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1)
2023(12382)
2022(10385)
2021(9454)
2020(7588)
2019(17236)
2018(16607)
2017(31263)
2016(17105)
2015(18715)
2014(18671)
2013(18495)
2012(17592)
2011(16098)
2010(16180)
2009(14924)
2008(14684)
2007(13136)
2006(11983)
2005(11218)
作者
(53534)
(44702)
(44396)
(42033)
(28393)
(21659)
(20006)
(17331)
(17297)
(16164)
(15473)
(15059)
(14616)
(14281)
(14137)
(13660)
(13341)
(13218)
(13100)
(12810)
(11262)
(11169)
(10943)
(10167)
(10116)
(10058)
(9946)
(9942)
(9123)
(8890)
学科
(72930)
经济(72858)
(43031)
管理(41313)
(30978)
企业(30978)
方法(25498)
中国(23741)
地方(23286)
(22994)
(22641)
银行(22495)
数学(22385)
数学方法(22184)
(21178)
(20955)
业经(17639)
(16882)
金融(16880)
农业(16331)
(15096)
贸易(15077)
(14801)
(14420)
(14342)
(13694)
制度(13681)
地方经济(12796)
环境(12141)
(11907)
机构
大学(241835)
学院(241423)
(100402)
经济(98165)
研究(93102)
管理(87260)
中国(76330)
理学(73684)
理学院(72698)
管理学(71398)
管理学院(70958)
科学(57541)
(54834)
(53367)
(48503)
(44454)
研究所(44132)
中心(43339)
农业(43106)
业大(40821)
(39716)
财经(34716)
北京(33959)
(33458)
(33281)
师范(32809)
(32399)
(32008)
(31520)
经济学(30805)
基金
项目(162162)
科学(126024)
基金(115772)
研究(114568)
(103916)
国家(102973)
科学基金(86035)
社会(73085)
社会科(69291)
社会科学(69276)
(64804)
基金项目(61441)
自然(55773)
(55096)
自然科(54482)
自然科学(54465)
自然科学基金(53505)
教育(52350)
资助(46461)
编号(45100)
(40984)
重点(37468)
成果(35936)
(34864)
(34381)
课题(32963)
创新(32204)
发展(32043)
(31533)
科研(31211)
期刊
(116483)
经济(116483)
研究(79396)
中国(58289)
(50481)
学报(44562)
(42493)
金融(42493)
科学(39601)
大学(32971)
农业(32096)
(32003)
管理(31644)
学学(31224)
教育(30059)
业经(20455)
技术(18801)
经济研究(18367)
(17302)
财经(17263)
问题(15100)
(14786)
(12182)
科技(12073)
商业(12047)
业大(12013)
(11987)
国际(11606)
资源(11383)
技术经济(11135)
共检索到390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爱华  何国锋  
对长三角地区某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800多家企业贷款建立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模型发现,影响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期限、贷款已发放时间、企业实收资本等。当贷款行业集中度上升时该行业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而大额贷款企业和小额贷款企业不良贷款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有区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耀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既有诸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不良资产剥离等内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等外在原因。文章通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国有企业利润,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一定的负相关,并给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小平  
长三角地区是各家银行的战略重地,此次银行坏账集中爆发于此给各家银行敲响了警钟,它警示银行要加快转型、真正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披露已经结束,从披露情况来看,上市银行正迎来利润增速下滑期,同时,不良贷款大幅攀升,多家上市银行呈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局面,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竟成为不良贷款的高发地。2013年多家银行45%以上的不良贷款发生在长三角地区。我们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与长三角高度重合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凯  刘筱慧  王雪  史升平  李刚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受"三期叠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升,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地区银行资产质量分化加剧,如何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极为重要和紧迫。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梳理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8~2019年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分析了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的区域差异;利用各省级行政区的不良贷款率计算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内和区域间不良贷款的差异;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不良贷款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不良贷款率差异明显,2008~2019年期间呈现出"先降后升再分化"的变化趋势;(2)对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不良贷款率,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东部地区差异在两者之间并呈持续扩大趋势;(3)地区经济环境、金融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等区域因素对各省级行政区的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增速、贷款余额占GDP比例、财政自给率对地区不良贷款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存贷比、产业结构比产生了抑制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平稳趋势,但规模持续增加,风险不断积累。不良贷款是由经济波动、行政干预、不合理信贷规模和结构三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带来的后果是,提升了银行信贷风险、影响银行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经营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基于此,应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控制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提升银行经营效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勇  
将"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行为"分解为4个维度和12个指标,并制成问卷对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实际调查,以此为数据基础,建立LISREL模型。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体现出四种行为:"被动反馈行为"、"预防行为"、"主动参与行为"和"可持续发展行为",其中"被动反馈行为"和"预防行为"是该地区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行为模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耀军  曾维洲  
银行中介在长三角地区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其发展规模总的来看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但在区域内也呈现出较严重的非平衡性。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信贷配置市场化程度居于全国前列。部分得益于区域良好的法治水平,长三角地区银行中介具有较高的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吴先华  郭际  胡汉辉  
本文以邓宁的区位优势理论为基础,选择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容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制度变迁和进出口商品总值等关键变量,利用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面板数据对这些变量与FDI的流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简要推断了FDI的类型,得出了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任怡  
文章从长三角地区电力资源需求现状入手,在回顾了相关经济学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Panel Date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生产的长期规划和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吕春亮  
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不够全面、充分,导致诸如隐蔽的关联企业异地授信和贷款互保发生系统性风险、公司借重组改制转移资产逃废债务、抵质押物存在瑕疵无法实现优先权等情况频繁发生,使银行信贷资产面临风险,同时也将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推向不利境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提前识别和防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