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6)
- 2023(6411)
- 2022(5333)
- 2021(5130)
- 2020(4188)
- 2019(9583)
- 2018(9797)
- 2017(17948)
- 2016(9964)
- 2015(11683)
- 2014(12569)
- 2013(11764)
- 2012(10917)
- 2011(10000)
- 2010(10447)
- 2009(9437)
- 2008(9729)
- 2007(9154)
- 2006(8114)
- 2005(7700)
- 学科
- 济(31953)
- 经济(31901)
- 管理(27304)
- 业(22931)
- 企(20252)
- 企业(20252)
- 银(19789)
- 银行(19644)
- 制(18897)
- 行(18310)
- 融(12513)
- 金融(12506)
- 方法(11496)
- 中国(11368)
- 度(11308)
- 制度(11305)
- 理论(10694)
- 财(10610)
- 体(10338)
- 学(10034)
- 业务(9943)
- 农(8916)
- 银行制(8706)
- 业经(8641)
- 数学(8166)
- 数学方法(8025)
- 体制(7766)
- 教育(7235)
- 务(6520)
- 财务(6482)
- 机构
- 学院(140145)
- 大学(139386)
- 济(49588)
- 研究(48054)
- 经济(47996)
- 管理(47160)
- 中国(45677)
- 理学(37799)
- 理学院(37313)
- 管理学(36535)
- 管理学院(36270)
- 京(31326)
- 财(29505)
- 科学(29148)
- 江(25410)
- 所(25407)
- 农(25237)
- 中心(23531)
- 研究所(22464)
- 银(22417)
- 财经(21834)
- 银行(21422)
- 州(20952)
- 北京(20129)
- 行(19867)
- 农业(19856)
- 经(19599)
- 范(19356)
- 业大(19207)
- 师范(19099)
- 基金
- 项目(81111)
- 研究(62339)
- 科学(61157)
- 基金(54670)
- 家(47629)
- 国家(47141)
- 科学基金(38866)
- 社会(35615)
- 社会科(33401)
- 社会科学(33396)
- 省(32953)
- 教育(30161)
- 基金项目(27787)
- 编号(27645)
- 划(27585)
- 成果(24706)
- 自然(24259)
- 自然科(23640)
- 自然科学(23628)
- 资助(23320)
- 自然科学基金(23210)
- 课题(20713)
- 重点(18710)
- 部(17365)
- 年(17283)
- 性(17118)
- 项目编号(16941)
- 发(16863)
- 创(16604)
- 大学(15656)
共检索到241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戴志华
基于对中国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发展历程的研究,本文将事后监督归纳为分散、集中、重点和风险导向监督四个阶段,并提出了一个事后监督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事后监督理论框架体系由监督目标、环境、主体、对象、职能构成;监督目标是事后监督理论体系的起点,事后监督应贯彻的风险导向、流程导向、竞争力导向和公司治理导向,决定了事后监督的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和经营支持职能;不同的监督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监督模式和特征;监督主体界定了事后监督的范围,事后监督属商业银行业务核算体系的自我约束机制;事后监督对象是业务核算与运行中的风险事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易会满
商业银行传统事后监督存在方式落后、理念技术滞后、管理机制欠缺、缺乏有效协同四个方面的不足,事后监督转型应改革传统规范导向的监督方式,实行风险导向的监督,增强业务运行风险管理能力;实行流程导向的监督,推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整合监督资源,完成监督体系由业务复审向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战略转型。要实现上述事后监督转型的目标,应在事前和事中突出增强系统和流程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事后着力再造科学高效的监督流程;运行监督资源整合方面应注重发挥各类管理资源的协同效应与整体合力。新型事后监督体系的运行机理包括风险导向、良性循环、流程导向、功能完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事后监督 监督流程 战略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永宣 韦继强
2004年以来,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机构相继设立事后监督中心,负责对辖内会计、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事后监督。一年多的实践表明,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在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现实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和今后的发展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事后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发挥其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事后监督 质量控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永红 景建勤
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现行管理办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银行 事后监督 管理办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课题组 李杰
当前,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在管理体制、工作重心、相关制度、监督依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我们研究探讨。
关键词:
人民银行 事后监督 管理体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许方
人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部门自成立以来,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严把会计核算质量关,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事后监督工作呈现出风险意识逐步增强、确立特有的监督模式、注重制度建设等特点,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为防范会计核算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监管模式、监管流程和监管标准不尽相同等突出问题,致使事后监督效力未能充分发挥。为此,需要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地改善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海萍 陈瑾 杨熳
事后监督中心是人民银行新设立的职能部门之一,其目的是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在日常工作中,查错纠弊是事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查错纠弊不是事后监督工作的本义,查错是预测风险和发现风险的手段之一,纠弊是防范风险和落实风险控制的途径之一。由此可见,事后监督工作的本义是风险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定方
<正>近年来,金融领域案件频发、反腐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商业银行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商业银行大监督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大监督体系,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牛刚
本文对商业银行新型监督体系的运行流程及系统架构进行了创新设计,认为新型监督体系的运行流程应集风险识别、确认、计量、评估、报告于一体,通过风险监测、质量检测和履职管理三种途径收集风险事件,完成风险的识别确认,通过构建风险计量指标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准确量化,通过采用定性、定量等方法实现某机构或业务面临风险的分析评估,并按照规定级次、内容、频率完成风险管理情况的报告;全新的监督系统架构应依托概念模型,从人员流、业务流、信息流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支撑起整个新型监督体系的高效运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小燕 江伦喜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随着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的普遍设立,对各种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工作真正摆到了人民银行内部管理的议事日程。人民银行事后监督的目标是提高核算质量和保障资金安全,因此,它不仅仅是执行“核算警察”的职能,而更重要的是执行“领导参谋”的职能。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在监督中健全制度,锻炼干部,积极稳步提高监督水平。
关键词:
事后监督 突出问题 工作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方
尝试通过总结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分析现阶段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转型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用学界研究成果,对新型事后监督的内在逻辑和工作模式、流程控制、绩效评价等进行了设计,深入探索事后监督工作转型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人民银行 事后监督 转型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梅建平
文章指出基层央行应创立科学、高效的事后监督管理体制,合理界定事后监督的范围,倡导重点监督理念实施有效监督,创新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率。
关键词:
完善 基层央行 事后监督 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