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3)
2023(7755)
2022(6529)
2021(5887)
2020(5178)
2019(12097)
2018(11295)
2017(22334)
2016(11087)
2015(12192)
2014(12052)
2013(12052)
2012(10886)
2011(9738)
2010(10196)
2009(9911)
2008(9565)
2007(8385)
2006(7757)
2005(7512)
作者
(29787)
(24310)
(23829)
(23226)
(15564)
(11497)
(11396)
(9719)
(9193)
(9145)
(8342)
(8305)
(7777)
(7758)
(7739)
(7567)
(7160)
(7103)
(6996)
(6684)
(6241)
(6131)
(5839)
(5681)
(5608)
(5592)
(5477)
(5464)
(4911)
(4697)
学科
(42082)
经济(42040)
(33798)
银行(33653)
管理(32617)
(32346)
(31975)
(30138)
金融(30137)
(29005)
企业(29005)
中国(20156)
(20101)
(17453)
方法(15635)
(13286)
财务(13250)
财务管理(13222)
数学(13151)
数学方法(12972)
企业财务(12534)
(11975)
制度(11971)
中国金融(11804)
业务(11757)
地方(11724)
业经(10399)
银行制(10238)
(9549)
(8952)
机构
大学(145623)
学院(143880)
(62358)
经济(60879)
管理(54951)
中国(53478)
研究(47400)
理学(45426)
理学院(45003)
管理学(44293)
管理学院(44026)
(38227)
(30802)
(30392)
银行(29185)
财经(28286)
(27093)
中心(25789)
(25524)
科学(24241)
(23869)
(23524)
(22730)
金融(22319)
财经大学(21152)
人民(20389)
经济学(20139)
研究所(20114)
(20020)
(19996)
基金
项目(86845)
科学(68443)
研究(66293)
基金(63962)
(53911)
国家(53435)
科学基金(46883)
社会(43102)
社会科(41204)
社会科学(41195)
基金项目(33366)
(33039)
教育(29619)
自然(28431)
自然科(27848)
自然科学(27843)
(27396)
自然科学基金(27366)
编号(26775)
资助(26497)
成果(23221)
重点(19649)
(19496)
(18805)
(18755)
(18552)
国家社会(18175)
课题(18172)
项目编号(17870)
创新(17616)
期刊
(68614)
经济(68614)
研究(52550)
(46424)
金融(46424)
中国(35015)
(34744)
管理(21785)
学报(18726)
(17471)
科学(16331)
大学(15079)
财经(14526)
会计(14336)
学学(13606)
教育(13228)
(12207)
经济研究(11421)
财会(11173)
技术(11113)
业经(9259)
农业(9164)
理论(9040)
图书(8216)
国际(8208)
实践(8140)
(8140)
问题(7937)
(7614)
通讯(7315)
共检索到254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祝继高   李天时  
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并且多数监管政策和监管措施由国家金融部门主导,同时,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对日常监管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还是不良贷款的确认、处理等会计核算问题,都来源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高效的银行监管需要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基础。因此,探究如何完善商业银行会计监管对促进商业银行会计与金融协同监管、完善国家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管两个角度梳理相关文献,为后续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提出思路,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会计与金融监管提出相应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瑾璞  宋俊平  
按照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依据、监管目标、监管机构、监管制度、监管方法这一逻辑框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类承曜  
本文从一个逻辑一致的角度对银行监管理论进行全面回顾,特别是分析银行监管各方面理论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回顾了论证银行监管必要性的文献并根据监管理论文献提出了对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梳理;接下来重点评述了研究各种银行监管方法的文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焦莉莉  李清  张丹  
欧盟金融一体化发展与各国分散监管的非对称性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欧盟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盟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问题的研究是通过以下四个路径联系在一起的: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理论研究、最优监管制度设计与合作动机、统一监管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多国框架下的危机救助体系安排。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对欧盟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稳定间的关系以及欧盟危机救助机制安排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这将是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关注的重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潘武  
薪酬激励机制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环节之一。作为现代经济的增长动力和循环载体,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生态环境和运行方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动荡到1995年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1998年的俄罗斯、巴西的货币风波,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涌  谢磊  
本文以金融科技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可视化,对金融科技的内涵、风险与监管的中国方案分别进行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从技术、金融以及两者融合三个角度对金融科技的内涵进行界定,厘清金融科技的本质,然后在技术和金融视角下明确金融科技的风险形态,进而从监管理念、监管工具、监管模式梳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逐层递进式改革方案,并结合我国监管改革实践,针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高效监管提出后续研究方向,为中国情境下的金融科技监管提供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赵允宁  
次贷危机前,随着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零售存款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存款融资占比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越来越倾向于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创新为支撑的短期批发融资。本文对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及其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商业银行融资模式的内涵和分类,分析融资模式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机理,综述现有实证研究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结论,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变化及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艳海  刘洪锋  
金融监管缺失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针对金融市场透明度低和监管强度影响商业银行会计稳健性等问题,本文以2004年至2012年的9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和相关报告为数据来源,验证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会计政策选用相对单一,金融监管政策会较为明显的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稳健性。金融监管当局应于会计政策制定者积极沟通和协调,以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障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肖飞  史璐寒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顺周期性仍然是金融监管的重点,过度的银行顺周期性使金融市场失去了长期均衡,导致经济过度波动,从而引发危机。《巴塞尔协议Ⅲ》提出逆周期监管工具,用于抑制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问题;我国在2013年也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加强对逆周期的监管。虽然《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实际效果仍待检验。基于此,围绕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产生、成因及经济后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及其逆周期监管的相关研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面;其次,重点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的分类衡量与定价、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资本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面;其次,重点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的分类衡量与定价、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资本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再见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思想与实践的重要革命,已成为全球性现象,并成为中央银行管理预期的关键工具。围绕中央银行沟通影响金融市场预期的理论研究、金融市场对中央银行沟通的反映的实证分析、管理金融市场预期的有效沟通三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央银行沟通与金融市场预期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博  
由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促进内部管理,控制内部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关于内审职能的研究受到了相关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审部门建设、某项具体内审业务的开展、关于内审转型探索、内审的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5个方面。这些成果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基础研究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可操作性不强,研究者素质不高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国民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银行业中存在的软预算约束进行了系统的综述,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银行和政府的关系与软预算约束;(2)银行体系的分散化与软预算约束;(3)银行的消极性、寻租与软预算约束;(4)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者与软预算约束;(5)银行的软预算约束与金融危机。对银行软预算约束理论的全面梳理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银行体系中软预算约束的成因与后果,这可为我们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