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5)
- 2023(6374)
- 2022(5395)
- 2021(5299)
- 2020(4345)
- 2019(10138)
- 2018(9691)
- 2017(19240)
- 2016(10681)
- 2015(11754)
- 2014(11842)
- 2013(11520)
- 2012(11085)
- 2011(9998)
- 2010(10604)
- 2009(9966)
- 2008(10098)
- 2007(9400)
- 2006(8744)
- 2005(8233)
- 学科
- 济(34702)
- 经济(34647)
- 管理(28741)
- 业(28072)
- 企(21642)
- 企业(21642)
- 银(18726)
- 银行(18580)
- 行(17304)
- 制(16801)
- 方法(13240)
- 农(13104)
- 中国(11774)
- 财(11693)
- 融(11582)
- 金融(11581)
- 度(11375)
- 制度(11369)
- 数学(11296)
- 数学方法(11069)
- 业务(10578)
- 策(9159)
- 银行制(9014)
- 农业(8798)
- 贸(8577)
- 贸易(8562)
- 业经(8233)
- 易(8187)
- 学(7985)
- 地方(7390)
- 机构
- 大学(143711)
- 学院(143411)
- 济(59474)
- 经济(57940)
- 管理(53407)
- 研究(52545)
- 中国(51014)
- 理学(43997)
- 理学院(43443)
- 管理学(42627)
- 管理学院(42353)
- 财(32902)
- 京(31390)
- 科学(30395)
- 银(27488)
- 农(27345)
- 所(27172)
- 中心(26563)
- 银行(26449)
- 江(25779)
- 行(24770)
- 研究所(24225)
- 财经(24062)
- 经(21849)
- 农业(21178)
- 州(20794)
- 北京(20248)
- 范(19597)
- 师范(19428)
- 业大(19088)
- 基金
- 项目(87128)
- 科学(68739)
- 研究(65545)
- 基金(63443)
- 家(54917)
- 国家(54399)
- 科学基金(46133)
- 社会(40637)
- 社会科(38418)
- 社会科学(38407)
- 省(32929)
- 基金项目(32282)
- 教育(30433)
- 自然(29635)
- 自然科(28959)
- 自然科学(28949)
- 划(28596)
- 自然科学基金(28473)
- 编号(27215)
- 资助(27079)
- 成果(24112)
- 部(19794)
- 重点(19788)
- 课题(19424)
- 发(18821)
- 性(17970)
- 创(17825)
- 教育部(17000)
- 创新(16688)
- 制(16488)
共检索到250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笃兰 欧光荣 郑少锋 陀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素彦
本文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 ,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长期内 ,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晓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关键词:
金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光辉
本文根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转型特征,建立了关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一个模型,分析比较了不良贷款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行清理和进行剥离这两种处置方式的政策效果及其最优的选择。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最棘手的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银监会江西监管局非银处课题组
国家对三家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通过财政委托、协议转让、商业化收购等方式剥离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于受政策性和非市场化等因素影响,不良贷款剥离接收存在一些问题。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机制,改进不良贷款收购方式;完善政策法规,规范不良资产剥离行为;充分发挥银监部的职能作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耀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既有诸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不良资产剥离等内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体制改革等外在原因。文章通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国有企业利润,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占比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一定的负相关,并给出下一步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 金融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庆军 王群伟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银行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平稳趋势,但规模持续增加,风险不断积累。不良贷款是由经济波动、行政干预、不合理信贷规模和结构三方面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带来的后果是,提升了银行信贷风险、影响银行流动性、降低了银行经营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基于此,应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控制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提升银行经营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制度性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