6市联合调查课题组  张晓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涛  
2007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央行不断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强调控的灵活性,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稳健、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显著回落。然而,货币政策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如何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放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已成为当前央行面对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顺红  邵德标  蒋先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夏频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行为模型 ,运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 ,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愿降低、存款需求增加、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内在形成机制 ;考察了形成这一机制的信贷风险硬约束、存款成本软约束及货币市场非充分竞争等方面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继  
选取2006~2012年全国3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区域对银行信贷决策、风险控制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产水平、盈利水平、资产流动性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信贷水平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些影响也都存在区域异质性;各区域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对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应性都不强,但三大区域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调整对货币政策调整却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饶品贵  姜国华  
本文结合企业产权性质,研究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的影响,以提供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微观证据。基于我国特定货币政策环境定义的货币政策紧缩年度虚拟变量和银行家信心指数,本文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受到的冲击更大,但企业以商业信用作为替代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以弥补资金供给缺口。本文的研究证据表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微观机制在我国是存在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研究。理解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微观机制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确定更为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调节经济发展速度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胤  张宗益  
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System-GMM方法,对2004-2010年28家主要城市商业银行的异质性、信贷决策与货币政策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盈利能力、资本水平和存款规模对城商行信贷增速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但其信贷发放表现出强烈的惯性扩张,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流动性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在盈利能力、存款规模和风险控制上有优势的城商行,能更好地调整信贷发放,降低货币政策的负面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雄兵  邓伟  
表外业务的兴起与壮大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本文研究表外业务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并且考察这种关系是否随着银行特征的不同而变化。使用2002-2014年中国2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和双向固定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大。另外,表外业务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而且这种关系在小规模、低资本和低流动性的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是依据已实际发生损失理论。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贷款损失准备被认为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导致顺周期的三大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2006-2011年期间12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的作用效果,以贷款损失准备为视角,从微观层面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为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调控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钱燕  万解秋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考察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面对货币政策调控时的信贷行为。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信贷行为在货币政策调整时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货币政策调控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较强,而外资银行的信贷增量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第二,对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货币政策调整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影响大于对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不区分货币政策松紧状态和区分货币政策松紧状态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回归系数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都大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的研究支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调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廖宜彬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一些结构特征,如行业集中度较高、组织行政化明显、盈利模式较单一等,导致货币政策信号漏损,传导效果下降。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具体的优化路径包括:发展民营银行,优化市场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推进综合化经营,优化盈利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信号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促使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信贷政策,从整体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政策信号的匹配程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擎  
文章以今年来商业银行行为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为例,指出当前信贷传导途径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三个“非同步性”: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银行业改革的非同步性;银行业机制改革与经营模式转变的非同步性;外部环境变化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灵活性的现实要求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所依赖的环境建设非同步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邵汉华  杨俊  廖尝君  
根据银行信贷渠道理论,银行资产负债特征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基于同业业务视角,利用1999~2013年中国89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同业业务在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随着同业资产(负债)在总资产(总负债)比重的提高,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敏感性降低,银行同业业务扩张显著地弱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同业业务扩张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弱化效应不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邵仲文  李雅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