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8)
- 2023(5310)
- 2022(4542)
- 2021(4218)
- 2020(3739)
- 2019(8799)
- 2018(8506)
- 2017(17389)
- 2016(9170)
- 2015(10691)
- 2014(10658)
- 2013(10906)
- 2012(9936)
- 2011(8846)
- 2010(8919)
- 2009(8499)
- 2008(8959)
- 2007(8265)
- 2006(7333)
- 2005(6754)
- 学科
- 管理(41150)
- 济(41078)
- 经济(41038)
- 业(36088)
- 企(33881)
- 企业(33881)
- 方法(26606)
- 数学(23704)
- 数学方法(23639)
- 银(17965)
- 银行(17820)
- 行(16455)
- 制(16440)
- 财(16004)
- 务(11836)
- 财务(11814)
- 财务管理(11782)
- 企业财务(11275)
- 融(10791)
- 金融(10791)
- 度(10507)
- 制度(10505)
- 业务(10299)
- 银行制(8863)
- 中国(8458)
- 业经(8392)
- 划(7579)
- 策(7017)
- 体(6983)
- 贸(6854)
- 机构
- 大学(130763)
- 学院(128129)
- 管理(59570)
- 济(57033)
- 经济(55783)
- 理学(49499)
- 理学院(49101)
- 管理学(48753)
- 管理学院(48459)
- 中国(38168)
- 研究(33057)
- 财(32119)
- 京(26581)
- 财经(24705)
- 银(23001)
- 经(22553)
- 银行(22062)
- 江(20927)
- 行(20577)
- 中心(19494)
- 财经大学(18795)
- 经济学(18256)
- 商学(17367)
- 州(17244)
- 商学院(17224)
- 农(16758)
- 融(16730)
- 经济学院(16690)
- 北京(16414)
- 金融(16408)
- 基金
- 项目(79199)
- 科学(63890)
- 基金(61050)
- 研究(57871)
- 家(50700)
- 国家(50318)
- 科学基金(45830)
- 社会(39482)
- 社会科(37775)
- 社会科学(37765)
- 基金项目(32294)
- 自然(29509)
- 省(29387)
- 自然科(28903)
- 自然科学(28902)
- 自然科学基金(28456)
- 教育(27891)
- 资助(26679)
- 划(24038)
- 编号(22091)
- 部(19306)
- 教育部(17761)
- 成果(17586)
- 人文(17322)
- 创(16958)
- 重点(16790)
- 国家社会(16709)
- 大学(15951)
- 创新(15799)
- 科研(15517)
共检索到207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秀云 蒋园园 段珍珍
在介绍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这四种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这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KMV模型最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2013年45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45家非st公司以及2014年20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20家非st公司为样本,对样本的违约距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基本上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违约距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说明该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识别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模型所要求...
关键词:
KMV模型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适用性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马丽敏 于博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治理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判断银行是否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以2011—2020年74家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交叠DID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考虑数字化转型程度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动态处理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间越长,其对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大,但该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分解为“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两个二级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均能显著抑制银行信用风险,且“数字化战略”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信贷集中度抑制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对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强化信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积洋
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的公司治理与市场竞争对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具有彼此加强的作用,银行的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在影响经营绩效中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关注银行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银行经营绩效、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治理结构 市场竞争 经营绩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惠晓峰 孙嘉鹏
论文使用信用矩阵对选自某商业银行的贷款的样本组合进行了风险测度。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建立起符合该银行实际情况的信用矩阵模型,得到了样本组合1年期市场价值的分布,并计算出分布的方差、标准差和7个不同置信度下的百分位水平值,以及所有单笔贷款的风险值,从而完成了样本组合风险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样本组合进行了总风险分析、边际风险分析和风险收益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组合给出了具体的信贷决策建议。最后,对信用风险模型的优势及其对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现实意义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信用矩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海东 张同健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认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本质功能,而良好的内控机制是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内部控制绩效测度体系的设计是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行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银行管理理论研究中尚属空白领域。因子分析可以为绩效测度体系提供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从而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若干现实性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史宝平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 ,提出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统计评价的理论依据 ,构建了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管理 评价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莹 徐茎桃 常钟文
文章运用动态随机规划方法,根据商业银行实际运营情况,考虑持卡人在ATM提取现金的不确定性,建立了ATM备付金管理动态随机规划模型。进一步,以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为背景,运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实证计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运用模型得出的ATM备付金管理的最优策略有效可行,能较好地控制商业银行ATM的运营成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春阳 孙巍 王铮 王海蓉
加入WTO以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能否抓住机遇、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其效率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使用非参数生产前沿面分析方法以及计量回归分析方法从投入产出角度对1996~2001年的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经济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综合效率的差异水平明显缩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目前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存贷款业务依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利息收入一直是收...
关键词:
非参数生产前沿面 计量模型 商业银行效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伟杰 宋焱
商业银行一般可以通过代表处、办事处、分支行、代理行及附属行等不同的组织模式实现跨国经营,概括起来可分为分支行和附属行两大类。而在实际中,由于经济责任、竞争环境、东道国风险及监管等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模式选择需要有多方面的考虑。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可能对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模式产生影响的四类因素,并应用全球最大的100家商业银行在东欧和拉美地区的业务数据,建立离散因变量模型,研究各类因素对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对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模式选择有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北溟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传哲 熊美懿
通过界定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基本含义,从流动性来源及疏导渠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受外部流动性输入与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多管齐下,从平衡国际收支、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资本市场等多个角度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过剩 外汇占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谭鹏万
以33家商业银行1997-2004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衡量市场结构指标,本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降低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但削弱了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市场集中度与所有银行净利息边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能跨地域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息边际显著低于其他商业银行,因此应该适度放开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并防止过度竞争。
关键词:
银行绩效 市场结构 净利息边际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文化 信用风险 风险控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清 刘树林
以商业银行贷款数据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多元判别和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实证检验表明这三种方法都能较准确地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资料进行预测。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不同样本的总体预测精度分别为83.4%、72.05%和68.14%。三种方法对五类不同样本的预测存在相同的趋势,即对正常类和损失类样本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对中间三类样本的预测准确率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