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4)
2023(9229)
2022(7301)
2021(6516)
2020(5122)
2019(11578)
2018(10911)
2017(21200)
2016(11006)
2015(12251)
2014(12286)
2013(12225)
2012(11702)
2011(10738)
2010(11141)
2009(10751)
2008(9840)
2007(9012)
2006(8490)
2005(8350)
作者
(31860)
(26055)
(25995)
(24582)
(16615)
(12384)
(11870)
(10265)
(9913)
(9509)
(9025)
(8887)
(8419)
(8367)
(8296)
(8177)
(7609)
(7569)
(7568)
(7119)
(6743)
(6374)
(6220)
(6104)
(6032)
(5972)
(5924)
(5844)
(5318)
(5199)
学科
(51693)
经济(51651)
(33508)
银行(33363)
(31853)
(30157)
(29767)
金融(29767)
管理(27244)
中国(25176)
(23228)
企业(23228)
地方(20380)
(19548)
业经(14686)
(14450)
方法(13074)
业务(12007)
(11908)
(11867)
制度(11865)
中国金融(11792)
数学(11021)
数学方法(10962)
农业(10605)
银行制(10401)
地方经济(10324)
(9899)
(9493)
(9199)
机构
学院(152992)
大学(149024)
(68858)
经济(67299)
中国(57658)
研究(57655)
管理(53990)
理学(43609)
理学院(43078)
管理学(42560)
管理学院(42260)
(34281)
(33052)
(31407)
科学(31278)
银行(30183)
中心(29055)
(29028)
(28188)
研究所(25696)
财经(25693)
(25665)
(25639)
(23161)
(22946)
金融(22538)
(22384)
经济学(22099)
北京(21931)
人民(20558)
基金
项目(90860)
科学(71456)
研究(71141)
基金(63627)
(53721)
国家(53167)
社会(45809)
科学基金(45649)
社会科(43659)
社会科学(43650)
(37061)
基金项目(32706)
教育(31054)
(30151)
编号(29348)
(26830)
资助(26034)
自然(26022)
自然科(25379)
自然科学(25376)
自然科学基金(24904)
成果(24298)
发展(22418)
(22027)
课题(21485)
重点(20896)
(19904)
(19278)
国家社会(18868)
(18709)
期刊
(85311)
经济(85311)
研究(57619)
(48095)
金融(48095)
中国(39559)
(25709)
(25480)
管理(22414)
科学(18886)
学报(18843)
教育(18086)
农业(15348)
业经(15300)
大学(14972)
学学(14038)
经济研究(14005)
财经(13337)
技术(12998)
(11370)
问题(10450)
国际(8979)
理论(8893)
商业(8506)
(8334)
农村(8320)
(8320)
(8039)
论坛(8039)
实践(8024)
共检索到273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文华  谭林  曾刚  
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的概念,指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其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转型金融专注于设计企业转型轨迹、惩罚条款、激励机制等,促进实体经济的减排和业务转型,包括为其研发提供资金,以在低碳经济中保持竞争力。转型金融的本质是引发实体范围的变革,从而降低转型风险。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黎映桃  王菲  
21世纪以来,传统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近几年兴起的金融科技则对金融服务内涵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全新的用户需求与产品形态,催生了诸多新型金融业态。在金融业务形态转变的驱动下,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也随之改变。互联网企业由于其扁平的组织架构、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在支付结算、理财贷款等方面快速崛起;而国内商业银行普遍进场时间晚、初期参与度低,在系统开发、产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予晓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科技方兴未艾,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加速了金融脱媒现象,颠覆了商业银行传统信用中介功能。金融科技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和创新业务及产品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从金融科技谈起,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和我国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探讨了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瑞  葛成唯  袁军  
从金融中介角度出发,文章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满足价值交换、实现资金流通等方面,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中介功能"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但挑战和发展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传统商业银行应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对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治春  赵兴庐  刘媛  
本文通过对六家样本商业银行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设计了两个维度来分析金融科技驱动下商业银行的公司战略转型方向,构建了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推动不同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的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和战略转型。大中型银行选择闭环生态型或开放生态型银行战略的可能性较大,小型银行选择细分市场型或垂直分工型银行战略的可能性较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瑞  葛成唯  袁军  
从金融中介角度出发,文章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满足价值交换、实现资金流通等方面,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中介功能"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但挑战和发展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传统商业银行应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对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传龙  
2016年初,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商业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商业可持续、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并重四个原则,明确战略和定位,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主动开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新空间,主动对接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带来的新需求,主动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主动适应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形成的新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凌冰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商业银行应当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资本集约型业务,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可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凌冰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商业银行应当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资本集约型业务,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可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立华  
传统商业银行亟需加快转型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同业市场竞争的挑战,本文简要探讨了金融科技如何作用与反作用于商业银行,指明在金融科技的引领下,未来打造更具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型的发展方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程华  蔡昌达  
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的争议还未偃旗息鼓,金融科技(Fintech)早已腾空而起。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颠覆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各个领域独角兽级别的公司不断涌现,Fintech已经成为未来十年银行业无可辩驳的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晓娟  黄春铭  王彦博  
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在当前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金融科技跨界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国内金融行业竞争加剧。对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批量化开发客户、规模化发展中小企业市场、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能力、改善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已经成为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上述问题,"供应链金融"探索了有益的发展思路,并为基于供应链生态圈的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以物联网、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汝江   杜宝起   楼永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一直作为国有资金主渠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挥资金主渠道的作用成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在传统的单一银行体制的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依附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中,没有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润滑和催化作用,而是陷入它与政府和国有企业所形成的死三角之中,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样,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与不规范,它与债权与债务的不对称现象进一步恶化,资金来源有减少的趋势,债权结构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充当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器时,面临的是各级政府影响之下的效益更差的国有企业的依赖,贷款压力上升、资产质量下降。本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琳  叶敏  
本文结合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入手发展低碳金融业务:一是积极开展低碳授信工作,包括: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根据赤道原则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我国低碳绿色信贷的良好环境。二是拓展中国银行业的低碳中间业务领域,包括:为CDM项目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文章还指出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而商业银行也应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碳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