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0)
- 2023(13404)
- 2022(11687)
- 2021(10855)
- 2020(9159)
- 2019(21054)
- 2018(20638)
- 2017(40256)
- 2016(21898)
- 2015(24357)
- 2014(24112)
- 2013(23827)
- 2012(21704)
- 2011(19493)
- 2010(19133)
- 2009(17505)
- 2008(17039)
- 2007(14811)
- 2006(12892)
- 2005(11197)
- 学科
- 济(81068)
- 经济(80983)
- 管理(59577)
- 业(57737)
- 企(47687)
- 企业(47687)
- 方法(40854)
- 数学(35801)
- 数学方法(35446)
- 银(21434)
- 农(21385)
- 银行(21286)
- 中国(20677)
- 财(20547)
- 制(20313)
- 行(19932)
- 学(19224)
- 业经(18376)
- 贸(16580)
- 贸易(16569)
- 易(15991)
- 地方(15536)
- 融(15444)
- 金融(15443)
- 农业(14671)
- 务(13562)
- 财务(13502)
- 财务管理(13483)
- 技术(13395)
- 理论(13385)
- 机构
- 大学(306683)
- 学院(303651)
- 管理(121544)
- 济(117336)
- 经济(114780)
- 理学(106130)
- 理学院(104938)
- 管理学(103036)
- 管理学院(102512)
- 研究(101540)
- 中国(81439)
- 科学(66775)
- 京(65268)
- 农(60289)
- 业大(52326)
- 财(52297)
- 所(51862)
- 农业(48095)
- 研究所(48093)
- 中心(47592)
- 江(43629)
- 财经(43106)
- 北京(40674)
- 经(39392)
- 范(38104)
- 师范(37589)
- 院(36424)
- 州(36103)
- 经济学(35189)
- 财经大学(32508)
- 基金
- 项目(218095)
- 科学(169637)
- 基金(158581)
- 研究(151658)
- 家(141293)
- 国家(140149)
- 科学基金(119204)
- 社会(94687)
- 社会科(89797)
- 社会科学(89771)
- 基金项目(85320)
- 省(85298)
- 自然(81096)
- 自然科(79218)
- 自然科学(79195)
- 自然科学基金(77799)
- 划(72668)
- 教育(69100)
- 资助(65325)
- 编号(60468)
- 重点(48945)
- 部(47127)
- 成果(47067)
- 创(45632)
- 发(45562)
- 科研(42763)
- 创新(42580)
- 计划(42024)
- 课题(41027)
- 大学(39884)
- 期刊
- 济(119013)
- 经济(119013)
- 研究(88315)
- 学报(57453)
- 中国(53428)
- 农(53140)
- 科学(49456)
- 大学(42098)
- 管理(41487)
- 融(40429)
- 金融(40429)
- 学学(40091)
- 财(37862)
- 农业(34712)
- 教育(28980)
- 技术(23439)
- 财经(20543)
- 业经(20161)
- 经济研究(19501)
- 业(17781)
- 经(17320)
- 科技(16327)
- 理论(16213)
- 业大(15745)
- 问题(15611)
- 版(15258)
- 实践(15143)
- 践(15143)
- 图书(15069)
- 技术经济(14193)
共检索到434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耀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既有诸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不良资产剥离等内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等外在原因。文章通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国有企业利润,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一定的负相关,并给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素彦
本文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 ,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长期内 ,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艾永芳
消除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劳动价格扭曲的影响最大,能源价格扭曲的影响次之;第二,要素价格扭曲的传递机制主要依赖于供给端和需求端效应,供给端产能过剩中介效应比例为32.23%,需求端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中介效应比例为24.36%;第三,中西部地区要素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庆军 王群伟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银行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内外因素分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盼盼
本文采用2004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提高利率会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正向冲击,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D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负向冲击,但综合影响是正向冲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平稳趋势,但规模持续增加,风险不断积累。不良贷款是由经济波动、行政干预、不合理信贷规模和结构三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带来的后果是,提升了银行信贷风险、影响银行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经营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基于此,应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控制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提升银行经营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娅萍 王译 柴智纯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始建于1979年,自1999年开始通过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接管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在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增速变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环境下,我国银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但是不良贷款已成为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风险指标统计分析,从实际情况入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规避因银行不良贷款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的风险。
关键词: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 影响措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双建 刘凯丰
本文以2007年至2015年我国61家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测度了不良贷款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并探讨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0.1%,变化态势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各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会收敛于自身稳定性水平。本文认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进步效率,同时应在保证规模效率的前提下实行规模扩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涛
文章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恶化趋势,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要素增长率、规模效率变动、纯技术效率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程度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水平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动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林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进行信用创造,扩大了社会货币供应总量。以往的研究注重了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以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等因素对信用创造量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货币创造是负相关关系。我在调研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时,发现逾期未还的不良贷款对银行的信用创造有很大影响。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大。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根据典型抽样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约占6%~7%,不良贷款比例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